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6期
2013年11月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Vo1.34 No.6
NOV.2013
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略论
杨道麟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
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人“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
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
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
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 教材等三大类别.
关键词:美学视野;全面的语文教材;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c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2X(2013)06-0103--03
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是指编制者为了较好
地显现语文课程所规定的诸要素并让施教者有效地传授、
受教者很好地掌握而组织的文字材料与非文字材料,即解 决语文教育“用什么去教学”的问题.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 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
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
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 语文教材.“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大大衄i!深化了语文教材 的内容,这是— 匣有意义的视角,对语文教材编制、语文教
材选择和语文教材实施等都提供了向导作用,有助于语文教
材内容研究的实质化和具体化,从而使教材内容成为提高 质量的基本保证.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 中达到塑造“求真 ‘向善”“崇美”圈,㈧os的创造性的人才和 “健全的人格”I31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 性建构” 州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
“全面的语文教材’ 的研究.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
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美学视野下的文 章作品的文章教材、美学视野下的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 三大类别.下面依次予以论述:
l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
■ 语义教材的“荒原”——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它是语 言学的应用工程的研究对象,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学视野下
的沿义教育研究的崭新课题.“话语作品”是非文字化的语 言教材,处于 性的语音流变状态,是有声无形的语言教 材.在“全面的语文教材”的建设中,一直成为“被遗忘”的对 象.在语文教育中,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问、受教者与受教者 之间在课内和课外的生动埘活,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语 音对话,就是人们忽略的生成状态的话语作品,其听、说的 比重约占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生活的75%,远远多于读、
写.由话语的表达和吸收所产生的“话语作品”——这个最 陌生的言语“新大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美学视野下的语 文教育研究中的话语作品是与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
品)相对应而提出来的,它是三大“动态作品”(话语作品、文 章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原始“作品”、源头“作品”. 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是“全面的语文教材”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话语作品”是借用口头言语形式表达相对完 整思想的交际手段,是指没有转化成文字作品(文章作品、
文学作品)之前的“语音作品”.“话语作品”与漫无边际的闲 言碎语不同,其题材必须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如最短的
一句话、一段话,最长的一篇讲话、话本联播……等等.它可 大别为“实说的话语作品”和“假说的话语作品”两种,就像 “文字作品”分为写实的“文章作品”和虚构的“文学作品”一
样;其表达方式有朗读、背诵、复述、转述、概述、阐述,提问、
发言、插话、声言 答辩,独自 对话 发布、宣告、广告,祝贺、 致谢、诉求、请教,漫谈、攀谈、访谈,播讲、宣讲、演讲、讲故
事,即兴讲话、口头作文、专题辩论、答记者问,等等,可以
说,口语交际的场合、目标、机遇有多少,由此产生的话语作
品的形式就有多少.这些语段,或短语,或句子,或句群,或
等于自然段,或大于自然段,都独立成篇,尽管是特殊的
“篇”,但它们都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带上真挚、
善良、美女f-的情感,或夹杂假心、恶意、丑陋的情感,在交际 中确实发挥肴传递不同信息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真善荚
的价值.它是一个人的“口才”水平的标志和确证,也是一个
人的“文才”水平的源泉和传播.话语作品与日常谈话的区
别就在丁其题材的集中性(围绕一个 题)、结构的完整性
收稿日期:2012-04—08
作者简介:杨道麟(1959一),男,湖北潜江人,博』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III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
授,喀什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哲学和语文教育伦理学及语文教育美学的研究.
・10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第34卷
(至少有一个语段)、形式的片断性(特殊的“篇”或“章”).日 常谈话录制下来不能成为文章作品与文学作品,而话语作
品录制成文字就变成了文章作品与文学作品.文章作品与
文学作品既要以“话语作品”为前提,为泉源,又要借“话语 作品”形式来演绎,来传播.例如,许多“名人文选”多是由谈
话、讲话加工成的文篇,一些重要讲话和经典文章的播放,
经典话剧的表演和长篇小说的播讲,都是由“话语作品”形
成,又用“话语作品”形式来宣传的.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 研究一旦给话语作品以“鼎足”的语文教材地位,那么施教
者在“言语听说训练”中引导受教者进行“求真”、“向善”、
“崇美”的教育,就有了巨大的空间,从而使语文教育内容中
的语文教材不再是残缺不全的,而是完整和谐的.
2美学视野下的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
语文教材的“主体”——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它是文
章学的应用工程的研究对象,理应成为美学视野下的语文
教育研究的黄金课题.“文章作品”是“按照美的规律”建造
的产物,是“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邛嘏的和
谐统一.在“全面的语文教材”的建设中,一直处于“半明半 暗”的状态.学界熟知,语文教育中的主要凭借——语文教
材主要是由写实的文章作品和虚构的文学作品共同组成
的.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中的文章作品是与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相对应而提出来的,通常指普通
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专业文章(新闻文、应用
文、学术文等)、变体文章(文学传记、科学小品、杂感文等)
等“作品”.
