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1
10
9.1.1病毒性疾病疫苗
肝炎疫苗
第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是从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带毒者血 清中分离纯化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但血源疫苗来源有限, 价格昂贵,且有潜在的不安全性,还可能传播艾滋病。
1979年英国爱丁堡大学麦莱实验室首先使乙型肝炎 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产量很低。19 83年通过国际合作终于使酵母菌生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 抗原的实验研究取得成功。中国已于1992年将基因工 程乙型肝炎疫苗确定为全国新生儿普种的疫苗产品。
非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之携带并表达某 种特定病原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
致病性微生物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或去掉毒性基因 以后,仍保持免疫原性。
在这种疫苗中,抗原决定簇的构象与致病性病原体抗原的 构象相同或者非常相似。活载体疫苗克服了常规疫苗的缺 点,兼有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点,在免疫效力上很有优势。
1
2
9.1 生物技术与疫苗
利用疫苗对人体进行主动免疫是预防传 染性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 接受疫苗者的体内建立起对入侵物质感染 的免疫抗性,从而保护疫苗接受者免受相 应病原体的侵染。
第一代疫苗:用病原体减毒或弱化的疫苗
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基因疫 苗)
9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1
1
• 目前,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得最 广泛,成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 的一个领域。据统计,目前生物技术的实际应 用约60%是在医药卫生方面。这是因为生物技 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改进医药的生产、开发新药 品资源、改善医疗手段从而提高整个医疗水平。
• 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疾 病预防的疫苗、疾病诊断的单克隆体及基因探 针、疾病治疗的生物药品以及其他一些新的治 疗手段。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 的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治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1
13
9.2.2 DNA诊断技术
• PCR技术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 术。这种方法除了可以用于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制备外,还可用 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 寻找传染性因子的特异DNA序列,以这段DNA序列作为靶序列, 设计特异引物,对待测样口进行PCR扩增。如果检测出了相应的 扩增带,则判定为阳性反应,反之,无扩增带,则为阴性反应。
由于疫苗成分中只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副作用极 小,安全性很好,被称为第二代乙型肝炎疫苗,是迄今基 因工程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1
1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丙 型肝炎的病原体,是导致输血后肝炎和急慢性非 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在20世纪 70年代被临床发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通过 分子克隆技术被确认 。目前尚无治疗丙肝的特效 药物,α干扰素和病毒唑对治疗丙肝有一定效果, 但副作用很大。现在也无有效的丙肝疫苗问世。 丙型肝炎疫苗以及狂犬病、麻疹、霍乱、破伤风、 百日咳、小儿麻痹症、白喉、麻风等基因工程疫 苗都在研究之中。
1
4
基因工程疫苗优点
(1)有不能或难以用常规法培养的病毒; (2)常规疫苗效果差或反应大,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
苗; (3)有潜在致癌性或免疫病理作用的病,如白血病、
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 (4)能够降低成本,简化免疫程序的多价疫苗; (5)有些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危害较大,在培养过程中
很容易散毒或感染研究和生产人员,如SARS病毒。
1
12
9.2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
•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疗卫生领域提 供了崭新的诊断、监测技术。人们对疾病,特 别是传染病的诊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 何尽早检测感染性因子的种类,因为它对疾病 的针对性治疗及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技术一是根据临床症状判断, 二是先对病原物质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检测, 从而确定病原体的种类----效率低。
1
8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nucleic vaccine)又名基因 疫苗(gene vaccine)或DNA疫苗(DNA vaccine),是一种或多种抗原编码基因克 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上,将构建的重组质粒 直接注入到体内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因 此也有人称之为DNA免疫。
目前已有多种分别针对狂犬病、麻疹和 过敏等各种合成肽疫苗(synthetical peptide vaccine)也成为表位疫苗 (epitope vaccine),是用化学合成法人工 合成类似于抗原决定簇的小肽(约20~40个氨 基酸)。 合成肽疫苗分子是由多个B细胞抗原表 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共同组成的,大多需与一 个载体骨架分子相耦联。
1
7
3. 基因突变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
人为地使病毒的某一基因完全缺失或发 生突变从而使该病毒的野毒株毒力减弱, 不再引起临床疾病,但仍能感染宿主并诱 发保护性免疫力。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猪伪狂犬病毒(PRV) 糖蛋白E基因缺失(gE-)及胸腺核苦酸激酶 基因突变失活(TK-)株的活疫苗,gE和TK 基因产物的缺失,使野毒PRV的致病性显 著减弱。
• PCR-RFLP技术
• PCR-ASO技术
1
3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培养的 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中扩增病原体的保护性抗 原基因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研制疫苗的更加合理的途 径,现在可以在相对可以预测的情况下生产无致病 性的、稳定的细菌和病毒,这与常规活疫苗研制的 经典发展历程相反,同时还能生产与自然型病原可 区分的疫苗,这将大大有助于疫病的诊断和扑灭程。
1
5
基因工程疫苗种类
1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又称生物合成亚单位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 苗。是指它只含有病原体的一种或几种抗 原。而不含有病原体的其他遗传信息。因 而无须灭活,也无致病性。
1
6
2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
人们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改造,使 之成为活体重组疫苗(1ive recombinant vaccin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