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八大动力与机遇 那么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个也是回答的增长动力多元,仍然有很多的机遇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举出若干个因素来加以分析。增长潜力表现为:
一、国内的总储蓄率较高 第一,国内的总储蓄率非常高,这是一个很大的动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也是过去没有的这样一个条件。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可能在全世界啊,都是最高的,大家知道假如说要有投资,投资的来源是什么?投资的来源就是要有储蓄,没有储蓄,投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储蓄才有投资,储蓄率高就说明投资的源泉很丰富。
刚才说到储蓄率很高,那么储蓄率很高就保障了投资,是有钱投资的,但是为什么有钱投资,的这个投资增长速度又上不去呢,你这银行卡里钱很多,为什么你投入增加速度又上不去呢,现在目标定的是15,你一季度15都没有达到,为什么投资上不去呢?这个问题就是投融资的体制的问题,所以讲的这个机遇,它首先要通过改革才能实现,你有机遇,你有基础,你储蓄率这么高,钱这么多,但是你为什么就不能变成投资呢?因为有效投资需求不足。有效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你的投融资体制有问题,所以怎么样把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要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要促进可持续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换一句话说,关键是要引导社会资本怎么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就需要在改革上要下很大的工夫。所以刚才讲这个机遇,这个条件,它不是天上掉馅饼,它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努力里面最重要就是要改革。
再说这个产能过剩,这个投资完了以后你去干什么?你现在产能过剩你增加投资你还有什么地方可增加?那么咱们现在回过头来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不是绝对过剩?也不是。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跟发达国家比,可以说在吃的方面,穿的方面,的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很小了,但是在环境治理、国土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你要搞这些,你要搞国土整治,要搞环境,要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要有大量的钢铁、水泥、建材,仍然需要要这些啊,现在怎么就过剩了呢?这里提供的是主要国家钢生产高峰时人均钢材的消费量和时间结点。大家来看,2014年人均消费钢材就是580公斤。英国在1973年人均消费钢材高峰是477公斤,英国用得比较省的。那么其他国家,德国1977年它的高峰的时候人均消费钢材是625公斤,美国1973年高峰的时候是690,日本1973年是880,韩国2004年是982公斤,才580公斤怎么就过剩了呢?难道真的都不需要了吗?不是这样,不是绝对地过剩,是有效需求约束下过剩。不是说绝对过剩,你真要搞成像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土整治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达到它那个水平,的人均消费钢材580公斤远远不够,还差得远,所以产能过剩也不是绝对的过剩,它也是一种相对的过剩。 在目前这样一个投资需求,在目前这样一个有效的需求情况下它过剩了。这种相对的过剩,当然这里面也有结构,就钢材生产的结构问题,主要生产的是用于建设中的那种建材,建设材料的钢材,的钢材结构也有问题。这说明也并不是绝对的过剩,也是一种相对的过剩。
怎么样把这种相对的过剩,这样一种的障碍能够消除,使之有更多的需求,这是要做的事情,一个是有储蓄,但是投资上不去,是你投融资有问题,产能过剩,是因为你在这种投资情况下它过剩。假如说的投资需求能够通过改革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投资需求能够拉动上去,它当然对这些产能就有消化的能力,你这些无论是钢材、水泥、建材,它就有了去处,它就有了市场。所以这里面面临的问题还是一个改革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改革的投资。
所以从投资来看,也不是说现在就遇到了绝对的就说投资需求是绝对的下降。都是在投融资体制,现行投融资体制的制约下,阻碍了投资需求的增长,以及产能和企业设备利用率的增加。产能现在就过剩,因为你没有投资需求。如果在储蓄转化为投资这方面能够有一些改革的破题之作,破题的举动,能够提高的投资需求,相信化解产能过剩也好,提高企业设备利用率也好,都会相应得到改善,所以这个机遇要靠改革去实现。
二、消费创新和消费热点的动力与机遇 那么消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消费也是面临要创新一个消费热点。过去的消费热点是什么呢?用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表达,是模仿型、排浪式,你买电脑、买汽车、买手机,也买,反正过去那几大件,旧三大件变新三件,再变成手机、电脑、汽车。这种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浪潮已经过去了,现在面临是大家有什么新的消费热点,应当从13亿我国人的物质精神生活中去寻找,相信有大量新的消费热点。例如你就吃穿住行,有新的消费需求,安全有机、绿色环保,这些都有些新的要求,而且就是在这个传统的消费领域当中,也不完全是一样的。从2014年情况看,通讯器材类,这些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消费增长就更快一些,比别的消费品更快一些,就你传统那些消费商品它也有增长快,也有增长慢,有些就很高,比如说通讯器材类,从曲线看,它是冲高冲得更高的。
