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论证表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论证表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记录表题目: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证时间年月日论文基础理论√课国家任务选导师推荐√类型题来源题方式应用研究部省(市)任务自选开发研究学校任务国际合作其它√注:请在后面空格内打“√”课题研究设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①课题的来源背景,选题的依据;②国内外在本选题领域内研究设计现状(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1.选题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革,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传统思想逐渐被人们忽略。

特别是80后、90后逐渐占据了生活的主导,思想活跃,不再固守传统耕种生活方式,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现在,仅靠土地,获得收入已经难以持家,而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出路。

越多越多的农民为了生存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留下老人苦守家乡。

老人们不愿意随着子女进城,一是不愿意离开家乡这个“根”;二是人进城而户口不进城,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基本无法解决,不如留在家乡踏实。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而在农村尤甚,空巢老人逐年增多。

独生子女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空巢老人的出现。

尽管农村生育第一个女孩的夫妻可以有条件的生育第二个子女,但出现双女户的比例约在50%。

在农村,女儿们出嫁后,由于传统习惯,这部分老人也成为无人照看的空巢老人。

据统计,全国有老龄人口已达1.6亿,城乡"空巢老人"比例分别为49.7%和38.3%。

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

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仅笔者所工作的苍山县兰陵镇,12万人口中,超过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超过1.5万人,由于兰陵镇年轻农民(重点是45岁以下的农民)纷纷进城务工,近9000人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比例超过60%。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

“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

而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2.选题的意义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相比城市,农村老人的身体和智力老化速度更快,而经济发展、医疗条件相对城市仍然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健全,大多数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子女提供养老服务。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下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有的村甚至成为了老人村。

论文将从人口调查数据以及在中国大陆版图上选择苍山县兰陵镇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而至中国政策研究者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空巢老人的服务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成果目前,世界上跟踪研究“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居家养老”。

经研究工作者发现,居家养老是最人道的方式,符合老人们的心里需求。

特别是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研究摸索,逐渐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相关配套体制,并在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

(1)日本:让老人回归家庭日本素有“银发之国”之称,因为日本因老龄化问题而使社会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在日本,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建立起了完善的社区服务制度,实行居家养老,并能够让老人发挥余热。

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

“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主要目的。

国民每年缴纳少额的日元就可以在65岁后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

(2)德国:大学生以劳换租德国研究者发现,安排一些大学生和独居老人合住,有利于空巢老人养老。

大学生帮助老人做晚餐、清扫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外出采购等,来换取入住老人富余住房资格。

这样,既照顾了老人,又省下了宿舍的租金。

(3)新加坡:为赡养立法新加坡研究者发现立法能显著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1995年,新加坡国会通过《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

在此法令下,被控未遵守《赡养父母法令》的子女,一旦罪名成立,可被罚款1万新元或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从而有效避免了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

新加坡政府还规定,从2008年4月起,凡年满35岁的单身者购买政府组屋,如果是和父母同住,可享受2万新元的公积金房屋津贴。

(4)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法国的研究者发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

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为此,研究者们倡导的一项名为“别墅家庭”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5)美国:开发全面监测系统美国研究者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研制出一种全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

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

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异常时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

但这种系统特别不人性化,解决不了空巢老人的寂寞。

因此,研究倡导空巢老人入住老人公寓,并将自由房产抵押或卖出,获取养老金或者入住老年公寓资格。

综上所述,外国学者对空巢老人做了一定研究,但大多数是站在各自国情上进行的研究,后期研究超越了理论层次,专注解决方法,也没有严格的城市和农村之分,尽管不和我国国情和农村社情有差异,但对我们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了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研究者行列,希望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们国情、社情的解决老龄化问题,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新问题,还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城乡二元制结构亟待破解,我们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亟待完善,我们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系统化。

尽管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农村的深刻变革,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逐步解决。

(1)关于空巢家庭概念研究长期关注空巢家庭问题的专家徐勤,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空巢家庭的含义。

所谓“空巢”,即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简言之,空巢家庭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

穆光宗(2002)利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将空巢家庭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

随后按照两种分类方法进一步地对空巢家庭进行了细分,第一种分为纯空巢家庭和类空巢家庭,其中前者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后者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分为年老的空巢家庭和年轻的空巢家庭。

正在面临挑战的主要是传统的、年老的空巢家庭。

(2)关于空巢家庭产生原因研究黄润龙(2005)认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的原因有:(1)生育率下降:(2)离婚率上升:(3)年轻人独立性意识增强:(4)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

龚文君(2007)认为我国农村空巢家庭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1)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3)农村老龄人口的高龄化。

姚引妹(2006)认为,中国农村空巢家庭或空巢老人的出现,除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原因外,主要有以下二个原因:(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2)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身份制”和“户籍制度”松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制度的宽松最终使经济落后地区的青年农民外出打工成为现实。

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出,农村呈现出比城市更快、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是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产生的主要因素;(3)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小型化。

(3)关于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研究黄润龙(2005)认为,在农村“三农”问题未解决的形势下,向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对于子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农村家庭的供养资源正在减少,供养能力下降,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空巢家庭也将成为乡村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村部分空巢老人生活较困难。

很多经济薄弱的乡村连低保金都无法保证。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体系十分脆弱,有的老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2)大多数空巢老人医疗无保障。

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尚不完善,缺医少药,医药费即使能报销,报销数量极低。

少数发达地区虽已实行了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为病患者解决了难题,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老人口常的看病、吃药费用问题。

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是贫病交加。

(3)空巢老人对生活照料十分忧虑。

目前,空巢老人生活能自理的占90%,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占10%,内有0.4%需照料而无人照料。

随着人口高龄化,这些数字将迅速上升,但总有一天老人将会失去自我照料能力,老人更忧虑发生意外无人知晓。

(4)关于空巢老人养老研究黄润龙(2005)在认真分析了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之后认为,空巢家庭本身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但针对空巢老人的服务应该跟上:(1)要高度重视空巢家庭发展趋势;(2)要加快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机制;(3)要以人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发展老年服务事业。

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生活照料问题将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要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好老年护理院,以解决病残、空巢老人需要生活照料的实际困难,在社区开办老人口托所、聊天所,建立社区婚姻服务机构,要为空巢、独居老人再婚牵线搭桥,营造欢乐之家,使之过上安详健康的晚年生活。

姚引妹(2006)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危机,还必须从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出发,走我国养老的乡土特色之路。

为此,一是要加强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二是要以土地保障为依托,积极探索现行老年人多兀养老保障形式;三是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特困老年人救助体系;四要在农村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养老保障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课题研究设计方案:该部分主要包括:①课题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②技术方案的分析、选择(技术路线,技术措施);③实施技术方案所需的条件(技术条件、试验条件);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关键;⑤预期能够达到的研究设计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