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迪斯尼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摘要: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各国荧屏上频繁出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子。近年来,
动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随着中国动漫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走红,作为美国动漫产
业巨头的迪斯尼,也把目光投到了中国。从几年选用中国民间盛传的花木兰的故事成功的制
作了一部浓郁中国元素的动画《花木兰》到去年红遍中国,热达全球的《功夫熊猫》,迪斯尼
的几次以中国文化被背景的动漫尝试,几乎都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
迪斯尼,动画,中国元素
中国题材,中国故事被外国引用其实并不是迪斯尼的专利,如红极日本一时的《铁臂阿
童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迪斯尼绝不会忽略历史永久,颇具深度的中国文化。于是几年
前,他们第一次涉足了中国题材的动画片,把盛传于中国民间的木兰辞改编成一部兼具中西
韵味的动画片《花木兰》,获得了全球3亿美元的票房佳绩。而迪士尼的《长发公主》则被称
为一个外国童话中国元素多多的动画。去年,迪斯尼巧妙构思出一部由几个典型中国动物形
象演绎的动漫《功夫熊猫》,更是一举夺下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可以说,中国元素
的成功运用,是这几部迪斯尼动画的点睛之笔。
1. 从《花木兰》看中国元素
迪斯尼动画中最具中国风的影片之一便是《花木兰》,但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
影片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释放,努力挑战自身,
抗击社会及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该片巧妙的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
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
巨大成功。
1.1 整体风格
与迪斯尼常见动画风格不同,该片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
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片中同时还将这种虚实画法与镜头散焦原理结合,从
而避开了水墨动画不易和三维写实动画相融的矛盾,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平衡。
1.2剧情结构
依照悉德‐菲尔德的剧情结构法,从开始到木兰离家为第一幕建置部分,该部分包括:
介绍主要人物:以木兰见媒婆体现角色性格和状态。提出戏剧性前提:征兵。戏剧性情景:
社会对女人的要求与木兰自我观念的冲突。
1.3角色设计
按美式动画惯例为主角配备了多话、滑稽、多动的配角——龙,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代表
元素。
片中正面角色的马,借鉴了中国汉唐时期的马匹艺术造型风格,写意神骏,是该片一亮点。
1.4
总结
单眼皮、瓜子脸的一个女孩儿坐在溪边,看着自己的水中倒影。这是个处在青春期阶段
的少女,是迪斯尼版的中国古代替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在中国,花木兰是孝道、爱国、
有责任感、有勇有谋的象征,在迪斯尼版《花木兰》中,这个中国文化中“勇敢、刚毅”的
女子,摇身一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少女,拥有少女敏感的神经,有对爱情的渴望。片中花木
兰面对心仪的将军会脸红心跳,得到皇帝嘉奖会拥抱皇帝。显然,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相比,
迪斯尼版《花木兰》更像一个美国文化中的邻家女孩。除了花木兰的形象外,给观众印象最
深刻的是随木兰从军的龙,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形象,这个形象本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没
有的,但迪斯尼却用这样一个龙诠释着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
虽然迪斯尼在花木兰等想象中掺入了美国元素,但影片不离中心思想“孝”字,使得影
片“模仿”中国元素并不只是体现在表面,而是深入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2. 从《长发公主》看中国元素
在童话里,长发公主有着世上最长、最美的头发,却被邪恶的巫婆困在城堡里。一个王
子顺着她从高塔搭下来的头发,爬上塔顶去营救她。这个故事用了很多中国的元素:
孔明灯:三国时期。
战马:古代不可少的。
拱桥:中国古代常见的建筑。
女主人公父母很恩爱。一次,母亲生了一场病要靠传说中的花来治病。从而女主人公就
带着神奇的魔力。而女巫失去了花得知女主有这神奇的魔力,将女主人公偷回自己养。父母
思念女儿,每年女儿生日都放孔明灯。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3.从
《功夫熊猫》看中国元素
主角之一的阿宝是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地位上,是中国最有重量级的动物。在片中
阿宝本是一家面馆的学徒,但是他却梦想着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拜师学艺之后成为龙战
