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04年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工业发展回顾
2004年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工业发展回顾
1 生产稳定增长 增速有所减缓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的统计,2004 年全国染 料、有机颜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 1。
表 1 2004 年全国染料、有机颜料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万元、t)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经济指标 工业总产值( 现价) 产品销售收入 应交增值税 利润总额 染料产量 有机颜料产量 染料出口量 染料进口量 有机颜料出口量 有机颜料进口量
注:有机颜料进出口量含涂料印花浆和色母料等颜料制品。
2004 年是染料行业近几年来生产经营遇到困难较多的一
收稿日期:2005 - 04 - 30 作者简介:田利明(1954 - ),男 ,现任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全国染料行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研究管理工作。
年。原材料价格长 时 间 居 高 不 下,电 力 等 能 源 十 分 紧 张,在 染 料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增长不明显。企业积极采 取措施,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市场,使 全国染料、有机颜 料 的 生 产 数 量 与 去 年 同 期 相 比,保 持 了 一 定 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减缓,增幅下降较大。与上年相比,染料产 量下降了 18. 31 % ,有机颜料产量下降了 19. 15 % 。产销矛盾 加剧,产销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1. 6 % 。虽然全国生产 增幅下降,但主要生产企业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其它 主要指标同比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较 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增长方式有所转变。
增长了 13. 3 % 。全国染料进出口总量 29. 12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了 10. 64 % ;有机颜料进出口总量 13. 88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了 16. 15 % 。该文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及行业情况调查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未来市场前景
做了预测。
关键词:染料;有机颜料;生产;进口;出口
中图分类号:TS190. 2
全行业全年实现利润 16. 1 亿元( 含染料和有机颜料),与 上年比增长 7. 7 % 。出口型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亏损企业减 少,中小企业由于竞争力下降,亏损严重,有的被迫停产。规模 较大的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有: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杭州吉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闰土化工集团公司、东港 工贸集团公司、江 苏 徐 州 开 达 精 细 化 工 有 限 公 司、杭 州 百 合 化 工有限公司、泰兴锦鸡染料有限公司、山西临汾染化集团公司、 上海万得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北美颜料化学有限公司等。
Key words:)*+;104ani2 /i45+n,;/01)-2,i1n;i5/10,(;+:/10,(;
2004 年,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 定、不健康因 素 得 到 抑 制,国 民 经 济 保 持 了 较 快 的 发 展 势 头。 染料工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在 能源及原材料十 分 紧 张 的 情 况 下,经 过 染 料 全 行 业 共 同 努 力, 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年生产和进出口数量均达 到历史最好水平,出 口 数 量 和 经 济 效 益 明 显 提 高,全 行 业 继 续 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
序号
企业名称
1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浙江闰土化工集团公司
3 杭州吉华化工有限公司
4 山西临汾染化集团公司
5 天津宏发集团公司
6 江苏中丹化工集团公司
7 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8 杭州帝凯化工有限公司
9 青岛双桃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004 产量 / t 137 557 99 173 61 491 27 623 19 200 18 534 17 703 11 860 8 132
产品类别
分散染料 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 直接染料
还原染料 其中:靛蓝
活性染料
硫化染料 其中:硫化黑
其它染料 染料合计 有机颜料合计
出口数量 /t
96 319. 8 20 698. 2 15 691. 3 9 429. 7 26 897. 9 22 357. 4
19 015 30 991. 5
28 292 7 529. 6 226 573 105 987
2004 年完成 2 335 956. 5 2 252 275. 4
57 208. 8 161 107. 3 598 311 143 553 226 573
64 695 105 986 32 833
与上年同比% 15. 3 17. 6 8. 5 7. 7 10. 4 13. 3 14. 0 0. 4 23. 7 -2. 9
与上年同 期比 / %
4. 7 15. 9 16. 0 25. 6 18. 9 23. 5 51. 4 14. 9 14. 8 32. 8 14. 0 23. 7
创汇金额 / 万美元 24 684. 42 7 624. 24 5 711. 81 2 565. 41 11 426. 65 7 835. 65 6 701. 81 2 982. 71 2 443. 96 2 876. 93 64 574 43 848. 36
取自发电、避高峰用电、异地生产和委托加工等各种有力措施,
染料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占全国总产量的 62 % 。 各类染料 2004 年生产均有增长,增长较大的有活性染料、
阳离子染料和还原染料。
其中,活性染料受市场的快速拉动,增幅最大,成为 2004 年 染料行业生产经营的热点,总产量约 11 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 25. 6 % 。阳离子染料产量约 1. 7 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 59 % , 在各类染料中增长最快。还原类染料增长也比较快,特别是还
2004 年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工业发展回顾
印 染(2005 No. 12)
#################################################
!"
