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
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无不向每一位实验教师提
出了挑战。建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场,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一、设计体现“快乐”的教学内容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是提
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透彻把握,有利于
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挖掘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
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切入点
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一年级下册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我们曾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
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二是谈话法导入;三是谜语与挂图
导入等,但总觉得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比较之后,我们选择“看手一画手一夸手”的导入方案,让学
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在画手中板书“胖乎乎”,加深对词义
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推
进,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很快进入“乐中学、乐中求发展”的境界。
再如《自己去吧》一课,其切入点在课题。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个
突破口,引导学生读题思题,激发学生质疑,“自己去做什么?为
什么要自己去?”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整体
上感知全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 重视教材中“快乐教学”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
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那些最典型
的语言材料,必须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中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
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四季》一课,
运用了鲜明生动且极具个性的语言,“尖尖、弯弯、鞠着躬、大肚
子一挺”等,对这些材料的感悟与领会,有助于学生对四季特征的
理解,而要获得良好的理解与感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让学
生进行读、演、说、评,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说
中理解,在评中升华。
3.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快乐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的活力,在于创造。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且枯糙易混
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创造,它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
成为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火花。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很难有学习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教学插图
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实物学具(如两根毛线),教师充分
利用两根毛线进行造型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拼音魔术表演,保持高
涨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枯糙的教学内
容,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建构体现“快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
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
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
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
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宽
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教学”的教室环境,可
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座位的摆设,建立识字王国、动画城,合
理利用黑板报等;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如《雨点儿》一课中的
生字卡制作成雨点的形状,《胖乎乎的小手》的生字卡制作成小手
的形状,《自己去吧》一课可设计小鸭、小鹰及小鸭妈妈和小鹰妈
妈的头饰,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
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可牵学生跟着
教案走,而应当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心
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
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会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适合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则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
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疲
劳、精力分散开小差时,我们不应大声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将不
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有效的教学动力。如,一节公开课上,课堂被
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扰乱,有的同学低声议论,有的扒窗而
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和谐。相
机设计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岂不更好?
三、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
朗读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读出情感变
化,才能享受朗读的乐趣,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独特体验。
1. 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读出味道
如《静夜思》这首诗,如果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
观念,即使读上千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入情。在教学中,
我们抓住关键词“明月”“思故乡”等,讲述李白思乡的故事,收
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再如《雨点儿》的第一
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教学时,我们抓住“飘
落”二字,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读书,让学生体会到“飘落”的意境,
读起来也颇具韵味。
2. 抓住人物语言,指导学生体验角色
如《自己去吧》中,小鸭妈妈和小鸭、小鹰妈妈和小鹰的对话,
《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对话等,都是极好
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兴趣浓、热情高、参与意识强,
在教学时,老师可利用学生分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角色表
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这样,不仅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抓住看似平淡的文字,指导学生读演结合
《菜园里》这篇课文,生字多、线索杂、内容平淡,是一篇难
度较大的识字课文。但该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老师拿出
小竹板,引导学生边演边读。这样一来,竹板一打,课堂随之活跃,
学生争相表演,有的还能背诵。
总之,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