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
张国华
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和俄罗斯互为对方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08年,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12.3%。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2008年俄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占俄农产品总出口的14.1%。俄罗斯是中国农产晶最主要的进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第四大来源地。2008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5%;同时,中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达42.5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逆差的9.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农产品的统计数据包括三部分:一是农产品,包括所有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农作物和畜产品及其加工品;二是水产品及其加工品;三是林产品及其加工品。本文采用SITC Rev3分类法,选取其第00—09、11、12、21—26、29以及41—43章的全部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笔者采用谭晶荣教授在2008年对农产品的分类法,即按照贸易农产品分类法,将全部农产品分为八类:大宗农产品、食用畜产晶、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和烟草、林产品及其他农产品。
一 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差额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9.43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69.8亿美元,11年间增加6.4倍,年均增长58.2%。表1列出1998—2008年中俄两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增幅及贸易逆差的变化。这一期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增加8.37倍,年均增幅达76.1%;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增加3.03倍,年均增幅27.5%。虽然近几年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在整体上表现为逆差,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却保持很高的顺差,而且顺差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逆差占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8年的28.2%升至2008年的60.9%,2007年更是一度高达64%。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顺差极大地弥补了其对中国贸易的逆差。
二 产业间贸易是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形式
中俄间的商品贸易主要基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资源禀赋差异所导致的产业间贸易;另一种是基于规模生产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
格鲁贝尔一劳埃得(G—L)指数广泛用于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其表达公式为:Bia=1—(Xia—Mia)/(Xia+Mia)。其中,Bia为i国a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a与Mia分别表示
表1
1998-2008年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及贸易差额
中国进口(亿美元) 增长(%) 中国出口(亿美元) 增长(%) 贸易差额(亿美元) 增长(%)
1998 6.0 34.3 3.4 -14.20 -2.66 375.00
1999 8.8 44.90 1.9 -44.50 -6.86 358.00
2000 12.4 41.60 1.8 -5.32 -10.60 54.50
2001 15.7 26.80 2.5 38.20 -13.25 25.00
2002 22.0 40.00 4.4 79.30 -17.60 32.80
2003 23.1 5.00 5.7 29.50 -17.39 -1.19
2004 28.9 24.90 5.8 1.93 -23.04 32.50
2005 36.3 25.80 7.0 21.10 -29.25 27.00
2006 42.8 17.80 8.5 21.00 -34.24 17.10
2007 54.8 28.00 12.0 4.09 -42.74 24.80
2008 56.2 2.61 13.6 13.60 -42.54 0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网站(http://unstats.un.org)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i国a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Bia接近1,说明该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Bia接近0,说明该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间贸易。
表2列出的是中俄农产品贸易中八类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总体来看,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但每类产品贸易的变化不尽相同。进口方面,中国林产品的进口急剧上升:2008年林产品进口额是1998年的16倍多,林产品进口在中国自俄罗斯农产品进口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41.6%升至2008年的76.4%;而其他七类农产品进口的比重均 下降,特别是水产品进口的比重下降24.3%。