!!!!" 述评
2004 年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工业发展回顾
!!!!"
!"
田利明
(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北京 100013)
摘 要:2004 年,全国染料产量 59. 83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了 10. 4 % ;有机颜料产量 14. 36 万吨,与上年比
汇做出了贡献。
2. 1 各类染料、有机颜料出口情况 2004 年全国染料、有机颜料出口形势较好,出口效益大幅
度提高,染料出口总量 22. 66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了 14 % ,第二 次全年出口突破 20 万吨,出口数量达历史最高。各类染料出 口情况见表 4。 表 4 2004 年与上年同期比全国各类染料、有机颜料出口统计
2004 年染料、有机颜料重点企业产量见表 2、3。
41
印 染(2005 No. 12)
www. cdfn. com. cn
#################################################
表 2 2004 年重点染料生产企业产量统计
长 34. 5 % 。2004 年全国染料进出口总量 29. 12 万吨,同比增长
全国染料产量达 59. 83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 10. 4 % ,有机 颜料产量 14. 36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 13. 3 % 。染料、有机颜料 产量均为历史最高,主要生产省市有浙江、江苏、上海、天津、河
北、山东等。
浙江省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染料生产的第一大省,2004 年 电力供应虽然遇到比其它省市更大的困难,但生产企业积极采
原靛蓝上半年曾一度货源紧张,全年产量约 4. 6 万吨,与上年 同比增长 25. 6 % 。分散染料产量继续保持各类染料之首,全 年产量约 33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 7 % 。
有机 颜 料 生 产 继 续 保 持 较 高 的 增 长 速 度,总 产 量 达
14. 36 万吨,与上年比增长 13. 3 % 。主要生产企业都保持了 10 % ~ 60 % 的增长率。有机颜料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开
5 河北美利达颜料工业有限公司
6 江苏如东县振新化工厂
7 上海泗联实业有限公司
8 珠海市东洋油墨有限公司
9 科莱恩颜料( 天津)有限公司
产量 / t 21 676 13 942 13 030 10 657 6 877 5 882 5 859 5 408 5 037
与上年同比 / % 21. 9 13. 8 2. 9 25. 7 61. 9 34. 5 13. 4 26. 3 27.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4017(2005)12 - 0041 - 05
Review of 2004 China dyestuffs and pigment industry
TIAN Li-ming
( Association of China Dye Industry,Beijing 100013,China)
与上年同比 / % 14. 46 - 4. 54 44. 73 3. 34 9. 4 14. 67 - 1. 76 - 6. 48 0. 78
表 3 2004 年重点有机颜料生产企业产量统计
序号
企业名称
1 常州北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
2 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3 河北捷虹颜料化工有限公司
4 浙江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
发是保持增长和扩大市场的关键,在有机颜料需求不断增加的
情况下,2005 年有机颜料进口数量开始下降。据了解,主要是 国产产品质量的提高替代了进口。
10. 64 % ;有机颜料进出口总量 13. 88 万吨,同比增长 16. 15 % 。 染颜料出口创汇总额 10. 84 亿美元,进口用汇总额 4. 93 亿美 元,贸易顺差 5. 91 亿美元。在全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增 长的情况下,染料行业继续保持较大贸易顺差,为国家创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