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生物技术总论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16
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
1973年加州大学的Cohen等实现了细菌间 遗传物质的人工重组,转入一个抗药基因, 使大肠杆菌获得了抗药性,第一例DNA 重组技术成功。
17
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
1978年Genetech公司和洛衫矶Hope市医学中心将 具有明显医药实用价值的蛋白质胰岛素基因导入 到E.coli 中表达成功
特点:利用病原体 的某些抗原成分 作为疫苗。
32
第三代疫苗 (核酸疫苗 ) 将含有编码病原体抗原基因序列的质
粒载体直接作为疫苗,经肌肉注射等方法 导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特点:用含有病原体抗原基因序列的 质粒载体直接作为疫苗。
33
9.2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生物技术概论
宋思扬 楼士林 主编 科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系 陈汉春
chenhanchun@
1
第1章 生物技术总论
学习目的 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生物技术
的发展史。掌握生物技术的各项技术及其相互 关系。认识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其对人类社 会发展的影响。
2
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项高新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 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 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 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
领域
1998年 2003年 2008年 增长率%
人类疾病治疗 9120 16100 27000 11
人类疾病诊断 2100 3100 4300
7
农业
420 1000 2300 19
特制品
390 900 2000 18
非医疗检验 270 400
600 8
合计
12300 2150 36200 11
22
健康(69%) 农业(植物) 农业(动物) 化学/食品 其他 能源/环境
15
理论背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 重组技术的建立 为标志的。 ◆ 1944 年Avery 等阐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1953年Watson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开 创分子生物学 ◆ 1961年H.G.Khorana & M.W.Nirenberg破译了遗传 密码,揭开了DNA 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 蛋白质这一秘密
•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所进行的诊断。由于目前大多 数遗传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产前诊断对于降 低遗传病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利用PCR诊断传染病
可利用PCR技术诊断的部分传染因子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单纯性疱疹病毒 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Epstein-Barr病毒 轮状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 人免疫缺陷病毒 细小病毒 鼻病毒
化学品
酶、DNA/RNA及特殊化学品
设备
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金属、生物反应器、计 算机芯片及生物技
术使用的设备等
13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传统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14
1.2.1 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
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 在石术 ◆ 发酵技术
30
第一代疫苗 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Parsteur首先发
明了减毒疫苗的制备技术。用病原体减毒或 弱化制成疫苗,称之为第一代疫苗。
特点:以减毒、弱化或灭活的病原体做 疫苗。
31
第二代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将病原体的抗原(某种蛋白质)基因克
隆在细菌或真核细胞内,利用其生产的病原 体抗原作为疫苗。
生产常规方法不能生产的药品或制剂。 生产灵敏度高、反应专一、实用性强的
临床诊断新试剂。 提供安全性能好、免疫能力强的新一代
疫苗。
29
9.1 生物技术与疫苗
9.1.1 疫苗概说 广义的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
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 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 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其中,由 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 螺旋体等制成的称为疫苗。
6
1.1.2.2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
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 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 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以获得某种 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细胞培养 细胞融合(细胞杂交技术) 细胞重构(如细胞器移植)
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植物种苗的工厂化 生产
提高粮食品质 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
发展畜牧业生产
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 培育动物的优良品系
20
1.3.2 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
开发制造贵重的新型药品 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计划
21
过去10年美国生物技术产品销售(百万美元)
10
1.1.3 生物技术所涉及的学科
现代生物技术是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涵盖范围 最广的学科之一。它以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 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生物 科学的次级学科为支撑,又结合了诸如化学、 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 信息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学科,从 而形成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其 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 为基础。
27
第9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学习目的
认识医学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成 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了解生物技术对疫 苗生产、疾病诊断、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影响;了解 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活质 量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8
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 泛、成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 最大的一个领域。
9.2.1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基因工程抗原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34
9.2.2 DNA诊断技术
1978年Kan和Dozy首先应用羊水细胞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 镰状细胞贫血症的产前诊断,开创了DNA诊 断的新技术。30多年来,DNA诊断技术飞速 发展,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检测方法,这些检 测方法可以用于遗传性疾病、肿瘤、传染性 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
26
分子克隆技术在人类的应用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 问题,并对人类自身的进化产生影响;而应用 在其他生物上同样具有危险性,因为所创造出 的新物种有可能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引发一场 浩劫。 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推动生物武器的研 制与发展,使笼罩在人类头上的生存阴影越来 越大。 动物克隆技术的建立,如果被某些人用来制造克 隆人、超人,将可能破坏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
变性
95˚C
延伸 72˚C
退火
Tm-5˚C
25~35个循环后
72℃延伸10min
38
39
40
利用PCR诊断遗传病
遗传病的诊断包括:
•临症诊断(symptomatic diagnosis):是指 遗传病出现临床症状后所进行的诊断。
•症状前诊断(presymptomatic diagnosis):是指 临床症状出现前所进行的诊断。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耶尔森氏菌 分支杆菌 弯曲菌 军团菌 博代氏杆菌 弧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淋病奈瑟氏菌 立克次氏体 支原菌
衣原体 锥虫 丝虫 疟原虫 血吸虫 利什曼原虫 旋毛虫 小泰氏梨浆虫 弓形虫
42
9.2.2.3 PCR-RFLP技术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指由于 碱基的改变导致DNA上的某一限制性内切核酸 酶水解位点增加或减少。当这种DNA用内切酶 水解时,产生的DNA片段数将相应地增加或减 少,并且其DNA片段的分子质量也发生相应的 改变,这种DNA片段长度的变化就称为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
4
1.1.2 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微生物 工程菌 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 蛋白质或酶 蛋白质工程或酶工程 产品
动、植物个体或细胞
细胞工程
优良动、植物品系
5
1.1.2.1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 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 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 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 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 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也称DNA重组技术。
7
1.1.2.3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 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
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 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它包 括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的 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技术。
8
1.1.2.4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 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
35
9.2.2.1 DNA探针杂交技术
36
9.2.2.2 PCR技术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即聚 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特异 DNA片段的技术。
特点:灵敏度极高,可以检测极微量 的病原体。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产生假 阳性反应。
37
95℃预变性5min
11
12
生物技术所涉及的行业种类
行业种类
经营范围
疾病治疗
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及技术,包括抗生素、生物药
品、基因治疗、干细胞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