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日期] 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论文 | 雷锋目录摘要 (3)一、绪论 (5)二、中国传统文元素在动画影片作品中的应用 (6)1、中国民间皮影、剪纸、水墨画元素等在动画角色形象设计上的应用 (6)2 、中国民族民间故事题材以及经典形象在动画影片作品中的应用 (8)三、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10)1、生动夸张的艺术造型 (10)2、幽默含蓄的艺术语言 (11)3、丰富多彩的场景设计 (11)四、当前中国动画传统文化缺失,动画产业停滞不前 (11)1、国产动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失位 (11)2、创作思想和受众群的转变,导致中国动画定位不准 (12)五、中国传统动画发展方向的对策 (13)1、“中国风”传统动画应凸显本土文化特色 (13)2、传承与创新并重,实现中国传统动画的突破发展 (13)3、拓展作品受众群体,提高动画产品质量及影响力 (14)4、完善国内动画产业链经营模式 (15)六、结论 (1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在动画影片的角色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技法和形象元素,形成鲜明的形象特征和独有特色,即“中国风”,促进了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发展。
从中国传统文化创作技法、民间故事题材和经典人物形象在动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动画影片里中国文化元素成分,对动画角色个性表达及对作品文化内涵提升的影响,建立完整的国产动漫产业链,提出对中国传统动画发展方向的对策。
关键词:关健词:中国传统元素动画角色个性动漫产业链一、绪论传统民族文化往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曾被广泛应用于动画制作,获得过巨大成功。
现如今,外来文化侵蚀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一些影视受众群体盲目崇洋,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动画忽略了在创作对传统中国元素的吸收与接受,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误入歧途,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在现代的动画作品中当中有选择的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动画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貌。
打造出既有时代感,又带有浓郁中国风的优秀原创作品。
改变原有的动画市场运作模式,完善并建立一个动漫产业体系,在创新与传承中探寻新的出路。
二、中国传统文元素在动画影片作品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源远流长,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上,使它们成为艺术的灵魂。
而在中国动画产业中,这些民族文化元素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中国动画作品的题材更加多样化,由于这些民族文化元素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同时也就成就了一些中国所特有的动画题材与类型。
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国民间皮影、剪纸、水墨画元素等在动画角色形象设计上的应用早在11世纪时候,中国民间艺人就以其精湛的技艺创造了皮影艺术,它成功地汲取了我国古典装饰图案与民间广为流传的图案中的精华,具有浓烈的民俗风格,呈现出造诣极高的平面雕镂技艺[1]。
它用动物皮制成各种人物形象以及背景道具,在白色幕布上由人用支架操纵表演。
辅以旁白或连贯的动作设计以传达故事及人物内涵。
可谓高成本高制作,所设计的角色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要么古拙纯朴、要么精致优雅要么诙谐夸张。
再加上传统工艺绚烂的着色,艺人的精雕细琢,达到了通体透明、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中国的皮影就是最原始状态的动画影视,这话虽然使之偏颇,但至少说明这两者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
皮影戏表演时从后面配上灯光,透过灯光映射到白色幕布上,并有专人音乐伴奏和配唱,便成就了最原始的经典动画形像。
其人物造型及运作方式也与动画形象较接近[1]。
皮影在动画作品中主要应用于角色造型的设计。
图1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剪纸的富有创意、充满想像力,经过千百年流传,逐步形成了各地区固有的不同风格,深得大众的喜爱。
是流行面最广,影响力最深的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1]。
剪纸动属于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和动画的结合,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戏风格的动画片有《猪八戒吃西瓜》等。
《猪八戒吃西瓜》一片取材于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影片中的角色造型简洁,色彩浓特,动作和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同时又具有传统古典剪纸艺术风格。
剪纸动画是我国动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是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创新探索与吸收,是动画和民间艺术集合的一大创举[2]。
图2水墨画是中国国画的代表形式。
通常最基本的传统水墨画只使用水与墨,因而它的颜色也会比较单一,只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然而升级的水墨画的颜色比较丰富,画面丰富多彩[3]。
因而升级后的水墨画也被人们称作为彩墨画。
将墨作为主要原料,然后通过调节加入清水的量配制成不同的颜料,可以画出黑、白、灰等不同浓淡的层次,人们将它称之为“墨韵”[3]。
这样就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这种绘画形式基本上是中国所特有的。
1962年制作拍摄的水墨动画片《牧笛》是我国水墨动画的代表之作,荣获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该片将水墨画的中国韵味展现的淋漓尽致,系数水墨动画片的颠峰之作。