出口方面,两类产品的变化非常显著:一是水产品出口的增长,水产品出口的增长与近年来中国水产品的产出增加及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总体情况一致;二是园艺类产品出口的显著增长,2008年园艺类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俄出口的一半以上。这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增强在中俄贸易中的具体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2008年贸易总额达到52亿美元、占双边农产品贸易额74.5%的大宗农产品、园艺类产品和林产品三大类产品的G—l指数几乎接近0,即这三类产品的贸易属于典型的产业间贸易;第二,贸易额达到 16.8亿美元、占双边农产品贸易额24%的食用畜产品、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及饮料和烟草四大类产品的G—L指数均高于0,但小刊.5,即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仍属于产业间贸易;第三,贸易额为1.7亿美元、仅占双边农产品贸易额2.5%的其他农产品的G—L指数接近1,是典型的产业内贸易。因此,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是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基本特征。 从G—L指数也可以看出,虽然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一直像一根主线贯穿于中俄农产品贸易,但10多年来仍有一些变化。首先,大宗农产品贸易在1998年属于较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从2008年开始转变为典型的产业间贸易;而园艺类农产品贸易因G—L指数的降低也逐步由产业内贸易转变为典型的产业间贸易。相反,其他农产品贸易在1998年具有产业间贸易的特征,而到了2008年却转变为典型的产业内贸易。其次,几大类农产品的G—L指数都发生了变化。其中,食用畜产品、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园艺类产品、饮料和烟草及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8年为0或接近于0,属于完全或典型的产业间贸易;但到2008年,由于G—L指数提高,它们具有一定的产业 内分工,特别是食用畜产品和水产品的C—L 指数逼近0.5,其产业内分工的程度更高。
表2 1998年和2008年中俄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C—L)指数
中国进口(亿美元) 比重(%) 中国出口(亿美元) 比重(%) G_L指数
1998 2008 1998 2008 1998 2008 1998 2008 1998 2008
大宗农产品 0.141 0.026 2.3 0 0.223 0.956 6.60 7.0 0.77 0.05
食用畜产品 0.003 0.178 0.4 0.3 1.734 0.590 51.20 4.3 0 0.49
非食用畜0.089 0.055 1.5 1.0 0 0.110 0 0.1 0 0.33 产品
水产品 2.768 12.049 45.8 21.5 0.337 3.621 9.90 26.5 0.22 0.46
园艺类产品 0.057 0.137 0.9 0.2 0.702 7.621 20.72 55.9 0.15 0.04
饮料和烟草 0 0.280 0 0.1 0.237 0.163 7.00 1.2 0 0.30
林产品 2.517 42.931 41.6 76.4 0 0.324 0 2.4 0 0.01
其他农产品 0.472 0.786 7.8 1.4 0.151 0.892 4.70 6.5 0.49 0.94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网站(http://unstms.un.org)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三 农贸产品集中度高是中俄农贸产品的主要特征
10多年来,中国自俄进口的主要农产品的种类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中国自俄进口的农产品集中在林产品和水产品方面,主要为原木、冷鲜和冷冻鱼、纸浆和废纸、合成橡胶、成形的木材及铁路枕木等。其中,原木、冷鲜和冷冻鱼及纸浆和废纸的进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2008年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5.6%、21%和13.9%,而1998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1.7%、45.3%和16.9%。比较而言,原木进口增幅较大,主要源于中国木材需求的增长;而鱼类进口降幅显著,是因为中国水产品生产的快速增长。
中国对俄出口农产品的种类在10年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年,中国对俄出口的农产品集中在蔬菜、水果和水产品方面,主要包括水产制品、水果和坚果、蔬菜及其根茎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制品等,分别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1.2%、15.8%、14%、11.6%和6%。而1998年,中国对俄出 比重。其计算公式为:CRDl=∑Xi/∑X/o其中,CRnl为集中率,玉为单个产品的进(出)口额,m为所考察的产品数,n为全部产品数。
研究结果表明,中俄农产品贸易的产品集中度很高,但进口产品集中度又略高于出口产品。1998年和2008年,中国进口的前10位产品的集中度高达99%左右;而出口产品集中度虽然也较高,但总体上低于进口产品集中度。
况且,2008年的出口产品集中度比1998年有所降低,前5位从1998年的73%降至2008年的69%,前10位从92%降至87%。贸易产品集中度高说明双方优势产品对贸易对方的出口规模巨大,而俄罗斯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例如,在俄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中,前两位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左右。
四 中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特征显著
在测算相对贸易优势的众多方法中,笔者选取相对贸易优势(RTA)指标,其具体表达公式为:RTAia=(Xia/Xra)/(Xin/Xm)—(Mia/Mra)/(Min/Mrn)。其中,Xra为除i国外其他所有国家商品a的出口额,Xrn为除i国外其他国家所有其他商品的出口额,M表示相应的进口值。RTA为正,表明该国生产该种产品具有相对优势;RTA为负,表明该国不具有贸易优势。根据RTA值的大小,可将产品的优势分为强优势(RTA≥1)、弱优势(0≤RTA<1)、弱劣势(—1≤RTA<0)和劣势(RTA<—1)。
表3 2008年中俄农产品贸易中主要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RTA)
中国 俄罗斯 中国 俄罗斯
原木 -7.42 15.94 水果和坚果 0.16 -3.86
冷鲜、冷冻鱼 0.36 -2.01 蔬菜制品 2.38 -2.02
纸浆和废纸 -5.59 1.01 新鲜蔬菜 0.89 -2.30
合成橡胶 -2.71 4.00 水果制品 1.79 -1.34
成型木材、枕木 -0.51 3.08 水果、蔬菜汁 0.98 -1.57
动物饲料 -0.19 -1.10 水产制品 3.71 -0.46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署网站(http.//unstats。un.orS)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出。
表3列出的是中俄农产品贸易中主要产品的RTA值。RTA测算结果表明,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互补性特征,体现了两国的比较优势,符合双方的需求和利益。第一,中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木、纸浆与废纸、合成橡胶和木材等产品,这些产品的RTA值均为负且大多小于—1,表明中国在这些产品上处于劣势甚至是强劣势;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些 产品的RTA值均为正且大于1,表明俄罗斯在这些产品上具有强优势。第二,中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农产晶,包括水产制品、水果和坚果、新鲜蔬菜和蔬菜制品、水果及水果制品等,其RTA值都为正,表明它们为中国的优势产品,且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水产制品、水果和蔬菜制品方面具有强优势;而俄罗斯的这些产品的RTA值都为负,表明这些产品是俄罗斯的劣势产品。第三,在所列产品中,动物饲料是中俄双方都不具有贸易优势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