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述社会政治稳定与网络政治之间的关系

概述社会政治稳定与网络政治之间的关系

概述社会政治稳定与网络政治之间的关系
摘要:在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方面,相较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无与伦比的优势
充分的展现出来,它帮助政府适时改变政治策略,化解冲突,了解民意,它利于公众宣泄情
感情绪,及时参与政治讨论,是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渠道。但是,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
网络政治参与也考验着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民主机制等问题。为了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我
们务必采取有效手段,才能为我所用。
关键词:政治稳定 传统政治 网络政治
为了达到监督和影响政府决策等目的,与政治相关的团体借助网络来实现自己政治构
想,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施行的政治举措,这就是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新的政
治参与方式,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本文为解决网络参与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深入探
讨一下其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一、在社会政治稳定中网络政治参与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发展社会和谐离不开网络政治参与,要发挥出网络政治参与的无与伦比的优势离不开稳
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使其标准化和轨制化。反之,两者会陷入混沌无序状态,影响安定团结
和政治政治稳定。所以,社会政治稳定与网络政治参与是相辅相成的。
1.传统的代议制是金字塔式的民主形式,长久以来貌似合理的代议制导致了官僚作风
的盛行和公众对政治的冷漠。而正是网络政治参与填补了代议制的缺陷,让公众有了更多更
好的参政议政的选择。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低成本性等特点,打破了地域和
时空的界限,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政治
活动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弥补了代议制民主制的缺陷,推动了民主政
治的发展。公民随时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监督政治决策的执行,推动政府廉政建设;同时
网络政治参与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触角,促进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了政府与公民的
良性互动,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社会稳定。
2.公民网络表达有利于政府机制改革,了解民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便于政府上
下沟通,明确责任,从而在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同时,政府纷纷开通“市长在线”,设立网络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收集到来
自各个阶层的公民意愿,集中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的政治稳定。
3.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众的情感宣泄,从而实现互联网作为社会心理缓冲阀与心理
调节器的作用。在代议制民主制下,人们逐渐形成了政治冷漠心理,这种情绪在合适的时机
就会形成爆发式的情感宣泄,极易形成网络群体事件,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民众的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首先,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
提供了全新的言论平台。公民以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世界随时随地就某事件与网友讨论与交
流,掌握了网络话语权;公民可以随时获取各种个性信息,在网络世界里追求自尊与个性。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使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受到了挑战,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网民的个性化需求
和对网民自我价值的认同。
二、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政治稳定具有双重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社会政治稳
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区别对待,趋利避害。
1.有些不实信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极易混淆人们的视听,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和
经济生活秩序。网络政治参与打破了传统政治参与形式必须以真实身份参加的局限,网民完
全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增加了网络控制的难度。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网
络发表不真实的信息时,这些虚假信息会被迅速点击、传播,混淆人们的视听,甚至会形成
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混乱。再者有些网络黑客利用计算机侵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系统,严
重威胁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安全。
2.网络政治参与导致的“无政府主义”倾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影响到社会的政治
稳定。由于网络的无中心性、隐蔽性和难控制性以及网络信息的管理非约束性,网络空间成
了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由天堂。再加上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有限,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
信息,人们更是极易产生从众心理。这种非理性化和非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使我国的社
会政治稳定存在潜在的危机。
3.网络政治参与易引起群体极化效应,导致群体性事件。日益强大的网民发出种种不
同的呼声,他们的政治诉求、政治表达更是不可小觑。当人们面对网上的海量信息时就会显
得无所适从,就会容易失去理智,以致陷入非理性化状态,做出盲从的错误行为。当这种形
势演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引发群体极化效应,威胁到社会的政治稳定。
4.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容易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比如人肉搜索现象,在发挥监
督和引导作用、帮助人们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公民隐私权、网民的舆论监督
权、网站的法律责任等,就会侵害公民的自尊和隐私,侵犯到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及到公民、
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人权得不到保障,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康。
三、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
1.加强信息管理,构建有效的规范制衡机制,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首先,
规范政府网站建设,实施电子政务。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刚刚起步,还未形成有效的制约机
制和参与规范。其次,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工作。一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
的新环境。因此立法部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实用性法律法规,打击网络犯罪,为
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后盾和法律支持。
2.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追求,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社会出现了众多的利益群体,他们迫切希望参与政治活动,影响政治决策,以维护
自身利益。政府应积极鼓励各阶层、各行业、各年龄的公民或者社会团体加入到网络政治参
与中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问题,疏导他们的过激情绪,化解纠纷,满足多样
化的利益诉求,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提高公民网络素质,建设“参与型”公民文化,倡导理性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方式。首
先,大力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公民网络操作的技能。同时也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
水平,加强网络应用和网络创造能力,创造顺畅的沟通渠道和服务平台。其次,加强公民网
络道德素质和伦理修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公民的网络道德感和网络责任感,
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意识,培养公民正确的价值观念、政治认同,自觉建立绿色生态
网络环境。鼓励和引导公民以文明健康的方式参加网络政治参与,建设健康而有序的参与型
文化,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极度高
涨,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人们实现政治参与的新选择。面对其双重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有
力措施,提高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完善参与客体的科学性,改善参与手段的单一性,促进网
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理性化、有序化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政治
稳定。
参考文献:
[1]高惠诛.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
社,1999:92.
[2][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译本)[M].北京: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8.
[3]胡薇薇.论现代人的政治冷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