士,最后还担负起对抗邪恶的太郎入侵的使命。而师傅这一个角色的中国色彩相对较浓,师
傅浣熊是武林高手,立志选取真正的龙战士,刚正不阿,即使自己曾经最心爱的徒弟太郎武
功盖世,但因其不是正宗的龙战士而坚决不让其“篡位”。除了两位主角外,片中选取的虎、
鹤、猴、蛇、螳螂也是典型的中国形象。另外,观众肯定忘不了贯穿影片的功夫,虎、鹤、
猴、蛇、螳螂五大高手各自拥有的绝技,竞选龙战士的场景,师傅在日常生活中教阿宝的功
夫以及最后阿宝与太郎打斗的场面,选择一部如此“功夫”的题材,也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
国武术的神往。
除开功夫熊猫中的几个逗趣的角色外和对中国功夫的诠释,《功夫熊猫》背景体现了中
国水墨画风格,清新自然,颇有几分写意特质。片中重要场景“玉皇宫”与“和平谷”代表了中
国宫殿建筑与山水风光两种景观。影片不仅展现了中国秀丽淡雅的山水风景,还描绘了一幅
幅具中国风俗的生活画面。例如阿宝家祖传的面馆、筷子、青釉瓷碗、斗笠、卷轴、擀面杖、
面板,还有颇具质感的貌似中国绸缎缝制的衣服,以及神龙勇士选拔大赛时燃放的鞭炮和天
空盛开的礼花、螳螂为阿宝疗伤时使用的针灸,以及诸多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
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等。
从中心思想来说,影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例如阿宝的自强不息和几个正
面角色的侠义精神就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影片还反映的了一个凭借努力从普通人变
成英雄的典型的“美国梦”。
从个人角度来看,《功夫熊猫2》并不及第一部精彩,但仍然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如
孔雀、炮弹等。这部影片展现了正义的力量。
4.制作团队对中国文化的潜心研究
都说导演是整部电影的灵魂,这是因为导演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片场监制,而是涉及
到影片从选材,选角色到拍摄后期制作的几乎个个环节。虽然这些影片的导演都是美国人,
但相信每个看过这两部动画片的人都会惊讶导演们在这 “美国人看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中对
中国元素的较为成功的把握。《功夫熊猫》的导演之一,是个十足的中国迷,研究中国文化长
达数十年。除了导演之外,《功夫熊猫》的成功也与台前幕后众多制作人的密不可分。《功夫
熊猫》拍摄了两年多,制作周期更是长达5年。而作为第一部取材自中国民间传说的动画片,
迪斯尼公司在开拍花木兰之前就下足了功夫,研究这个形象长达几年之久。正是因为制作团
队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我们才能在两部片中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
5.好莱坞式的宣传方式
迪斯尼之所以会把眼光放到中国,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后的
突飞猛进,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动画制造商,迪斯尼又怎么可能忽视中国如此大的市场呢?
专家在解释动漫形象的生命力时说:“动画能够创造出虚拟形象,而且不会像演员一样青春易
逝。”经典的动漫形象变成品牌,品牌又变成商标,商标则用于各个领域和方面。更重要的是,
动画是一种文化符号,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同时宣传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价值观。
而迪斯尼正是利用中国化的美国动画片,打开中国市场。《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和中
国文化乍看甚至会觉得是咱中国人自己拍的,足以见影片蕴含着浓浓的、意蕴深刻的中国味
儿。迪尼斯的电影素材来源于各种文化,如《阿拉丁神灯》来自阿拉伯神话,《小美人鱼》和
《卖火柴的小女孩》则来自丹麦安徒生童话。这些影片都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
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中国文化内涵的处理上。也了这个基础,《花木兰》《功夫熊猫》
等动画片能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引起共鸣也不足为奇。
6.总结
总之,迪斯尼对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也值得国人深思。其实,迪斯尼早在1940年就拍摄
过一部颠覆的试验卡通影片《幻想曲》,它因极大的想象力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取得空前的成功,
然而迪斯尼清醒地意识到,吃饭赚钱离不开商业市场。他逐步退隐出动画电影的江湖,寻找
更具盈利潜力的模式,收购ABC电视台,1955年在加州的阿纳海姆建立起迪斯尼乐园,把
动画世界变成了现实,很快成为游客如潮的旅游景点。另外,迪斯尼还将卡通人物无孔不入
地衍生成各种玩具、学习用品、电子游戏等系列商业产品,既获得了巨大利润,又扩大了全
球影响力。
对比中国,对商业意识的否定,必定会误导中国动画事业,走上一条越来越窄的“悬空阁
楼”之路。偏倚看重国际上争荣,只是博取华而不实的虚名,要生存、图发展,还得要依靠厚
积的实利。以现在的眼光看,中国动画制作因循守旧仍沿习了手工作坊模式,运用的是旷日
持久的“人海战”,显然跟不上迅捷向前的新时代。
不过依然对中国充满信心,相信有一天中国会带着自己的动画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