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12暑-11-虚词的灵活运用-徐炽喜

语-12暑-11-虚词的灵活运用-徐炽喜

高三语文暑假班教案教师日期学生课程编号课型专题课题虚词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虚词用法和意义,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教学安排版块建议时长1 知识梳理10分钟2 经典阅读40分钟3 对比阅读35分钟4 考题链接35分钟5 作业30分钟虚词的灵活运用知识梳理“之”的基本用法与意义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龚自珍《病梅馆记》)②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④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我)2.指示代词:这,此,这个(种)……。

①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③儿之成,则可待乎?(归有光《项脊轩志》)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②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③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诸子喻山水》)④孔子云:何陋之有?(周敦颐《陋室铭》)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②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前赤壁赋》)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带宾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扣舷而歌之。

(苏轼《前赤壁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③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归有光《项脊轩志》)④顷之,烟炎张天。

(司马光《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往。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也(王羲之《兰亭集序》③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其”的基本用法与意义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他们)的、它(它们)的。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2.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非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或修饰语),可翻译为“他(们)”“它(们)”,不能加“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则或咎其欲出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择其一二扣之。

(苏轼《石钟山记》)5.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以作定语或小主语,翻译为“我们”“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二.副词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左传·秦晋崤之战》)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3.加强反问、感叹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

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恢遂饮药死。

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乐恢传》)(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知识卡片】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 ) (2)诸公多.其行 ( ) (3)其极.不测 ()(4)除.子己为郎中 (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A .事博士..焦永B .恢谢不与交通..C .帝始亲事..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在任内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企图以此排解痛苦。

通过研究史事,范晔打开了眼界,凭着个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一腔热情,范晔终于写出了他的历史名作《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又有所创新。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

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

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宦官》、《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七个类传。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首创的《文苑传》更是把握了汉代的文学发展趋势,将孔门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学摆到了应有的位置;此外,《党锢传》《宦官传》都是为反映一代特点、概括一代大事而设立的。

经典阅读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诸公多其.行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乃.称疾乞骸骨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D.①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

(2分)(★★)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6.本文表现了乐恢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分)(★★★)【答案】1.(1)拘禁(2)称赞(3)结果(4)任命;赐与(4分)2.D(2分)3.C(3)4.(1)(乐恢)推选、举荐(他人)从不偏袒,对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

(关键点:补主语、阿、固定格式“无所”)(2分)(2)(乐恢死后,为他)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为他感到十分悲痛。

(关键点:定语后置、庶众、痛伤)(3分)(6分)5.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提示:从前提和结果的关联分析)(2分)6.刚直不阿;忠心耿耿;勤奋好学。

(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2分)对比阅读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并思考:1.归纳两文中的词语“以、为”的用法和意义。

2.按照要求准确运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归纳描述人物形象的词语。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钟离意传①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

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①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

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②远县细微之愆。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③,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诏部徒④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

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还,以病免。

③后除暇丘令。

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

”遂令建进药而死。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

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

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④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⑤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转为尚书仆射。

【注释】①刑:通“型”,典范、榜样。

②阔略:宽恕;宽容。

③隐亲:亲自抚恤。

④徒:囚徒。

⑤坐臧:因贪赃。

(静安区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太守甚贤.之()(2)所部多蒙全.济()(3)意屏.人问状()(4)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明政化之.本②建父闻之.B.①民防广为.父报仇②显宗即位,征为.尚书C.①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②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D.①遂任以.县事②意亦具以.闻悉3.与“此臧秽之宝”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A.诚良吏也B.吏有檀建者C.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D.清乎尚书之言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2)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5.用“/”给第(3)段划线部分断句。

(2分)(★★)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6.文章着重展现钟离意□□和□□的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