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淤体质养生法

血淤体质养生法

血淤体质养生法

日期:2009-09-07 人气:43 编辑:

hihi 1.体质特点。面色晦滞,眼眶暗黑;平素红缕赤痕,淤斑、肿块、易出血、舌紫暗、淤点、脉细涩或结代。跌打损伤可气虚而运血无力,或因寒邪、热邪侵入血分等皆可导致血淤。若病则胸、肋、小腹或肢体等处刺痛且固定不移、口唇青紫;或腹内有症瘕积块;或妇女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 2.养生原则。活血祛淤,补气行气。血淤体质者养生之道关键在于畅通气血,勿使滞塞,内外兼施,缓慢调理,改变体质状态。 3.养生方法 (1)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各种舞蹈活动、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均可实施;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为原则;用功力加强运气功法,以助血行。因“心主血脉”,故可多做有益于心脏的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①双手攒拳。端坐,两臂自然放于两股之间,调匀呼吸;然后两手握拳,吸气时放松,呼气时紧握,可连续做6次。本功法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随呼吸而用力,对于调气息及血液循环有好处;当用力握拳时,可以起到按摩掌心的劳官穴的作用,具有养心的功效。 ②上举托物。端坐如前,以左手按于右腕上,两手同时举过头顶,调匀呼吸;呼气时,双手用力上举,如托重物,吸气时放松;如此做10-15按于左腕,再做一遍,动作如前。本动作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活动上肢肌肉关节。 ③手足争力。端坐如前,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右腿屈膝。踏于两手掌中,手脚稍稍用力相争;然后放松,换左腿,交替做6次。本功法宽胸理气,活血祛淤。 ④闭目吞津。端坐,两臂自然下垂,置于股上,双目微闭,调匀呼吸,口微闭,如此静坐片刻,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连吞3次;再上下牙叩动,叩齿10-15次,此法能养心安神、健目、固齿。(2)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淤作用的食物,酒能常饮,醋可多喝,山楂粥、花生粥宜常食用。(3)药物治疗。应随淤血之部位而遣方用药,并配以补气行气药。若头部淤血,用通窍活血汤;胸部淤血,选用血府逐淤汤;腹部淤血,用膈下逐淤汤或少腹逐淤汤;躯干四肢淤血,选身痛逐淤汤;肋下痞块,用别甲煎丸。 待淤血大部去后,即投补气养血扶正之剂,以利善后,防止淤血复生。(4)精神调养。淤血常常是气滞的后果。反应在精神状态上,表现为时时忧虑、苦闷、颓丧。此种体质者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只有精神愉快才能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

