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代位权的效力归属及实务操作
内容摘要: 代位权是债的保全方式之一。我国虽然也确立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制度,但是并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说的“入库规则”,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另外一种代位权制度。究竟哪种制度更加合理?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实因素,对我国应建立怎样的代位权制度,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代位权 入库规则 优先受偿 效力归属
Abstract: The right of subrogati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preserve
the debt.Although the system of creditor's right of subrog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our country, it has not been adopted internationally ",
bu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another kind of system of right of subrogation.What kind of system is more
reasonable?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is problem,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factors, we should establish what kind of subrogation system,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ubrogation Ruleofwarehousing
Priorityofcompensation Attributionofvalidity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内涵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权利之权利。
代位权具有以下特征:(1)债权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代债务人行使权利,虽然使债务人的现有财产增加了,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债权,债务人取得次债务人的还款后,需要用来偿还其债权,最终的结果是一定会使债权人的财产增加,而债务人的财产不一定会增加。所以,代位权是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2)代位权是实体上的权利。代位权是债权人为了保全获得自己的债权而代债务人行使权利,而不是债权人扣押债务人的财产。(3)代位权的目的是保全债权。设立代位权的目的,就是在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而使债权人的债务无法获得清偿的情况下,由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从而使自己的债权得以保全。
代位权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必须合法、确定。对于赌债等不合法的债务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债权人当然不能行使代位权。(2)债务人有意拖延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在债务到期,债务人有意拖延不履行该债务的情况下,其债权有可能无法获得清偿,因此需要通过代位权等方式来保障其债权。(3)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如果债务人积极行使其到期债权,债权人就没有必要行使代位权来保全自己的债权。(4)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行为必须对债权人的到期债权造成侵害。如果债务人有能力清偿其债务,那么不管其是否行使其到期的债权,对债权人的债权都不会造成损害,因此债权人也就没有权利要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权。相反,这是对债务人权利的一种侵害。
二、入库规则概述
入库规则形象来说,就是次债务人归还的财产,只能先入债务人的财产库,然后再依照债券平等的原则,在各个债权人之间进行平等清偿。
由此可见,当代维权人在保持住债务人的财产后,他自己不能立即接受清偿,而应该把这部分财产先入债务人的“财产库”,即财产归属于债务人,然后再从债务人那里进行清偿。从法理上来讲,代位权的行使不是为了立即实现债权,而是为了债权的实现做准备。 三、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立
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立,可谓是几经波折。自开始统一合同法的起草研究以来,对于债权代位权的效力归属,从最开始的入库规则到现在的直接受偿,体现了立法机关对实务操作的重视。
最开始,由学者起草的《合同法》(建议草案)第七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代位权行使的效果归于债务人。《合同法》(草案第四稿)第五十条第二款也曾规定这一规则,即“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归债务人后再清偿债权”,1997 年 5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印发《合同法(征求意见稿)》,关于代位权就有意见认为,“行使代位权取得的财产,归债务人后再清偿债权”的规定不切实际,建议修改为“扣除债权人的债权份额后再归债务人”。新合同法通过后,第七十三条对代位权进行了规定,但是从该规定无从看出对“入库规则”的采用。纵观前述背景,法律虽然在字面上没有直接反映出来“入库规则”,但代位权本身与代位权客体不是一回事,代位权客体是归属于债务人的,故其结果也应归属于债务人。并且从立法过程中的诸多草案上一致认为有这一规则。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可以看出,合同法解释的精神已把代位权由单纯的保全债务人财产的功能转化成了清偿债权的功能。“入库规则”已被债权人直接受偿权所取代。
四、两种制度各自的合理性
入库规则是国际上一种通说,且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包括:债权人代位权的起源地法国,以及意大利、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入库规则的制度设计有其内在的严密逻辑,亦体现出法律公平正义的理念,颇具合理性。而代位权优先受偿原则作为我国现在所采用的原则,在现实问题上具有很多入库规则所缺少的优势,因此代位权优先原则也具有其合理性。
