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论文[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论文[精品文档]

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 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原理、方法;

传统流行病学在第一次卫生革命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现代流行病学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我国面对一、二次
卫生革命的双重任务的形势下,对疾病控制具有显著重
要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

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这门学科与社会经
济、卫生保健发展情况相适应,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门
学科综合运用观察性研究,(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性
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方
法,去完成这门学科在疾病控制,健康促进中揭示现象,找出原由,
提供干预措施的任务。
这门学科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可以分几方面:
一、 疾病预防:无病时预防使其不发生,发生后使其得到控制或减
少,直至消除。
二、 疾病的监测:长期地、连续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一定时间周
期内,一定人群内(三间分布)收集并分析疾病,及其影响因
素的动态,以判断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趋势,并评价预防
对策的效果或决定是否修改已制定的预防对策。
三、 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为了彻底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发掘病因及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时,真正的病因尚未完全被阐
明,而诸多危险因素已被发掘出来,据之以防制疾病,就可以
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流行病学工作并不拘泥于非找到病因
不可,如找到一些关键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控制方法,也能在
很大程度上解决防病的问题。如经多方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
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号召人们不吸烟对减少肺癌的发生就
有明显作用。
四、 疾病的自然史:疾病在人的个体中有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如亚
临床期,症状早期,症状明显期,症状缓解期,恢复期。在传
染病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极期,恢复期。这是个体的疾病
自然史。疾病在人群中也有其自然发生的规律,叫人群的疾病
自然史。自然史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际意义。如我们了解
到乙型肝炎有很大可能通过孕妇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就可以用
注射疫苗来早期预防。
五、 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在评价人群有关疾病,健康诸问题时,
个体测量是办法之一,实验室检验也是办法之一,但归根结底
要看人群中的效果,看是否降低了人群发病率,是否提高了治
愈率和增加了健康率等等。只有人群中的结果才能最终说明人
群中的问题,显然,只有流行病学才能承担此任务。
以上列举了五项流行病学的用途,由上述可见流行病学用途之广
泛,既涉及疾病又涉及健康;既解决现实问题又深入研究;既考查局
部的措施效果,又评价全局的卫生工作,可谓广泛地触及到了公共卫
生及保健工作的各个方面。
流行病学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
1.群体性:关心的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不仅仅注重个体的发病
情况;
2.研究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时间和地区),以疾病的分布为
起点来认识疾病。
3.对比性:对比调查、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
线索。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常常用相对数。
5.社会医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
察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6.预防为主: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
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这门学科要求:一是记住人群,二是记住预防。进行决策及采取
措施时更常需运用社会手段,如加强宣教,改善生活与经济条件,改
进卫生设施及医疗保健服务等。着眼于社会人群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流行病学方法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群体宏观研究方法,与微观的
实验室研究方法和个体的临床研究方法并列为医学三大基础研究方
法。
流行病学是直接应用到具体防病的应用学科。从上述学科定义、
用途、特点可以看到其在疾病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中,
无论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实验医学都要以其为基础,在我国它已
成为学习现代医学的必修课。
流行病学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实践中充分显示了其在疾病
控制中的巨大作用,无论是在“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学科形成期,还
是在“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现代发展期。流行病学与社会经济、卫生
保健发展情况相适应,无论从防病的总任务或是学科的方法来看,都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是质的飞跃。流行病学已成为医学中当
之无愧的重要学科。
第一次卫生革命指的是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人们开始聚集于城
市的时期。包括烈性传染病在内的各项疾病和传染病广泛袭击人类,
此时期内出现了许多堪称流行病学典范的事例。接种牛痘以预防天
花;关于法罗群岛麻疹大流行的调查;关于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关
于伤寒的调查等。利用霍乱死亡名单,以标点地图等方式提示了死亡
的分布规律,分析出污染的饮用水及其传播途径,并推论其病源可能
为一种活的物质,进而追溯出某水厂为其污染的源头,经采取关闭措
施控制了发病。这是一次成功的流行调查分析及控制流行的案例,成
为流行病学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在这一时期,流行病学以防制传染病
为主要任务。它以首先在发达国家内取得了控制天花、古典型霍乱、
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和一批主要肠道及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伟大成就,
而进入现代发展期。
现代发展期大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
至现在,也叫现代流行病学时期。它与学科形成期的主要区别是防病
的总任务由局限于传染病扩大而为人群的一切疾病和健康状态,方法
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充分利用多种资料来源进行整套定型的统
计分析研究,其中尤其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利用有决定性的关系。
这时由于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
进步,传染病大大地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
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
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并进
一步希冀保持,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从而使流行病学面临着人们所
谓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先后成立
了各级卫生防疫、寄生虫防治、地方病防制等机构。整顿和发展了生
物制品研究机构,大面积使用多种疫苗。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并相应在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系,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流行病学性
质的研究机构,大力培养各级流行病学专业人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努
力,就在全国基本上消灭和控制了血吸虫病等五大寄生虫病。以后又
消灭了天花和古典型霍乱,控制了人间鼠疫,还曾以防制与取缔娼妓
结合的措施一度在全国内基本消灭了性病;大力提倡新法接生,显著
地降低了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在防制麻疹、
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流脑、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肾病综
合征出血热等防疫战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对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
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取得了
可观的基线数据资料,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
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和高血压等病的病因和防治研究,也取
得了一定成绩。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使防疫工作
纳入了法制轨道。80年代初,实行了儿童免疫大规划,使我国的免
疫预防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完成了消灭和控制有关传
染病的任务。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既要完成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
命任务,又要开始进行防治慢性病和促进健康为主要任务的第二次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