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是指其子市场的构成形式。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
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大面额可
转让存单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
市场、融资租赁市场。
金融市场体系是指其子市场的构成形式。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其中,货币市场包括承兑贴现市场、拆借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包括储蓄市场、
证券市场(包括发行市场、交易市场)以及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
金融市场体系中几个主要的子市场都有其共性的东西:风险性(不确定性):如,股票市场的
风险、外汇市场的风险。

金融市场体系中的相关相近或相异的内容:
1、金融市场的功能,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债券市场的功能,股票市场的功能,外汇市
场的功能,期货市场的功能等。

2、外汇市场参与者,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3、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4、汇票,本票与支票的异同等等。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存的金融市场体系。上世
纪80年代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1984年国务院《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包括资金、劳动、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作
用"。我国金融市场建设首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先
后得到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1981年开始恢复国债发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逐渐起步。1991年上海
证券交易所和199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1997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成为
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

新世纪以来,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明显加速,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市场基础建设不断增
强,交易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若干问
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

2005年,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又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为多
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上述变化既反映了对金融市场作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目前,一个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l.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
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
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一拆借市场
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规范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
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这几年,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到2001年底,已累计成交3.4万亿元。同业拆借市场已成
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主要场所。
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
金融债的回购和现券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
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到2001年底,债券回购累计交易量达6.1万亿元,
现券交易累计交易量为1597.6亿元。
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稳步发展。票据市场正逐步成
为企业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
政策提供了一个传导机制。2000年底全国商业汇票的贴现余额为1236.3亿元,较1999年
增长了154.2%;中央银行再贴现余额1258.27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151.5%。

2.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经过12年的
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包括证券交易所、
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本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也正在
日益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60家,市价总值4.35万亿元,流通市
值1.45万亿元,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为45.4%。1991年以来,A、B、H股累计筹资77
00亿元。证券市场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可以从股票市场筹资规模的扩张以及股票筹资额和银行贷款增加
额的比率变化中得以体现。1993年境内股票筹资额为276.41亿元,占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
率为4.36%,而2001年境内股票筹资额达到1182.15亿元,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例上升
到9.15%。
除了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扩张,
也是推动中国金融资产规模扩张、改变金融资产结构的重要力量。在开始发行企业债和金融
债的1986年,国债余额占各种债券余额的比重为73%,1994年以后,国债发行的绝对规
模迅速攀升,国债发行额与GDP的比率也不断上升,1995年新开辟了政策性金融债,形
成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共同主导债券市场的局面。到2001年底,国债余额、政策性金融
债券余额和企业债额分别为15618亿元、8534.48亿元和1008.63亿元,国债和政策性金
融债券余额占债券总余额的96%。

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围逐步扩大,保费收入较快
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2001年为2109.4亿元,年均增长25,2%。2
001年,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
险深度)为2.2%,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加41.1
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加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
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原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
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
重要的市场基础。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效率不断提高,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
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到2001年底,已累计成
交各币种折合美元4397.7亿美无其中,2001年各币种外汇交易折合750亿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