女性病 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肝气郁结、气滞血淤所致。肝经走乳腺,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经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引起乳房疼痛。肝有异,影响了脾胃的功能,津液代谢失调,痰浊内生,气滞血淤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 痛经。中国很多女性不知道痛经可以治,以为是正常的。所以,老百姓常把来月经说成是倒霉了,认为这就是倒霉事。其实,痛经可以治好。痛经也是因为气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为什么月经前女性情绪不稳定,比较急躁,爱发火,这是因为肝经不通、肝气不舒,跟肝有关系。 子宫肌瘤。肝经也走腹部——子宫的部位,同样道理,也会形成子宫肌瘤。 通过疏肝理气的方法,这些女性疾病是可以治好的。如果不治疗的话,就会一直气滞血淤,年龄大了之后就会成为一些疾病的基础。 眼病 肝还有个特点,就是开窍于目。也就是说,眼睛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濡养,肝经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可以通过眼睛反映出来。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上班族平时看电脑多,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炎的症状,还有迎风流泪等眼疾都可以通过治肝养肝的方法治愈。我们平时去饭店特别爱点菊花茶喝,菊花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我治疗过一个很典型的病例。一位55岁的女士患有肝硬化,我通过疏肝、养血等方法为她治疗,一年之后,她的老花眼好了。55岁的花眼还能好吗?常人不能理解。可是她的确把老花镜摘掉了。这再次证明,“肝开窍于目”。 眼睛是主视觉的,肝藏血功能正常,视觉就好,两目就有神,若肝气不舒,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由于妇女生理特点,易出现血虚,所以女性更应该保护眼睛,在生理周期时不要过度用眼。中医还认为,“肝受血而能视”,若肝血虚,就会视物昏花或夜盲。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目赤红肿痒痛等。当然眼睛的功能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而与肝最为相关。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视觉功能就正常,五脏六腑气血不足,将会影响眼睛的生理功能。 抑郁症 我有一位病人徐小姐,3年前开始出现失眠、健忘、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越来越重,每天靠安眠药入睡。她也找了一些医生,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吃了许多药,却不管用。在同事的建议下,徐小姐去看了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按中医说就是肝郁气滞型。 原来,徐小姐小学时连年是三好生,中学时也是班里的尖子,高考更是考上了名 牌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她给人的印象是争强好胜不服输,因为从小学开始就是班干部,凡事都是她说了算,所以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工作以后,她逐渐感到不适应,毕业10年连换了5家公司,平均两年跳槽一次。不是因为徐小姐能力差,而是她的个性太强,不能很快融入到同事中去,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了阻力。在家里,老公、孩子事事顺着她、迁就她,也不能让她高兴满意。近几年她郁郁寡欢,平时工作容易紧张,遇事悲观,很少与人交往,像变了个人一样。 抑郁症在中医里属郁证范畴,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产生障碍,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同时也要配合心理治疗。 怎样养肝 春季是阳气生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相应,要注意补益肝脏,强调养肝护肝。 控制情绪调整心情 我在的门诊部负责医院的管理,我发现一到春天的时候,医患纠纷就比其他时候多。为什么?春季肝功能活跃,人爱发肝火。当你怒从心头起,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赶快提醒自己,吵架是伤人又伤己的,没有任何好处;还要及时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适应环境,学会交流,善于沟通,这是精神养生的重要内容。养肝就是养心情,调情绪。有人调查过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还有人做过试验,逗一个高血压患者笑,结果血压下降了20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减少了8次。 3 血淤证的治法方剂 3.1 和血法是指调和血气,疏通脉络的方法,所用之药必须活血兼养血,活血兼调气,不寒不热,不壅不破,即《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皮肤科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型银屑病、血虚型过敏性紫癜等。常用的药物有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藤等。代表方剂如四物汤等。 3.2 活血法活血法亦称行血法,具有活血行血作用,其活血作用介于和血法和破血法之间。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血行迟缓涩滞的“血涩”“血滞”等病证。皮肤科临床上常用于结节性红斑、皮肤变应性血管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常用药物有:川芎、蒲黄、红花、五灵脂、郁金、三七、乳香、没药等。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3.3 破血法破血法亦称攻逐淤血法,具有破血逐淤、攻坚消积之效。适用于淤血内阻,坚结难消,脉络痹阻等血淤重证。由于本法逐淤之力峻猛,易伤正气,故非血淤重证不可单独应用。皮肤科常用于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瘢痕疙瘩、白色萎缩、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常用药物有水蛭、三棱、莪术、桃仁、土鳖虫等。代表方剂如抵当汤、大黄虫丸等。 3.4 补气行血法亦称益气活血法,是一种以补气药为主,活血药为辅的复合活血化淤法,用于治疗因气虚所致的各种血淤病证。皮肤科常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人参、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代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 3.5 行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是行气药与活血药相配伍的一种复合活血化淤法。用于治疗因气滞而血淤或因血淤而碍气的病证,前者重用行气之品,后者重用活血之剂。皮肤科常用于慢性荨麻疹、痒疹、皮肤瘙痒症、血管炎、皮炎湿疹等。常用药物有枳壳、柴胡、香附、川楝子、乌药、郁金,川芎、丹皮、桃仁、红花等。代表方剂如血府逐淤汤等。 3.6 温阳活血法是采用温阳散寒之剂与活血化淤之品同用的治法,用于感受外寒或因阳虚内寒所致的淤滞之病证。皮肤科常用于硬皮病、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红斑、SLE、白塞氏病等。常用药物有桂枝、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等。代表方剂如温经汤、少腹逐淤汤等。 3.7 解毒活血法是采用清热解毒药与活血化淤药相配伍的复合化淤法。用于治疗外感热性病,热入血分,淤热互结证。也可治疗因热毒内蕴,热灼血淤,热毒淤结的其它病证。皮肤科临床上常用于结节性痒疹及各种痒疹,钱币状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皮肤淀粉样变、痤疮、扁平疣等。常用药物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等。代表方剂如清热活血汤。 3.8 凉血活血法凉血活血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活血化淤法,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血淤证。可用于外感热病热入血分、淤热互结证或内伤杂病内热炽盛,淤热阻滞所致的发斑、吐血、便血、衄血等病证。皮肤科常用于治疗血热型银屑病、丹毒、药疹、过敏性紫癜、SLE、红皮症等。常用药物如水牛角、紫草、丹皮、赤芍、白茅根、生地等,代表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凉血活血汤等[2]。 3.9 泻热通淤法本法泻热通腑与破血逐淤并施,使热毒与淤血由下而解,主要用于淤热在里证。皮肤科常用于痤疮、疖、痈、皮炎湿疹伴有便秘者。常用药物如大黄、虫、虎杖、栀子、丹皮等,常用方剂如下淤血汤。 3.10 活血祛风法用于气血淤滞于肌表,卫气不固,外感风邪;或正气内虚,复感风邪,邪阻血淤,经络阻滞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