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现状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
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从发展趋势来看,乙肝病毒治疗性疫
苗将成为本世纪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特别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它与
现有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特异性
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病毒感染、肿
瘤等疾病的治疗。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应用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通过不同途径呈
递乙肝抗原,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有效诱导免疫应答,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乙肝治
疗性疫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治疗性疫苗分为三类:蛋白类疫苗、DNA疫苗、细胞疫苗,其中蛋白类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
免疫复合物疫苗、多肽疫苗。
1 治疗性疫苗的研制
1.1 蛋白类疫苗
1.1.1 亚单位疫苗 用于慢乙肝治疗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重
组HBsAg,包含HBV包膜蛋白的不同组分(preS1、preS2、S),并通过哺乳动物细胞及酵母
菌系统表达。研究表明,应用PreS2/S疫苗(GenHevac BR○,PasteurMerieux)或S疫
苗(RecombivaxR○,Merck)对CHB病人进行治疗,证实亚单位疫苗能够减低HBV的复制,但
疗效仍有限。而Hepacare疫苗虽然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够降低免疫耐受儿童血清中病毒
DNA 拷贝数,但不能有效清除肝细胞内cccDNA,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1.1.2 免疫复合物型疫苗(immunogenic complex,IC)疫苗 复旦大学医学院闻玉梅等
构建了HBsAg加人抗HBS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原性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这种疫苗是通过
改变对HBsAg的呈递方式以诱生有效的免疫,消除免疫耐受性。抗体能对抗原的免疫原性
起到增强的作用,在于增加抗原被APC细胞捕获并加工处理,进而激活抗原特异性淋巴细
胞,诱导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应用IC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Ic不仅能打
破HBsAg转基因小鼠的耐受状态,且激发n1型应答(IFN一7及IL一12分泌增加),使血
清HBsAg转阴,初步显示了抗原一抗体复合物(Ic)的免疫治疗作用。此类疫苗也存在不足,
即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激发远高于对体液免疫应答的激发,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1.1.3 多肽疫苗 由于蛋白质抗原不是通过完整的分子发挥作用的,抗原分子表位的研
究是近年来新的研究趋势——有效的保护取决于一组表位的组合与搭配。通过对蛋白质抗原
的B细胞表位、Th细胞表位、CTL细胞表位、NK细胞表位及MHC限制位等有利于免疫识别
表位的深入研究,为设计新一代高效、高特异性疫苗奠定了基础。针对CTL表位的脂肽疫苗:
此种疫苗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抗原分子表位水平的研究。由于蛋白质抗原通过表位来体现其免
疫特异性,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有赖于一组表位的搭配与组合。已知HBcAg中的多肽1827
是HLAA2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CTL识别而产生免疫应答。将其和Th细胞多肽表位(破伤
风类毒素的T细胞表位肽,TT830843)以及脂质分子共价结合后制成了TheradignHBV
疫苗,提高了CTL多肽的免疫原性,不仅能打破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细胞耐受,激发特异性
及CTL应答,并使受试者血清病毒DNA转阴或拷贝数降低。
1.2 核酸疫苗 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的疫苗形式,是一种含抗原基因的表达
质粒,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为主的免疫应答,尤其是TCL 应答,在治疗性疫苗研究中占重要位
置。DNA疫苗的制备包括:(1)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基因片段的扩增,包括HBsAg、HBcAg
和HBeAg等基因均可作为目的基因;(2)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以构建重组质粒,可供插入目
的基因的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和纯化的裸DNA载体。机体接种疫苗后,宿
主细胞摄取质粒并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一般认为,DNA疫苗在体内持续表达抗原并反复刺激免疫活性细胞,是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的关键。研究表明,DNA疫苗可诱发以IgG2a型抗体为主的体液应答(IgG1/IgG2a<0.3)和CTL
应答,呈Th1型应答,抗体滴度高,维持时间长。此外,DNA疫苗构建简单、制备方便,且
可采用多种方式接种,如肌注、口服和黏膜免疫等,并均能诱导Th1极化。有报道指出,口
服接种pRc/CMVHBs也能打破HBsAg转基因小鼠耐受状态,激发Th1型应答,诱导高活性
CTLs和高滴度IgG2抗体,降低肝组织HbsAgmRNA及HbsAg水平,表现出抑制肝细胞内病毒
复制和清除病毒cccDNA作用。
Mancini等用编码preS2/S蛋白的重组质粒接种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有2例患者
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发生了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且抗-HBV特异性的分泌
IFN-γ的T细胞数目大幅度提高;有5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出现了暂时性下降。他们随
后设计了临床I期试验来评价表达HBsAg和preS2/S的DNA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
原性,1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DNA疫苗治疗。结果,经3次疫苗注
射后,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全部患者产生了抗-HBs特异性T细胞,50%的患者产生了抗
-preS2特异性T细胞。
细胞疫苗(DC疫苗)
HBV感染易于慢性化的机制目前认为是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缺陷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法识别清除HBV,形成对HBV的免疫耐受。有研究表明,树突细
胞功能和数量低下是导致机体对HBV形成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荷载HBV相关抗原的DC可能有效打破免疫耐受,恢复细胞免疫应答和清除HBV。Akbar等将
小鼠脾脏DC在体外扩增后荷载HBsAg,制备DC疫苗;用该疫苗治疗HBV转基因小鼠,结果
发现,注射2次DC疫苗就能清除HBV转基因小鼠循环HBsAg,并产生抗-HBs。Miller等采
用鸭胚胎成纤维细胞(primary duck embryonic fibroblasts,PDEF),经鸭乙型肝炎病毒核
心抗原(DHBcAg)的DNA质粒转染,制备了一种全细胞疫苗,可持续表达DHBcAg。研究指出,
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对DHBV的感染没有预防作用,但对DHBV感染后的持续化有预防
作用;说明接种PDEF –DHBcAg全细胞疫苗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并导致DHBV感染的快速清
除。
3 结 语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变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
对此类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常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
化甚至肝癌(HCC) 。乙肝治疗性疫苗具有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的特点,从发展趋势来看,
乙肝治疗性疫苗将成为本世纪对慢性HBV携带者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这些新型乙肝疫
苗大多处于研究阶段,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DNA疫苗能诱导强烈的细胞和体
液免疫应答,可打破特异性CTL耐受,但其安全性和标准化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多表位基因
疫苗或多表位短肽疫苗为多价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以独特优点成为疫苗研究新的热
点,可能有新的突破点,但在表位选择、疫苗设计等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无成熟的理论,
且需克服表位疫苗固有的免疫原性弱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