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谱分析法概论PPT演示文稿

光谱分析法概论PPT演示文稿


真空中波长、波数和频率的关系为:
光速=光的频率×波长 c
波数=1/波长
1 c
→ 单位长度内波的振动次数
11
(2)光的微粒性
• 光的微粒性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 E作为表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 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 与频率、波长和波数的关系为:
Ehhc hc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 主要讨论近紫外区、可见区和 中红外区、远红外区的电磁波 谱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关系。
19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一)常见作用 (二)光的基本术语 (三)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0
(一)常见作用
吸收
发射
荧光 磷光
散射 →拉曼
透射、 反射折射 散射
衍射 旋光
物质能量变化 物质能量不变化
21
(二)光的基本术语 • 单色光:
29
2. 光谱分析法
(spectroscopic analysis) •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
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简称光谱法。
• 光谱法种类很多,吸收、发射、散 射是光谱法的三种基本类型,应用 甚广,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30
非光谱法
• 非光谱法是指那些不以光的波长为 特征讯号,仅通过测量电磁辐射的 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 衍射和偏振)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有折射法,旋光法, 浊度法,X射线衍射法。
31
二、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 原子光谱法 • 分子光谱法
32
原子光谱法 (atomic spectroscopy)
(1)定义: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外层电子 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 分析方法。
(2)起源:能级跃迁 (3)特点:线状光谱,只反映原子或离子的
性质,与来源的分子状态无关。 (4)应用:确定试样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光谱(Raman光谱法 )
27
一、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光谱法
1. 光谱 2. 光谱分析法 • 非光谱法
28
光谱法
1. 光谱(spectrum)
•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物质 内部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发生能级 跃迁,记录所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 波长(或相应单位)的变化,所得 图谱称为光谱(波谱)。
12
• 光的波动性体现在光与物质相互作 用产生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 以及偏振等现象。
• 光的微粒性体现在光与物质相互作 用产生的吸收、发射、热辐射、光 电效应、光压等现象以及光的化学 作用等方面。
13
二、电磁波谱
1.电磁辐射的吸收 2.电磁辐射的发射 3.电磁波谱
14
1.电磁辐射的吸收: • 指辐射(复合光)通过某些透明物
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药物分析教研室
1
讲授提纲
•概 述
•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 光学分析法分类 • 光谱分析法发展概况
2
概述
1.光的定义 2.光学分析法定义 3.光学分析法包含的
三个主要过程
3
•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 电磁波 量子流
4
光学分析法:
• 根据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物质对辐 射的相互作用,建立物质的浓度、 结构或某种性质与光学性质的关联, 并借以对物质作定性或定量测定的 一类分析方法。
(不能给出物质分子结构的信息)
33
原子光谱法
(5)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34
分子光谱法 (molecular spectroscopy)
(1)定义:以测量分子转动能级、分子中 原子的振动能级(包括分子转动能级) 和分子电子能级(包括振-转能级)跃 迁所产生的分子光谱为基础的定性、定 量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23
• 互补色: 透射光和吸收光,按一定比例 混合即成白光。
24
红橙
紫红

蓝紫
黄绿
蓝 青蓝
绿 青
25
第2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吸收光谱法
光谱分析法 发射光谱法
散射光谱法
光学分析法
折射法法
26
• 光谱分析法和非光谱分析法 • 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散射
具有同一波长、同一光能量的光。 • 复合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光。 • 紫外光:波长范围 200-400nm • 可见光:波长范围 400-760nm,
颜色由紫-蓝-青-绿-黄-橙- 红,其复合光为白光。
22
(三)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复合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一些
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另一些波长 的光透过物质或被物质所反射。 • 透过物质的光(或反射光)能被人 眼观察到的即为物质呈现的颜色。 • 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因 此,物质的颜色由透射光(或发射 光)的波长所决定。
仪器分析法
5
• 光学分析法的三个过程: (1)由仪器设置的能源提供能
量照射至被测物质。 (2)能量与被测物质之间相互
发生作用。 (3)产生可被检测的讯号。
6
第1节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一、电磁辐射 二、电磁波谱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7
一、电磁辐射——电磁波
•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巨大速度通 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具有波 粒二象性。
16
• 吸收或发射的条件:
• 任一波长的光子能量(E)必 须与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能 级变化(ΔE)相等,才能被 吸收或发射。
17
3.电磁波谱: • 定义:把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
顺序排列起来。 • 包括波长或能量的无限范围。
电磁波谱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pg.6表2-1
18
• 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吸收是物质 内部运动的变化的一种客观反 映,电磁波谱内的所有波谱区 都可用于物质的分析测定。
质(固体、液体或气体)时,其中 某些频率被选择性吸收而使辐射强 度减弱的过程。 • 吸收的实质是电磁辐射的能量被转 移到了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上,结果, 这些粒子由最低能态(基态)跃迁 到了较高的能态(激发态)。
15
2.电磁辐射的发射: • 指物质吸收了外界的能量(包括电
能、热能、电磁辐射能、电子或其 它基本粒子轰击等),使处于激发 态的粒子(离子、原子或分子)在 返回到低能级或基态时,以电磁辐 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 从γ射线一直到无线电波都是 电磁辐射。
8
• 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是一 种电磁波,一种以巨大速度通过 空间而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 媒介的光子流,每个波段之间, 由于波长或频率不同,光子具有 的能量也不相同。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9
光的波动性 •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微粒性
10
(1)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用波长λ(nm)、 波数 σ(cm-1)和频率υ(Hz)表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