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目前,在国际数学界存在着一种“现实数学”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重心就是“现实”,它认为,数学是从现实生活
中来,并最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
生应该利用现实的方法,结合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在分析
现实的基础上逐步获得数学结论。并由此得出“数学有现实
性的特质”这一结论。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新课标有
明确的指示,它要求我们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联系到一起,注重现实,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
学知识以及社会的进步三个方面进行完整的融合。陶行知先
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
教育。”他的话也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改革的方向。如果我们
能够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生活和数学相
互交融,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从思想上体会
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他们就会感受到数学纠正
身边,它不是简单的验算,也不是智力游戏,而是一门非常
实用、非常有趣的学科。随着新课标的推行,课堂教学生活
化也成了数学教学的一大热点,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时间
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生活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
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引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各种能力与个性的形成。知识的传授变
得不再重要,教师的任务就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
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思维的发展促进学习
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将教
学与他们的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已获得的生
活经验,为学生设置与他们生活的事物或场景相似的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
二、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因素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有着丰富内容,还有着新颖的
形式,也有很多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关的习题。教师要努力
挖掘其中的生活资源与趣味因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
快乐,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儿童都有
很强的主动性,教师所教的内容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符,要与
学生的兴趣相符,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获得全面
的发展。如学习“与倍数相关的应用题”时,我结合教学内
容为学生讲了一则小故事:有一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因
为年龄吵架了。小头爸爸说:爸爸今年30岁了,你才5岁,
我的年龄是你的6倍。大头儿子可不这样认为,他说:爸爸,
你说的不对,我的年龄是你的6倍。他们俩吵得不可开交,
都说自己是对的。他们把围裙妈妈叫来评理,围裙妈妈说:
你们两个不要再吵了,既然你们不知道,那就让聪明的小朋
友来给你们评理吧。
在这个故事中,我采用了学生爱看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
举例,并在紧要关头将问题留给学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
好奇心。我没有给出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
进行探究。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完成了知识的探索,也了解
到,解此类问题应该弄明白“谁是谁的几倍”才是关键,教
学任务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很多种有趣的形式和内容,如故
事、竞猜、表演、动手操作等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挖掘数
学的趣味因素。这样做一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
三、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更具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贴近现
实的逼真感,当身临其境,学生的感知力就会加强,他们的
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可以采用图
片、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引导学生开
动脑筋,在“猜想”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如学习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应用题时,我利用多
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几辆小面包车,并提出
问题:春天到了,花儿都开了,景色这么美好,怎能不出去
看看呢!老师带领全班45名同学去春游,交通工具选择的
是限载7人的小面包车。大家能从中发现那些与数学相关的
信息呢?我们应该租几辆车?看着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学生
热火朝天地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认为应该租6辆,有的人认
为应该租7辆。对于学生这种有很大差异的结论,我没有评
判,而是让他们拿起笔来算一算,自己找结果。通过计算,
学生都知道应该找7辆,也能知道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虚拟的生活
情境,并将“猜想”融入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
的展开而飞到了春天的旅游,在想象中展开了主动的学习,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
高。
四、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让数学更具实用性
数学具有实用性的特质,这种特质能够保证数学一直延
续下去,不会在某个阶段“夭折”。实用性是数学的根基,
也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如果教师不能将数学
作为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存在于课本上
的只是来教,那么,我们的数学学习就会逐渐被学生束之高
阁,逐渐被学生所遗忘、遗弃,也无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给学生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阻碍。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中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
让他们用自己的研究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体验,从而化
为自己的智慧,外显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生活,学习组织学生到超市去购
物,每人自备10元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购买午餐,看看
那组学生能够相互配合,合理使用资金。在实践中,学生不
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做到学生亲身参与,体现了新课程
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学生们在活动后填写实
验报告,并对活动进行自我总结。从学生的发展上来看,本
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和
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
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课堂
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学习
方法,不断强化训练学生思维。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
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股体
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