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第1页/共9页 2019-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

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 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 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 增大观察的视角 2.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 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 A. 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 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 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第2页/共9页

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8.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 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9.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目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D. 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增大视角 10.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11.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_ 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________ (填“较长”“较短”). 12.如图所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f<u<2f,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 像(填“实”或“虚”),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再次放大的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1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________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________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14.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________ 像,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________ 像.(选填“虚”、“实”) 1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是水滴的相当于一个________ 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第3页/共9页

三、解答题 16.1609年8月21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展示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其实最早发现望远镜的人不是伽利略,而是一位叫利波塞的荷兰眼镜商人,这个人在制造镜片的时候,把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合在一起往外看,远处的东西就变近了.伽利略对这个发现很感兴趣,他用数学进行了计算,研究用什么样的镜片,怎样组合在一起效果最好,最后,伽利略做了两根管子,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凸透镜,另一根管子的一端放凹透镜,其中一根稍细一点,正好可以套在另一根管子里面,自由滑动,这样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来回调节,选择合适的距离.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他终于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 (1)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伽利略制造出来的望远镜与教材上所画的天文望远镜有什么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

17.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 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________,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五、综合题

1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________ (填序号); 第4页/共9页

①大光圈;②小光圈;③平面镜;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眼望着________ 镜观察,同时另一眼________

(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象是________ ; (3)如图1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________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X和20X,物镜有8X和45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的是应选择________ ; (5)如图2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X和10X,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X和40X,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________ 个。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线,从而观测到更暗的星;反射式天文望远镜采用凹面镜,能够把来自遥远宇宙空间的微弱星光会聚起来,进行观测;所以C是错误的,采用的是凹面镜作物镜. 故选C. 【分析】(1)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2)天文望远镜是用来观测太空星体的,星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已经十分微弱,因此需要用口径较大的物镜来会聚光线. 2.【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 A、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错误;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故C正确;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折射式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故不是所有望远镜都是有两个凸透镜组成;故A错误; B、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最早发现望远镜奥秘的人是利波塞,而人类历史上最早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望远镜的人却是伽利略,故C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