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近代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产生。 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 不仅推动了各门自然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 而且也促进 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使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也纷纷建立起来。 例如,现代意义的经济学、政 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都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当然,这并 不是说近代以前,没有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思想。但现代社会科学却 只能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上。 (2)人文科学的发展 一般来说, 人文科学主要研究恒久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 它是人 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人类历史进化的反映。 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变化和发展 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政治、管理等领域的现象和活动。从时间上讲,人文科 学各学科在古代就已产生, 而社会科学各学科产生于近现代。 但实际上,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 学相互渗透,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所以,我们往往以 ?人文社会科学 ?或?哲学社会科学 ?予以 统称之。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国情, 立足当代,以重大的现实 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 全局性、 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 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 传承文明、 创新理论、 咨政育人、 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现代社 会,如果说,自然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 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哲学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2、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1)什么是方法论 方法论,顾名思义, 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不仅要探讨各种方法, 而且要以对多种 方法为对象,探讨方法的本体基础、基本性质、中介特点、传导功能和运用原则,以提高研 究者和运用者的方法论自觉。因此,方法论,包括 ?论方法 ?和?方法论 ?。方法论需要哲学思 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 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 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 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 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 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 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 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 同时, 方法是多 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 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 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 在这里, 主观和客观、 说明和理解、 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 很难分开。 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传 习录上》)
1但是, 在现代条件下,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 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内容和原则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特点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理论创立于 19 世纪中期,以 1845-1846 年《德意 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标志。 (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 这种方法论和以往的理 论不同,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 首先,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 ?现实的人 ?。 其次,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 再次,它强调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最后,它强调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 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 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 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 除此之外, 还有逻辑 和历史一致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主客相统 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 ?人本 ?和?物本 ?相统一的方法等。 (2)基本原则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 这是任何社会科 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 但是, 客观性的要 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在社会历史领域, 坚持客观性的原则, 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 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以人为本的标准) 。 第二, 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 二要 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 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 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 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树 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 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 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 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 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批判性是发展性原 则的必然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方法论》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 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是反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 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 一)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经济领域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投入与产出、计划与生产等的矛盾; 政治领域有不同阶级阶层之间、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 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 以及民主与集中、 自由与纪律之间等的矛盾; 文化领域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 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 正确 认识与错误认识之间等的矛盾; 社会领域有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 不同群体之间等的矛盾。 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 矛盾存在于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每一社会形 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 社会过程和阶段不同, 只是矛盾的类型、 性质和 具体情形的不同,并非矛盾有无的不同。 不仅阶级社会存在矛盾, 无阶级的原始社会、 未来 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都存在矛盾。所谓无差别、无矛盾境界,只是人们的一种幻想。没有矛 盾就木有世界,没有人类社会。 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要绝对与相对相统一,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分析法同时要求我们反对割裂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主 义社会的社会大事件中, 我们要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 本矛盾,完善社会主义体制,为矛盾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 社会多元化, 社会矛盾也随之不断多元化, 推进 新旧矛盾交替, 加速社会发展变化。 在这个关头上,我们更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利用辩 证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及现象,正确对待社会矛盾,一分为二,抓实质,握主流,把握发展 大向, 统筹兼顾,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 矛盾分析 法居于核心的地位, 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 分析矛盾特殊 性的方法,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 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 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是一事物区别于其 他事物的内在本质, 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和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 有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 而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这 些都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 必须如实地分析其矛盾的特殊性, 才能认清 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