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国家习俗礼仪

非洲国家习俗礼仪

非洲国家习俗礼仪1.埃及埃及地跨非、亚两洲。

埃及伊斯兰教是国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

他们往往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有约会是失礼的。

埃及伊斯兰教徒有个绝不可少的习惯:一天之内祈祷数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发酵的平圆形埃及面包)为主食,进餐时与“富尔”(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亚”(汤类)一并食用。

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

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腻。

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们的佳肴。

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谢绝一点也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

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

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

忌吃猪、狗肉,也忌谈猪、狗。

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怪状的鱼。

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称道埃及人家里的东西,否则会认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

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

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

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

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

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

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猫、熊。

3、5、7、9是人们喜爱的数字,忌讳13,认为它是消极的。

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

不论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出国旅游必须了解的国外习俗作者:|2005年05月18日10:57 |原始出处:2.南非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

英语和南非荷兰语同为官方语言。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

也就是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礼仪广泛的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

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和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

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给贵宾,客人得体的做法就是把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在城市里,南非人的穿着打扮基本西化了。

大凡正式场合,他们都讲究着装端庄、严谨。

南非黑人通常还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

不同部族的黑人。

在着装上往往会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南非当地白人以吃西餐为主,经常吃牛肉、鸡肉、鸡蛋和面包,爱喝咖啡和红茶。

而黑人喜欢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

喜欢吃熟食。

南非著名的饮料是如宝茶。

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刚挤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时是自制的啤酒。

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们特别忌讳外人对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

跟南非人交谈,有四个忌讳的话题:一是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

二是不要非议黑人的古老习惯。

三是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贺。

四是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矛盾。

出国旅游必须了解的国外习俗作者:|2005年05月18日10:57 |原始出处:3.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是西非的“天府之国”。

居民中穆斯林占47%,基督教徒占34%。

尼日利亚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黑人国家。

尼日利亚有许多部族,其习俗与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

施礼前,总习惯先用大拇指轻轻地弹一下对方的手掌再行握手礼。

谈话中应回避的一个话题是宗教。

他们不愿谈论政治,特别是有关非洲的政治问题。

要避免谈有关南非的事,另外,所携的印刷品不要有涉及南非活动的画面。

恰当的话题是有关尼日利亚的工业成就和发展前景。

尼日利亚人和人交谈的时候,从不盯视对方,也忌讳对方盯视自己,因为这是不尊重人的举止。

他们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13”。

已婚妇女最忌讳吃鸡蛋。

她们认为妇女吃了鸡蛋就不会生育。

尼日利亚伊萨人认为食指是不详之物,无论谁用右手的食指指向自己,都是一种挑衅的举动;如果有人伸出手并张开五指对向自己,更是粗暴地侮辱人的手势,相当于辱骂祖宗。

这些都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他们用餐一般习惯以手抓饭,社交场合也使用刀叉。

不抽烟也要带打火机在国外每个男人都要带打火机,不论你是否吸烟。

凡是有女士掏出香烟来的时候,旁边的男士就要趋前拿出打火机替女士服务。

另外不抽烟之人也可请人抽烟,此时也一定要替对方点火才是礼貌。

有女士拿出香烟,你绝不可视若无睹。

如果以为自己不抽烟就不带火,就有违绅士风度了。

在社会上与人交际,举手投足的动作都要自然,所以不妨经常留意一下周围的动态,你会发现非有工具不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不可缺的工具当然是打火机,打火机可说是社交礼仪之必需品,一定要随身携带,不可疏忽。

反过来说,女士就不必为男士点火,无论男士把香烟衔在嘴里多久,也不可能有个女士来为你点上火。

无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男士在场,女士拿出香烟后,不必自己点上,而可以大大方方等著男士来服务。

既然身为男士,就大大方方地更衣有个中国人,在游泳池的休息室里脱衣服,旁边的美国人说:"你们中国人,脱衣服的时候,为什么老要向后转?"既然在场的全部都为男士,那就一点也不必隐瞒,大大方方地脱下衣服,如果羞答答地转过身去反而会弄巧成拙,被认为是有问题。

不要忘了对孩子们也打招呼每一次去访问外国家庭,一定会有对方的孩子来问安,这时必须记住,也要礼貌地与孩子们好好打招呼,不要认为只是孩子,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对主人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

大多数的国家,对孩子们的招呼都用招手或接吻来表达。

不要缩头缩尾的,要郑重其事地伸出手来。

如果孩子先吻你,你也一定要回吻他,以表礼尚往来。

但是也有些例外,如果南斯拉夫等国家,孩子们不可主动要求大人握手或去吻大人,他们的家教本来就是如此。

知道了这一个习惯后,应该多替孩子们考虑考虑,最好找个适当的机会,由自己先伸出手去,绝不可忽视孩子的存在。

当场记住人名在欧洲或美国,彼此认识了之后,都要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才可以,在说话时,不应用"你"称呼对方,这是很不礼貌的。

就是称呼第三者时,也不指著那一边说:"他"同样的,无论对方也好,第三者也罢,称呼时都不应用第二、第三人称的代名词来表示。

应该说:"布朗先生,你的观感如何?"这种说法比较直接,也比较明确。

所以一认识对方,就要说出对方的名字来,且必须牢牢记住,不要有"刚才那个人姓什么?"的情形出现。

同性不可一起共舞同性共舞,这种行径不仅违反礼仪,搞不好还会被误认为同性恋者,一定会惹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来!跳舞一定要男女成对,就是没有舞伴,也不可随随便便找个同性来搭档!穿著大衣戴著帽子走进大门在国内,到别人家去访问,主人一开了门,大都要脱下帽子再进去,礼貌周到的人,还会脱下大衣来,但是在欧美各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大都可带著帽子、穿著在衣走进大门。

如果是在走进大门之前,就脱下衣帽,就表示要在你们家逗留很久,所以,习惯上都在走进房子后,主人说道:"轻松一下,请脱下大衣!"时才脱下来。

如果是路过,顺路拜访而不愿久坐,就可以穿著大衣,进到客厅并坐下来。

另外,千万切记不要将手提包放在沙发椅座或另一张椅子上。

法国人的习惯最彻底,就是在计程车中也把手提包或行李放脚下。

笔者曾请教过这原因,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怕损伤座垫!"各付各的才合乎礼貌有几个中国人在一起,要付帐时,常常就有人说:"让我来吧!我有零钱!"甚至连公共汽车的车费,都体制改革抢著付。

但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外国人就不愿在这方面背上人情债!就是仅仅一块钱,他们都不希望别人代付,这与我们中国真有天壤之别。

外国人的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牢不可破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只要把握那些原则去做交际,就不会引起无谓的麻烦。

花小钱施惠,也是违反礼仪原则的举动之一。

不管谁是大富翁,谁是穷光蛋,不管应付金额的多寡,都要各付各的,才合乎礼貌。

晚上不要乘地铁一到天黑,纽约地下铁道就完全变了样,与白天比起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那种气氛,的确会令人不寒而栗。

因为只要天一黑,地铁的车站和车厢,都变成毒品交易和瘾君子的聚集地。

牢牢记住,晚上的地铁,是坐不得的。

如果吃了亏,纽约警察最多说你一句:"你怎么可以一丝不挂地到鳄鱼密集的地方去游泳呢?这是不该做的事,谁做了,谁就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