(一)入库规则的合理性
首先,入库规则虽然突破了债的相对性,但却未对其进行否定。反而以债的相对性为前提。 债权人代位权作为一项债的保全制度,虽然从产生时开始便已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原则,而将其效力扩张至债之关系的第三人,具有了对外效力,从属于债权的特别权利。但是入库规则的确立使代位权的行使效果归属于债务人,以作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让各债权人得以平等受偿,从而平衡了债权人代位权与债权相对性之间的关系。故而入库规则有效地调和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与债权相对性原则的冲突,使得债权人代位权并未与债权相对性原则背离。
其次,入库规则坚持债权平等的原则。入库规则主张“先入库再清偿”,即代位债权人若想使自身债权获得清偿,则只能与其余债权人一样,从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中平等受偿。这为所有债权的平等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再者,依据入库规则,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并不必然产生诉讼。此时,债权人对其债权的实现方式仍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若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归于消灭,无需诉诸司法。在这种情况下,入库规则在实现债的保全之时,还带来了较低的诉讼成本和较高的诉讼效率。
(二)优先受偿原则的优越性
首先,优先受偿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依照“入库规则”,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只能直接归于债务人,而不能由债权人直接受领。这就可能使其他债权人“搭便车”坐享其成,使债权人丧失提起代位权诉讼的积极性。在权利保护问题上,应该受到保护的向来是积极行使权利的人,而不是懒惰者,代位债权人最先“火中取栗”,纵没有与他人分享,亦不悖于公道。法律规范的价值是通过实际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来的,如果合同法的规定不能够激励债权人积极行使代位权,那么债权人更多的则会转向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300条,合同法关于代位权的规定便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成为立法者追求法律体系完美的道具。代位权设立目的是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让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清偿债务,正好实现这一目的。若让其他人共享,则不符合公平原则。而直接受偿权有利于发挥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对债权人的激励集资,与公平正义这一法律总的精神相吻合。
其次,在司法实践中,代位债权人要想获得次债务人的清偿,必须事先证明他和债务人有了正当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同时亦得证明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有合法有效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这一层的证明不算困难的话,那么要获得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证据,要查明次债务人的财产状况,要想办法执行次债务人的财产(尤其是在如今执行难的情况下,次债务人想方设法顶着不执行,或者用多地多头设户、提供空帐号的办法逃避执行,或者采取假抵押、假保全的方法制造假相等等。总之,次债务人逃避执行的办法越多,债权人查报财产的难度也就越大)。即使成功了,也得花费代位债权人相当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若一味地实行“入库规则”、一味地追求“债权平等,清偿平等”,那么只会造成实质上的不平等。同时,诉讼的进行不是代位债权人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即能胜诉的,倘若败诉,则须承担失败的诉讼费用。败诉,损失由代位债权人个人承担;成功了,则由全体债权人共享利益,其间是否公平,不言自明。
多年来,我国“三角债”问题愈来愈严重,合同当事人之间互不信任,不积极履行自己的还款义务,也不行使自己对第三人的债权,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社会诚信原则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法律措施,没有法律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侵犯。基于此,我国法律设立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规定法院可以直接判令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以抵销债权人对债务的债权,并且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达到保障债权人利益,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三角债”问题。
五、构想:以入库规则为一般,以优先受偿为特殊
以入库规则为一般,是指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应该以入库规则为最基础、最一般、最普遍的原则,绝大多少情况适用入库规则;以优先受偿为特殊,是指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和现实问题,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采用优先受偿。即立法确立入库规则,并协调相关制度,完善代位权制度的相关规定。
以入库规则为一般,立法确立入库规则: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债权人代位权的制度规定,列举三个典型的例子:
法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代位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强制执行法。《法国民法典》第一次以法典形式确立了代位权制度,其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惟权利和诉权专属于债务人本人者,不在此限”。法国民法典所规定的代位权强调以债务人的名义,其目的是为了保全债权,是要弥补强制执行法的不足,否认债权人对行使代位权所得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日本。《日本民法典》第423条规定:“(一)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