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4章课件习题答案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4章课件习题答案

包括三项要素: 一是账户名称;二是账户 方向(应借或应贷);三是记账金额。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的双重影响,并确定所具体影响的账户名称。 2、根据账户结构的特点,将双重影响(增加或减少)用“借”、 “贷”记账符号表示出来 。 3、依次列出记账符号、账户名称和金额。
四、账户的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 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每当 登记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会发生应借、应贷关 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借:固定资产 200000 贷: 实收资本 200000
2.会计分录的概念:
在登记账簿前,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 业务的分析而确定的应计入账户的名称、方 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式
费用、成本和支出类账户


登记增加额
登记减少额 或转销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关于费用、成本和支出类账户账户结构的重要说
明:期末在计算利润时,如果将费用类账户的
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该类账户 没有期末余额。下期初也不会有期初余额。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第二节 借贷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 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为“借”和“贷”。在借贷记 账法下,将每一个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借方” ,右方为“贷方。“借”、“贷”二字已经失去它原来的意 义,成为单纯的记账符号,用以表示账户中两个对立 的记账部位和记账方向。
计算账户期末余额的方法: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例如: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借方) =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贷方) =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记账方法的规律性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借贷为符号, 紧跟账户走。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基本含义 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 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我国会计实务曾采用过的复式记账法有借 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我国目前企事业单位均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资金运动中产生的各种经济业务 发生以后,起码影响会计等式中的 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会计要素中 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的变化。运 用会计的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变动方面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
短期借款
期初余额 80000
50000
应付账款
期初余额 100000
50000
3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例如,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设备一套价值100000元。
实收资本
期初余额 400000
100000
固定资产
期初余额 200000
100000
4、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例如,以银行存款 50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
9/22/2019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由来
时间:大约起源于公元12、13世纪 地点: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 人物:资本经营者

记为我应该还他,表示债 贷 务增加,即我欠人的增加 主
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的存款
借 记为他应该给我,表示债 主 权增加,即人欠我的增加
借出去的款项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化,记录经济业务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 务,逐渐扩展到记录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资本等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此时,借、贷 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演变为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门术语。 19 05年由日本传入我国。
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双重影响; 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
1、资产内部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不变;
例如:收回某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应收账款
期初余额 50000
20000
银行存款
期初余额 200000
20000
2、权益内部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例如,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0元,偿还前欠外单位货款。
借――debit
贷――Credit
区别账户当中不 同部位的标志
借方
账户名称
区别账户当中不 同部位的标志
贷方
登记增加或减少 登记增加或减少
二、账户结构
资产类账户


期初余额
登记增加额 登记减少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


期初余额
登记减少额 登记增加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初余额
登记减少额 登记增加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期末余额
收入类账户


登记减少额 或转销额
登记增加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关于收入类账户结构的重要说明:期末在计
算利润时,如果将收入类账户的当期发生额全 部转入利润类账户,则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 下期初也不会有期初余额。
+ — —+
—+
—+ + —
费用在本身未得到补偿前,也可视为资产(资金)的占 用形态。因此,该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 本相同:
借方记录增加数,贷方记录减少数。期末,该类账户均 无余额。
收入也是资金的来源渠道,所以收入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和 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 贷方记录增加、借方记录转出数,该类账户期末均无余 额。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
所谓记账方法,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记 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在账 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记账方法按照记账方式的不同分为: 单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通常
只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以及应收和应付等往来账款业务, 对于实物收发业务以及费用的发生情况则一般不做记录。 比如用现金支付某项费用,只登记现金减少,不登记费用增加。 如购买材料,只记录应付款增加,不计材料增加。
银行存款
期初余额 200000
50000
短期借款
期初余额 80000
50000
共同规律:有借同时有贷,借贷相等。
总结: 以上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总能表现为:对 一个账户的借方影响和对另一个账户的贷方影响(双重 影响),而且影响的金额相等。
所以,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 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