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鼓励点亮生命之光 33

用鼓励点亮生命之光 33

用鼓励点亮生命之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数寒天。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给孩子们增加信心,让他们更加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的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也许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

孩子受到鼓励后,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索的积
极性会很高。

有意识的表扬,对于孩子们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一个班级中,调皮的孩子是让老师最头疼,操心最多的。

我们班的泽长着一双机灵的眼睛,但却是个顽皮而又任性的孩子。

在他身上暴露出了许多的毛病,因此令我头痛不已,和家长多次沟通后得知,他从小到大家长总是袒护他,什么都是他说了算,所以养成了任性的性格。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感觉应该改变策略,对他采取表扬鼓励的教育方式。

我抓住他爱说爱动的特点,上课让他多回答问题。

至于他回答错了,也不过多的点评和
关注答案。

耳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他,比如:站姿、回答问题的声音等。

这样多方面的来看待他,发现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所以我觉得,作为老师,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一道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手势,会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进而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应多给予孩子表扬及鼓励。

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同的微笑都可能让一个孩子高兴一整天。

在工作中,用赞美代替说教,用鼓励代替批评,用赏识的心态期待孩子的成长,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并得到适当
的鼓励时,这种成就感会促使孩子继续做下去,这也是他们学会生活继而迈向社会的动力源泉。

最近我读了《积极语言HAPPY》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怎么都不敢发言呢?”的案例,我以前总是把学生不敢发言归根于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

曾经带四、五年级的时候,经常感慨学生不喜欢发言,有想法也不愿意表达,总是请班上那几个活跃分子回答问题,展示成了“精英展示”,毫无全民参与的感觉。

我也曾经和办公室的老师探讨过,他们也都一致认为,不是老师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年龄发展到一定程度以
后产生的必然结果,我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了这一想法。

虽然还是会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但我确实也不再强求他们发言了。

书中也记录了同样的案例,老师用“不满”和“失落”反映了课堂的评价,从一开始有零碎的几个学生发言,到最后一个学生也不敢发言。

我们从中可以反思:教师应当利用积极语言调动、鼓励那些内向、不自信的学生,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我们应当牢记书中给予的正面评价,用积极语言去开启他们积极行动的大门,让他们敞开积极的心扉。

对于不自信的学生,忌打击,多赞赏,让他们从内心树立相信自己的
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语言上的鼓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课堂,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乐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不会让课堂死气沉沉。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

如何才能让孩子亲近、相信我们?清华附小所有老师的教育信念是:要爱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成我们教师的最高荣誉!爱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我们要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正在进步的孩子,也要学会用心发掘学生的优点,多些宽容和赞美,少些训斥和惩罚,别让我们的错误言行让孩子和我们的距离越
来越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