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一、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的区别(一)设立的目的不同设立出口加工区主要是为了改革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走私现象。
由现行的开放式的无担保管理模式向特定区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是由1999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意见》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保税区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境内划定特定区域,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二)适用的政策不同通过仔细研究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的政策,我们可以认识到: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与保税区的政策着重点不同,因此不可以说出口加工区比保税区更优惠。
两者区别在于:1、从区外进入加工区的国产机器设备、料件、基建物资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出口退税;而保税区必须是货物离境才可办理退税。
2、出口加工区区内加工企业,不得将未经实质性加工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销往境外或区外。
区内从事仓储服务的企业,不得将仓储的原材料、零部件提供给区外企业。
保税区则无此限定,而且这正是保税区最能发挥功能优势的独特之处。
3、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海关一律按照制成品征税。
保税区则不同,实际操作中大多按料件征税。
保税区内企业销往境内区外的货物,只有当内销成品完全由进口料件组成时,才按成品征税。
4、原则上出口加工区企业不得委托区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
而保税区则可以委托区外企业进行加工。
5、加工区不得经营商业零售、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及其他与加工区无关的业务。
出口加工区功能、目标单一,难以发挥出口贸易的关联效应。
而保税区具有三个基本功能,三个功能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发展现状和功能比较从1990年起,我国先后共设立了15个保税区,并赋予其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大的开放度,即“境内关外”。
长期以来,保税区成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接点’和‘桥头堡’。
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保税区这种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需要。
例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其产品在研制、生产、销售等环节需要高度的国际化,迫切需要一个具备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等功能,且货物能自由、高效流通的区域。
从保税区十多年的运作来看,15个保税区中规模参差不齐,功能也不尽相同,总体看都偏重于贸易和加工,物流功能等相对薄弱。
而且,一些优惠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总体上仍是‘境内关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四大保税港区。
即我国最大的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和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正以其最齐全的功能、最优惠的政策、最大的开放度,成为我国继保税区之后,最为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区域。
保税港区除具备港口的功能外,还整合了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所有功能。
首先,它具有国际物流功能。
保税港区不仅能使国外产品快速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又可以方便地转口去其他国家,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还能产生聚集效应,使多个跨国公司的物流中心集结在同一保税港区内,带动区内仓储业、运输业、贸易业、金融业、信息业等多种服务业发展。
其次,保税港区具有国际贸易功能。
工贸结合型或单纯贸易型的企业都可以利用保税港区的区位优势和物流设施开展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业务。
再次,保税港区同时具备出口加工功能。
在保税港区可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主要包括原料零部件在海外及销售市场在海外的产品的加工、依托境外先进技术的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制造等。
最后,它还具有商品展示功能。
在保税港区可建立大型的商品展示场馆,使国内客户不出国门就可以在区内直接就地观摩世界各国的商品,并可以在看样后当即签订合同,办理进口手续;境外客户也可以在区内看样后与国内企业签订出口合同。
而与保税港区相比,保税区的功能主要有有四个:加工、贸易、仓储和展示。
三、出口加工区的税收政策(一)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1、出口加工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封闭区域2、区内运往区外货物,海关视同进口报关业务,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3、区外企业运入区内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4、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生产货物,凡属于直接出口或销售给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5、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一律不予退(免)税(二)出口加工区退(免)税货物范围1、区内生产企业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生产用水、电、气,准予退还所含的增值税2、区外企业销售给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并运入区内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加工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的基建物资(不含水、电、气),区外企业可凭海关签发的报关单和其他现行规定的出口退(免)税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3、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区内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和基建物资,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四、保税物流园区的税收政策(一)保税物流园区的概念中国的保税物流园区是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保税区的功能而设立的。
