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咳嗽咯白痰并气喘。
自诉饮食差,小便清长,大便稀,常有气短乏力怕冷出虚汗的表现。
查体:体温正常,血压微高,舌体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脉弱。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证属:气虚痰阻。
治以益气化痰平喘。
方用理中汤合小青龙汤加减。
药用党参20g,白术20g,干姜10g,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20g,旋覆花15g,桑白皮15g,甘草15g。
7剂,日1剂,水煎服。
12月17日复诊,自诉咳嗽咯痰症状减轻,查体舌体淡胖,微有齿痕,苔薄白,脉仍弱,上方去细辛加白术至30g,更进7剂。
24日三诊自诉咳嗽咯痰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可,二便常,气短乏力出虚汗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查体舌淡红微胖苔薄白,脉略滑。
改服参苓白术散10剂,以固护脾胃,运化水饮。
而后未来复诊,随诊2个月未复发,但仍偶尔咳嗽。
4体会理中丸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其中云:“…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理中丸主治脾肺俱虚,津液不化而泛溢,多唾,久不得愈之证,正符合慢支肺脾肾三脏虚,饮停肺中,时时上溢咳嗽咯痰之证。
方中人参补元气,干姜温阳,白术健脾躁湿,炙甘草温里合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凑补气温里,解表化湿之功效。
方中人参、炙甘草、干姜温阳效果显著,正符合《伤寒杂病论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清化痰饮原则。
小青龙汤同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外寒内饮证,慢支发作期常在寒冷的冬春季节,患者因气虚常有畏寒的症状,且患者以咳嗽有痰为主要症状,故符合外寒内饮的病理机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为相对浊阴二便而言的痰液、汗液等,故排出痰液应以宣发为宜。
方中生姜、桂枝、麻黄、细辛解表宣散之力较强,麻黄与生姜配伍还有一定的利水祛湿功能;芍药活血化瘀,有利于疏通肺部瘀滞从而利于痰饮的祛除;半夏躁湿之力甚强,配伍生姜可解半夏之毒同时也可增强半夏躁湿之功;五味子酸甘敛肺,防麻桂发散之力太过而伤阴,同时补肾之力较强,可增强人体的元气。
两方合用既能补表里之气又能祛表里之湿,同时两方中不乏辛温之性的药物,起到了益气化痰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的症状,同时也可减短发作时间。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次数少,肺部未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病例,常取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11-02-21)2011年第25卷第6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研究进展刘兆崇,陈民(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从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痴呆、其他疗法简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13(2001)06-045-02Dementia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LIU Zhao-chong,CHEN M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senile dementia etiology,pathogenesis studi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other therapies outlined in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Dementia;TDS;TCM therapy老年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
其主要表现以记忆力、智力减退,乃至部分或全部丧失。
本病目前的治疗尚无能有效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的痴呆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主,且副作用较多。
中医药对痴呆类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学者们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54·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Jun.2011 Vol.25No.61病因病机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老年痴呆这一病名,痴呆症状可见于“健忘”“癫狂”“痴呆”等病。
中医学认为痴呆病机主要由于年高肾精亏虚或气血衰少,以至髓海失养,或因脾虚痰浊内生而蒙蔽清窍,神识不清,或气滞、瘀血内阻,脏腑化生之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海不充而形成。
现代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也有着自己的认识,颜德馨认为痴呆是因瘀血内阻,使清灵之府不能与脏气相通所致;王永炎则提出浊毒理论,认为诸邪凝聚成毒损伤脑络,而发为痴呆症。
流行病学调查也为病因病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胡起超等通过对183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因子分析,发现老年性痴呆主要涉及脏腑为肝、脾、肾,证候要素为痰的占59.56%;血瘀占53.55%;气血虚占34.97%;气虚占33.33%;证候要素为火的占28.42%;为阴虚、火占28.96%;说明老年痴呆的发病是由多种病因作用的结果。
杨承芝等对认知障碍的中医证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横向观察,发现肾虚、痰浊、血瘀证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证候,出现比率分别为77.05%、44.26%、45.90%。
从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认知损害与肾虚、痰浊、血瘀有关。
2中药复方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中医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不离虚实两端,故治疗中应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先分清虚实主次、轻重缓急,应用时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1以补虚为主①肾精亏虚:季氏[1]以地黄饮子合七宝美髯丹,治疗老年痴呆症40例,效果满意。
②肝肾亏虚型:霍氏[2]以左归饮合桃红四物汤化裁12例肝肾阴虚型患者,有效率91.67%。
③心肾不交型:杨氏[3]以珍珠母丸化裁补肾益精、养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型痴呆。
④脾肾亏虚型:姜氏[4]对脾肾两虚者以金匮肾气丸和当归芍药汤,或用地黄饮子和二至丸健脾补肾,效果显著。
2.2以驱邪为主许多学者认为,治从痰瘀入手,辅以益气健脾,安神益智。
①痰浊阻窍型:章氏[5]以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化痰理气治疗此型痴呆。
②血瘀阻络、元神失聪型:徐氏[6]以复元活血汤加减,均收到较好效果。
③痰瘀互结型:郑氏[7]用祛痰活血法论治老年痴呆2l例,收到满意效果。
2.3攻补兼施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本病治疗中采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李氏[8]以补肾健脑、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痴呆20例,连续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达90%。
黄氏[9]以补肾填精、养心安神、活血化瘀、涤痰开窍为原则组方治疗AD患者49例,总有效率85.7%。
3其他疗法临床中除中药的辨证应用外,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有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提高神经元的细胞活力,从而起到恢复老年痴呆患者智能的作用。
姜氏[10]针刺百会或四神聪、风池、大椎、肾俞等穴位,治疗老年性痴呆44例,患者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高氏[11]采用醒脑通络针法治疗3l例,取四神聪、内关、人中、三阴交、丰隆穴。
同时配合艾条温灸法,总有效率80.6%。
另外,文献报道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单方治疗老年痴呆,也取得较好的疗效。
如在治疗中配合食疗及太极拳等综合治疗,可能对提高老年痴呆的疗效更有意义。
4展望综上所述,虽然中医药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但是由于老年痴呆的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其临床研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临床研究中对痴呆中医分型治疗及疗效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及个人经验的总结,虽然经过辨证论治,但方剂组成及剂量差异导致疗效也有较大差异,很难进行统一的临床研究。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运用生化、病理等检测技术,甚至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来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1]季铁铮.地黄饮子加减合七宝美髯丹治疗老年痴呆症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4):50-51.[2]霍军,于俊丽,孔德荣,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痴呆90例[J].中医研究,2008,21(9):38-40.[3]杨学峰,韩兵,李秋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体会[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3):15-16.[4]姜坤.老年性痴呆从脾肾论治刍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1):14.[5]章继东.老年痴呆辨治初探[J].陕西中医,1994,15(10):450.[6]徐仕珍.24例老年性痴呆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5):5.[7]郑功泽,周莺歌.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14.[8]李炳禄.补肾健脑、活血化瘀、升清降浊相结合治疗老年期痴呆20例[J].北京中医,2002,21(1):10-11.[9]黄冬度.中药治疗老年痴呆4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9):465.[10]姜国华,徐强,张洋.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神经行为学影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1-3.[11]高汉文.针灸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12):471.(收稿日期:2011-0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