《牧笛》一片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写意抒情风格,在电影结构和动画语言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实践,画面柔和细致,全片没有对白,流动的水墨画与巧妙的色彩运用将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发挥到了极致。
图32 、中国民族民间故事题材以及经典形象在动画影片作品中的应用民间故事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传播出来的口头文学作品,我国传统故事与民间传说的宝贵资源有着无穷的开发前景。
在上个世纪,动画艺术家们将许多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改编成了动画电影,如《天书》、《渔童》、《长发姑娘》等等;直至当代,国产动画影视作品如《宝莲灯》也是选材于民间传说,并获得了重大成功。
可见我国的民间传说文学不仅为国产动画影的发展起到过推进作用,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关注。
不少优秀的民间传说被其他国家动画艺术家选用并进行影视创作。
美国的动画行业翘楚迪斯尼公司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选取素材,精心制作了广受好评动画电影《花木兰》。
《大闹天宫》取材于《西游记》,描述了美猴王孙悟空闹龙宫和反天庭的故事,影片将孙悟空这一人人皆知的英雄形象搬上银屏。
虽然这个故事在中国己经流传了几百年,但影片将孙悟空刻画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
影片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只猴子,但有非常有灵性并充满人的情感,而且法力无边,敢于对权威发起挑战,给当时处于长期压迫的普通民众很大的鼓舞。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不朽之作,这跟采用经典的人物与经典的中国式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闹天宫》揭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与斗争,主题鲜明、立意新颖。
形象设计上充分吸收了京剧脸谱的艺术形式,并用装饰性的语言对孙悟空这个动画角色进行了象征性的处理和夸张的变形,使得该角色深入人心,经久不衰[4]。
图4三、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1、生动夸张的艺术造型动画的创作需要以绘画做为基础来进行。
将传统绘画技艺应用到动画中,使得动画形像更加丰满形像,将原有的静态美术作品赋予生命,突破其难以发挥的相像空间,营造出动感而不失神韵的视觉艺术[5]。
中国传统动画在人物造型设计方面重视吸收地民间文化的精粹。
在我国,取之不竭、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是许多动画创作的源泉,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提纯洁加工和再创造使得我国传统动画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貌[6]。
早期曾涌现出大批经典之作。
许多作品的造型艺术多受戏曲脸谱的影响,在设计中将动画的角色进行戏剧脸谱化处理,善恶忠奸全在脸上。
这一类动画往往艺术形像夸张,充满个性,令人过目难忘。
2、幽默含蓄的艺术语言由于观众的喜好与审美角度都是不同的,一部幽默的喜剧作品由于具有感染力,能够传递欢乐。
不同层次文化背景的观众对幽默的作品能够普遍接受。
传统动画中的角色设计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诙谐风趣的台词来获得观众的认知与喜爱。
特点很明显,感染力比较强,但偏于肤浅。
在创作上缺乏创新,缺少内涵深刻的幽默艺术。
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语言文化艺术非常丰富,民谚、歇后语和成语中,都探寻得到含义深刻又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艺术。
将这些语言艺术经过的提炼与加工,应用到动作作品中,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一定会给中国传统动画片注入新鲜活泼的血液。
3、丰富多彩的场景设计在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中,动画艺术家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及民族民间纹饰艺术的深刻启发。
在设计中强调画面的美感,具有独特的美感特征。
场景中暗示着剧情的发展,给观众与强烈共鸣。
因为其代表与反映了民俗习惯,符合中国观众的思维特点,在这些民族传纹饰大多含有深刻的象征寓意,表达了我们对生活美好吉祥的希望。
中国传统动画的构图以平视结构图为主,主要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舞台的结构方式。
概括简练的展示一个完整的空间场景,给观众留下无穷的想像空间。
从场景设计这一角度来说,这样的设计有益于观众对情节的理解,突出了剧情所表达的主题。
四、当前中国动画传统文化缺失,动画产业停滞不前1、国产动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失位在中国动画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曾经被广泛应用的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却在这一时期从中国动画中消逝了,这一现象令人深思。
民族文化元素曾经是构成中国特色动画的重要部分,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从银幕中消失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由是因为这一时期国内引进了大量的进口动画,这些国外动画尤其是日美动画对中国动画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其精良的制作,浓郁的时尚感,强势占领了中国动画市场。
目前,中国动画风格无论从精神体系还是从外在表现上都受到日本动画的影响与冲击,并且逐步走向衰退。
国外动画的进入渗透,使国产动画进入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日本拥有亚洲最大的动画产业,亦是亚洲动画产业的领导者,可以这么认为,日本动画给中国观众打开了一道全新的视野,然而它的深刻的影响力却让中国的动画影人封闭了从吸取中国传统的原创动画之路[5]。
在此基础上,国产动画历经动画发展的探索阶段、复苏阶段及全新阶段后,为了获取更高的商业利益,盲目选择了跟风日本动画的摸索之路。
许多动画作品对本土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弃而不用,这种盲目跟风,显然是失败的,中国动画最终在日本动画引起的冲击下迷失了方向。
2、创作思想和受众群的转变,导致中国动画定位不准在中国,当前动画的受众即观众消费群体主要是儿童,其中低龄儿童又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动画多是为这些儿童量身定制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