所谓保税物流园区,就是在原先批准的保税区或港口范围内,建立一个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接相连的通道,专门用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独立封闭区域。
所谓区港联动,就是要求保税物流园区将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功能和临近港口的装卸运输功能结合起来,实现保税区和港口的一体化操作。
中国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差别在于出口增值税退税方面。
根据现行规定,国内货物进入保税区不能被视为出口,不能享受出口增值税退税,只有当货物实际离境后才可享受出口退税,从而影响了保税区促进出口功能的发挥。
同时,现行的15个保税区在地理位置都是和港口分开的,货物进出需要办理复杂的海关手续,导致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没有充分整合。
因此,为拓展保税区功能,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中国政府自2003年12月起先后批准上海、天津、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共8个地区的保税区设立保税物流园区。
(二)优惠政策及功能保税物流园区既可享受保税区的政策,又可享受出口加工区的政策,这些政策汇总起来包括以下两大方面——海关监管与税收:1、海关监管方面:n 从区外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办理出口报关手续。
n 从境外进入物流园区的货物享受保税待遇。
n 物流园区内可进行分级,挑选、刷贴标志,改换包装形式等简单加工,但不能进行商业零售和加工制造。
2、税收管理方面:n 比照出口加工区政策,区外企业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以办理出口增值税退税。
n 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缴纳增值税、消费税。
n 园区货物运往区外视同进口,由园区企业或者区外企业办理报关,并根据不同情况办理征税或免税手续。
3、功能由于可以享受上述政策,使得保税物流园区能够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①国际中转对国际国内货物及进出口保税货物进入保税物流园区进行分拆、集拼、加封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地港,这类业务属于船公司与港口的业务扩展范畴。
②国际配送对进口保税货物进行分拣,分配,分销,分送等配送分拨业务,或进行邻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
这类业务与目前保税区的功能相似。
唯一的区别在于物流园区内的仓储物流企业都拥有分拨功能,如需开展进口货物的分拨配送,只需缴纳保证金,按“凭担保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程序操作。
而保税区内的仓储物流企业不具有分拨功能,需经海关特批后成为分拨型仓库,缴纳保证金,再开展业务。
③国际采购对采购进区的国际货物和国内货物出口进入保税物流园区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后向国内外分销,这一点就是物流园区的最大优势所在。
这一功能包涵了两个意义:国外采购商可以以自身的名义在中国采购货物,将物流园区作为一个出口分拨中心。
出口到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以享受出口退税,货物不需真正离境。
目前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采购的货物将越来越多,由于中间贸易商的问题,很多货物在离境后又将回到国内销售,也发生很多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用外币形式购买国产货物的情况。
这就发生了通常意义上的“香港一日游”问题,而物流园区的建立,正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这些国产货物可以出口到物流园区,出口方即实现退税,而采购方可以再将此货物以外币形式销售给国内其他客户,也可以将这些货物真正离境到境外,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口分拨”的功能。
④国际转口贸易赋予保税区和物流园区内企业在区内开展转口贸易功能,这一点与保税区区内企业的操作相似。
(三)物流园区税收管理1、对物流园区运往区外的货物, 海关按照对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对报关的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比照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 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区外企业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视同出口,由区外企业凭出口货物报关单( 出口退税专用) 和相关退税凭证申请办理退(免)税。
3、物流园区内企业在区内加工的货物, 凡属于货物直接出口和销售给区内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从区内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税。
4、对物流园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口自用基建项目所需的设备和物资、生产所需的设备及其维修用零配件、为物流配送临港增值加工等加工所需的包装物料、自用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予以免税。
5、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并运入物流园区供区内企业使用的国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及建造基础设施、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生产、办公用房的基建物资(不包括水、电、气),区外企业可凭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 出口退税专用) 和其他现行规定的出口退税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
6、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物流园区供其使用的生活消费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 出口退税专用), 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对区外企业销售给区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并运入物流园区供其使用的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和基建物资, 海关不予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脱专用),税务部门不予办理退(免)税。
7、区外企业销售并运入物流园区的货物, 一律开具出口销售发票, 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
8、区内企业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缴纳地方各税。
区内的内、外资企业分别按国家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规章缴纳所得税。
五、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税收政策方面的区别一、进料加工税收政策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
进料加工中,国家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对加工增值及采用的国产料件实行出口退税或实行免抵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