那么其他更多的消费热点就更高了,比如说按照年龄段来划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从婴儿出生,婴儿和产妇,一个小孩从出生,然后跟着妈妈,婴儿和产妇她需要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不一样,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服务供应商,他就为婴儿和产妇专门提供一种产品服务。比如给你提供的是打包服务,你从医院一出来,你这个孩子,小宝宝需要的和妈妈需要的应有尽有,你不要让她去左买一个右买一个,有没有做这种服务,这就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那么老年人一样,中老年人、上班的和不上班的,以及退休的,他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要寻找这种多样化,而且要多点支撑消费,要通过创新供给。就是你这个能够提供什么,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等等,还有就是宽带,网络世界。
网络世界也是一个新的消费领域,这里边隐含的消费热点也很多,因为上网现在已经成了城乡居民相当一部分民众的一生活方式,它网络世界有很多内容。
老年消费需求,钟南山院士做了一个计算,说到2020年老年消费需求要达到两万亿,相信可能这个估计都低了。因为做过另外一个计算,因为在这个人群当中,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它实际上会出现代际收入不平衡,什么叫代际收入不平衡?比如八十年到一百年它同时有几代人,其中有一两代人处在经济最活跃的时期,这个经济最活跃的时期又是他年富力强这个时期。这可能一两代人挣钱最多。这就代际收入不平衡,这个在世界各国都这样一个现象。
那么在我国的话,我国人来分析,是哪些人挣钱最多呢?六零后、七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挣钱最多的一个年代。六零后、七零后现在是五十几岁了,四十几岁了,他遇到了我国最好的时期,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加速增长,资产价格大幅度上升,它这个时机遇得特别好,这个时机他又是年轻力壮,年富力强,挣钱机会最多。这些人最富有,再往前年纪大一点的人,一个受到观念的问题,年代的问题,时代背景的问题,他不如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太小,刚离开学校不久,有的还在学校,还没挣到多少钱,甚至说未来只能够得到平均利润,平均收入,不像有六零后、七零后这种机遇。那么六零后、七零后再过十年就进入六十岁了,五十几岁,到2030年它年纪就更大了,他们最有钱,他们消费什么?我国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不见得经济不会发展,这是个消费群体,他最后有钱,他消费什么,生产、供给、创新的思路,要这样想问题,你给他们提供什么产品。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与机遇 第三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也是一种机遇和动力,现在的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三产业还是偏弱,比重偏小,就业比重也是偏小,和世界平均水平比差距还比较大。按照2013年的计算,和世界平均水平有将近20个百分点的差距,就说服务业比重还要增加将近20个百分点,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样一个结构变动就是一个机遇和动力。为什么去年、今年一季度都是第三产业增长更快,就是是符合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
而且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也是明显的,服务业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一百两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所以为什么这两年经济增长率下降,但就业没有减少,就是因为服务业,它虽然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工业,但是它对拉动就业的弹性系数大于工业,所以它能够支撑经济下行,但是就业增加。
其中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很大,要跟美国比,的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明显是低的,当然文化产业在统计上怎样统计也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有希望的一个产业是健康产业,因为健康产业在发达国家当中都是占比最高的一个行业。健康不是医疗,因为生活条件提高了,达到高收入水平,中高收入水平以后,人们从他的心理来讲,他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健康,生活质量,因此健康产业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一个含义,但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供给呢?这里面也有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的问题,大家是不是很愿意去消费这些东西,也有供给创造需求的问题,你没有东西创造出来,它不会意识到,那么应当看到这几年我国居民更加注重新的休闲方式。比如说旅游现在很火,那么通过运动,通过康复,这些来享受休闲、时间,也是一种新的潮流,那么健康产业发展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还有很多领域,比如说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这个在的大城市表现的增长比较快。按照现价计算,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它会继续朝着服务业更快发展,服务业比重上升这样一个方向去走,那么不仅产业结构按增加值计算,服务业比重会提高,按照就业人数看,也会有变化。这个是从未来十三五的预测,从增加值的比重看,到2020年,可能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要提高到53.5%,这就是整个十三五期间,2015年,也就今年年底,可能会达到48,这是按照2013年的不变价来源计算。就业比重也持续的增加,就业的比重按照2015年的水平,是40.4,到了2020年可能要提高5个多百分点,一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这样的速度来增加,所以第三产业仍然是一个潜力很大的一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