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仁化县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仁化县人民政府2015年4月15日目录一、基本概况 (2)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3)(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 (4)(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 (4)(三)仁化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5)(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9)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9)(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二)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义务教育资源均衡 (10)(三)强化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12)(四)落实教育公平,突出义务教育均衡本质 (14)(五)规范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 (15)(六)形成办学特色,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 (18)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19)五、自评结果 (20)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仁化县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县对照督导评估指标及要求,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
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
仁化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这里先后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和北宋名臣余靖。
全县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10个镇和丹霞街道,109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总人口23.69万,其中农业人口18.35万,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
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555亿元。
仁化得天独厚,山川秀丽,天蓝水秀,境内美如人间仙境的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理学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景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闻名遐迩。
近年来,仁化县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首批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县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3年我县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县,所辖11个镇(街)也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街),成为韶关市最早省教育强镇全覆盖的县。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独立初中6所,完全小学14所,教学点4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0840人,专任教师1702人。
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4338人(教学点在校学生1305人),专任教师996人;初中在校学生6502人,专任教师706 人。
特殊教育学校在读学生14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92人;农村留守儿童3076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我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以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为抓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有力措施,精心谋划、严密实施,努力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我县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为标准化学校。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1项指标达标情况如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学校比例,小学86.4%,初中80%;体育活动场地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实验室(科学教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计算机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音乐美术室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 %,初中10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生均图书册数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班额达标学校比例,小学77.3%,初中93.3%;师生比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教师学历达标率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93.3%;生均公用经费达标学校比例,小学100%,初中100%;综合评估100%的学校都达标。
(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我县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差异系数全部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修订)》的标准,具体情况如下: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5594,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3884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5058,初中为0.44198;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55623,初中为0.5172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48939,初中为0.5000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39309,初中为0.51408;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076,初中为0.215;师生比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776,初中为0.3076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1171,初中为0.2633;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小学为0.26281,初中为0.34816。
(三)仁化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1.入学机会。
保障所有学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1)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读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与本地户口的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2014年,我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892人全部就读于义务教育学校。
(2)制定了《仁化县中小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联合县公安局、县关工委、县妇联、团县委、县司法局等部门积极推进德育导师、邻里守望、朋辈帮扶、心理援助等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实行农村留守儿童普查登记制度,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以及监护人的联系。
2014年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共有留守儿童3076人。
积极构建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教育扶助体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
2014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297万元,资助7408名贫困学生入学。
(3)高度关注“三残”儿童少年的发展状况,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难问题摆在民生教育工作的首位,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我县有一所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近年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县,在校学生14人,有教职工6人。
2012年来,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以上。
(4)出台了《仁化县区域内仁化中学30%定向招生分配方案》,实行“阳光招生”政策,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和2014的比例分别为33%、36%,年递增3%,2015年为40%,达到当年省规定要求。
(5)制定了《关于秋季仁化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实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没有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没有出现学科竞赛、特长评级、捐资助学与录取学生相挂钩的现象。
2.保障机制。
我县把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摆上重要工作位置,依法建立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拨款首先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支出的需要。
(1)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领导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仁化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仁化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施方案》,建立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县政府是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县直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学校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责。
(2)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做到优先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制度,确保“三个增长”:2012-2014年,义务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增长比例分别为13.95%、24.15%、44.37%,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13.19%、22.48%、25.12%;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率分别为7.67%、41.60%、23.79%,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率分别为1.57%、102.06%、5.45%;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率分别为0.29%、51.63%、29.09%,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增长率分别为0.73%、156.27%、27.51%;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37.65%、9.71%、6.47%。
(3)2012至2014年我县财政安排改造薄弱学校资金分别为1218.31万元、1517.63万元、697万元。
(4)严格执行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
目前,我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为23.61%,达到省级规定。
(5)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年公用经费达6016元。
3.队伍管理。
我县通过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优先解决教师编制、狠抓师资培训和落实校际间轮岗支教等交流措施,全面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体系。
(1)着力提高教师待遇,在2008年广东省出台教师待遇“两相当”政策之前,我县已提前实现。
制定了《仁化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在“两持平一鼓励”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工资,教师满意度高。
(2)落实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定了《仁化县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细则》,有1417人领取山区教师岗位津贴,人均每月910元,排在全省前列。
(3)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702人,小学师生比为1:14.3,初中师生比为1:9.2,充分满足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教学需要。
专任教师专业对口率为90%。
(4)2012、2013、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152.45万元、180.68万元、198.97万元,分别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62%、1.75%、1.81%。
近三年,我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人次分别为4366人次、5138人次、5742人次;其中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分别为53人、94人、110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参加培训并获得A、B、C证书的教师分别为3人、429人、6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