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文言文,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源头,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
要想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就必须要学好文言文。
但现在的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觉得最难的一个学习板块就是文言文。
所以教师的方法就致关重要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所写之事,离我们的现代生活非常遥远,对学生而言就显得非常陌生。
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点教师设计导语尤为显得重要。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一篇好的导语就如一杯酸甜可口的开胃酒。
《桃花源记》的导语可以这样设计。
由“无人问津”和“世外桃源”这两个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成语引入;《石壕吏》则可以由介绍杜甫坎坷的一生导入: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贴近民生,了解百姓疾苦。
他替国担忧,为民焦心,他用他的笔记下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他的文章见证了历史的演绎。
他就是杜甫,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叙事诗《石壕吏》。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翻译很难而且枯燥。
大多数学生是老师一讲明白了,看看资料书恍然大悟了。
但过后却又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
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1平时缺乏这样的语言环境,就像中国学生学英语,上课练,下课丢,过个两天,忘光光。
2积累不够,对很多常用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弄不清记不牢。
3读的太少,没有形成语感,不会断句。
4有时老师讲的太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只是匆匆过客,不久就成为过眼烟云。
没有实在的变为自己的东西。
面对这些问题,经过思考之后我认为也可以寻到方法来解决。
不管有无早自习,上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朗读一篇文言文,要长期坚持。
读的便数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语感。
学生就能长期浸在文言文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就会受到熏陶;对于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应该注意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把常用词语的翻译和用法梳理出来,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比如初中阶段的所有文言篇目中出现过的通假字、一词多意的现象、古今异义的词语、、、、、、、虽然工程浩大,但对学生肯定大有益处。
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隔段时间给出一组词语,对于记的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人都是物质的吗!可以把课堂上的时间,留一部分给学生,比如;通过文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但不能够用工具书要动脑,不能让学生变成单纯的打字工具,留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讲课时共同完成,这样记忆就一定会深刻,而且也有兴趣。
一篇文言文讲完了、弄懂了但并不代表结束了。
巩固也很重要。
首先得会背诵课文,背诵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先学古人摇头晃脑地去读,找一找当古人的感觉,然后再根据自己整理的翻译去回忆文言文的内容;第三步才是背诵。
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自己编排情景剧,这样可以让比较简单的古文绘声绘色、有血有肉。
编排好一出情景剧,一篇文章也就理解透彻了。
文言文虽然难教难学难背诵,但只要我们老师多学习、多思考、多变通,这些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散发着芬芳,喷薄着魅力。
作为一个中学生学好文言文势在必行,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好文言文也是义不容辞的。
如何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
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初中文言文教学。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教学要一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孤立、零散、无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古文有系统地掌握,并激发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习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
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愿意读,也喜欢读。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朗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同时也要探索作者行文意图,掌握文章理路,做到灵活记诵。
二、文言翻译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词句。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
他们被逼迫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小组讨论,问老师。
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
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学习习惯。
三、分析感悟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分析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
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物和事件。
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
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中学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其艺术性、思想性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其中的思想情操,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耿化,把这些内容渗透在文言文的教学之中。
五、理解背诵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怎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
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
可能有些同学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师这时又可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个一个的小困难克服,最终克服一个大困难。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从而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学生对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多掌握一种工具,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是为了“古为今用”。
为了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1、熟读。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1)要带有明确的目标去读。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通读了解课文。
(2)要在大声朗读中培养语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朗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
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将会成倍提高。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
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文言文以生命、活力。
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
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2、思考。
现在同学手头资料多了,会不可避免地让同学们产生依赖思想,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总认为资料上写着,何苦去白费劲,结果影响了自己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
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来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先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其次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再试着准备把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学文言文,既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推断。
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同学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
(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
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
(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
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既巩固了旧知识,获取了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真所谓“温故而知新”。
4、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如保留、删减、调整等等。
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力求将所有能够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
看懂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句子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点拨。
在此基础上,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增补、调配,规范语言。
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5、归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
例如:(1)古今异义的积累。
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如“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中的“小生”一词,古义是指“青年、后生”,今义则专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属词义的转移。
此外,还有通假字的积累、虚词的积累等。
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
6、课件。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
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