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是“全面的语文教材”的另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纵览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便可 知道文章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
果从文章学的视角来审察,甚至可以说,一部中国语文教材 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文章教材史.首先,从我国古代的语文
教材的文选传统看,比如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增 广贤文》、《十七史蒙求》、《幼学琼林》、《神童诗》、《文字蒙
求》、《声律启蒙=}等,虽有少量的文学作品,但大都是文章作
品,这是我国语文教育中特殊的文章教材,或者可以算是准 文章教材.又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四书”和
《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等“五经”,这是我
国语文教育中早期的文章教材.再如《昭明文选》是我国现
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诗赋文章总集,其中以文章作品为主, 文学作品为次,这为后世语文教材的编选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经验;还如《四书集注》确定了封建科举考试应试教材的
体例,这是我国语义教育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又一部纯文
章教材.另如《占义观止》为了解文化精髓和学习古代文章
所必备,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颇有影响的文章作品选集教
材.如此等等.它仃】形成了我同语文教育教材建设的文选传
统.其次,从我国近代的讲义教材的文选系统看,或以时代
逆序选编文章作品,如林纾的《中学国文读奉》和吴曾棋的
《中学困艾教科书》;或按体制分类选编义章作品,如谢无量
的《新制困文教小评注≥;或以现代白话选编文章作品,如洪
北平的《中等学校川白 义范》;或以单元组合选编义章作
品,如孙口上的初、高中《斟史教科书》,等等.它ffj是新学堂
圜文教材的文章作品编选的范本.再次,从我国现代的语义 教材的文选系统看,或是建国之初的重视思想教育,忽视文 章作品教学的语文教材;或是学习苏联时期的注重语言文
学,中断文章作品教学的语文教材;或是大跃进中的强调政
治挂帅,冲击文章作品教学的语文教材;或是调整以后的要 求文质兼美,重视文章作品教学的语文教材;或是十年内乱
的政治横扫一切,歪曲文章作品教学的语文教材;或是改革
开放大潮中的扩充文学作品、侵吞文章作品的以散文为主 体的语文教材,等等.它们是我国语文教材的曲折发展的历
史见证.凡此种种,无不表明,文章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是顶天 立地、非仰视不可的“大哥”;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是秀美 靓丽、令人艳羡的“小妹”.在21世纪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 材编写者精选文章作品而编制文章教材,语文教育实施者
依据文章教材培养受教者的吸收(读、听)和表达(说、写)II 力,并进而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 “健全的人格”,必将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的一大亮色——中 国语文教材的传统特色 一
3美学视野下的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
语文教材的“主流”——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它是文
艺学的应用工程的研究对象,理应成为美学视野下的语文 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作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 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传世之作,尤指形式或表
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在“全面的语文 敦材”的建设中,一直处于“最熟悉”、“最诱人”的状态.美学
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中的文学作品是与普通文章(记叙
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专业文章(新闻文、应用文、学术文
等)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是与“两栖性”变体文章(文学传记、 科学小品、杂感文等)相交汇而提出来的,通常指诗歌、散 文、小说、戏剧等“作品”.
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是“全面的语文教材”的又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
的并被绝大多数人们所认同、理解、学习和赋予永恒价值的 典籍,是人类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结晶,无一不是蕴涵着
“真”、“善”、“美”因素的艺术样式,它所承载的价值应具有 永恒性,所创作的内容应具有独特追求:首先,在反映生活
的方式上,文学教材强调的“真实”是指艺术的真实.作家写
进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常常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杂取种 种,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
而非现实的照相或记录.也就是说,文学教材中刻画的人物 是生活中可能有的,记述的事件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展现
的环境也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但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对 号入座”,只要求体现历史的必然性,不要求具有客观的实
在性,从而让受教者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什、环境等进 行人情合理的推断,并获得广阔生活画面的美感信息.其次,
在构思的^法上,义学教材注重的“典型”是岂术虚构的结
果.作家往往根据创作的需要去塑造,不但可以塑造典型人
物,而且还可以塑造典型环境.也就是说,义学教材的“典型”
是从现实生活中“塑造”出来的,其创作原则是“更高,更强
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此就更带普遍性.”【 如
关汉卿笔 的窦娥女,曹 芹笔下的贾宝玉,鲁迅笔下的阿 Q,老舍笔_卜的骆驼样子,曹禺笔 VI',J陈白露……他I『j是客
观世界的一部分,似义是客观世界的曲折、彤象、集中丽能 动的反映,
从而达到重重撞击受教者的心灵,并能令受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