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总则及合同法分则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总则及合同法分则

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总则及合同法分则

第一篇民法总则

第一部分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的规定,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依据该定义民法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民法是部门法之一。依据调整的对象和调整的方法将现行法律分化为各个部门法,民法是其中的一个部门法,因此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殊的调整方法。

(二)民法是实体法。法律部门依据其是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还是规范当事人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程序而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民法规定的是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实体部门法。

(三)民法是实体部门法中的私法。将众多法律按照一定的观点,加以归类组织而形成的秩序构成所谓的法律体系。自罗马法以来,大陆法系在传统上分为两类,一为公法;一为私法。私法与公法有着不同的规范原则:私法以主体地位平等、平等的个人自由决定为特征,公法则以强制或拘束为内容;前者强调自主决定,后者须由法律及一定的权限。基于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应遵循“有疑义时为自由”的理念,以私法为优先,其主要理由是个人乃是自己事务的最佳判断者及照顾者,选择的自由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民法旨在规范个人间的利益,以平等为基础,其主体均为私人或非基于公权力的地位,对于任何人皆可适用。所以民法属于私法则毫无争议,且其作为私法的性质可以导出民法的基本性格:权利本位、意思自治、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私权)神圣、过错责任等。

(四)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有两大类,即: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首先要确认人的主体地位,保护主体本身的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存在以及名誉、肖像等精神存在不受侵害,这就形成了人格权关系,对于人格权民法主要是从消极的方面加以保护的,即规定他人不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否则即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接下来民法要规范民事主体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形成了配偶、亲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属(法定近亲属相互之间的关系)等身份权关系。除了上述两种人身关系之外,民法规范的重点在于规范财产关系:民法首先规范的是财产归属关系,即特定的财货归属于何人,该人对该财货享有什么样的支配权利并排除他人的干涉,此即物权关系;其次民法规范财产的流转关系,即通过合同债权实现财产的正常的流转、通过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调整财产的非正常流转;再次则规范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死亡后其财产的归属问题,此即为继承关系。现代民法除了调整有体财产的归属和流转之外还规范无体财产的归属和流转,即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流转。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中,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

(一)平等原则

民法平等原则有以下基本含义:任何民事主体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无论他们在行政法或者其他部门法上是否存在隶属关系、主从关系、一进入民事领域便都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法人或公民,彼此互不隶属和依从,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所有民事主体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任何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都受同等的法律保护;反之任何人实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都要平等得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实行平等原则,首先是由作为民事社会生活的基础而存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调整要求决定的。民法在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而当事人地位平等又是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这就要求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民法必须首先承认和维护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间的平等地位。其次坚持平等原则还是贯彻其他民法原则的前提条件。如果当事人的地位不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就无从谈起。事实上不平等者之间的关系就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也就不需要民法来加以规范了。

(二)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被称为自愿原则,在学理上其被称为私法自治,是指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原则上均由当事人自己的意思所决定。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由于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一方无权干预另一方的行为,所以,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就能够充分根据自己的内心意愿,自由地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基本含义是: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否则该行为无效、可变

更或可撤销;与什何人、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活动、由个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和责任,因为既然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那么该民事活动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是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来具体落实的,主要体现为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和婚姻自由。尤其是在合同自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合同自由包括:缔约自由,即是否订立合同的自由;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与谁缔约的自由;选择合同条款的自由,即自由决定合同的内容;合同形式自由,即除了要式合同外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合同订立的形式;解约自由,即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随时解除合同,有解除权之当事人也可以随时行使解除权而解除合同。

(三)公平原则

《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要相对平衡。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不能显失公平,要合理分担民事责任。民法具体制度中的显失公平的行为可撤销、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均是该原则的具体表现。

(四)诚实信用原则

此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时候,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应当扩张已方权利,而增加他方的负担。具体而言,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持有善意、不规避法律;履行义务时还应考虑他方利益、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民事主体所做的意思表示要真实。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生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1.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大多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但是,有些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由法律规定的。

3. 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法律规范加以调整的关系。其他社会关系,如道义关系、礼仪关系等,不体现民事权利义务内容,不由法律规范加以调整。

(二)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民事主体主要有三大类,即: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公司分支机构等在内,它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也不能承担独立的责任,但是我国法律仍然将它们作为一类独立的民事主体对待。国家在特殊情形下,也作为民事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具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还包括权利本身。其中,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为物,尚包括权利。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人身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相关真题』

(2009.1)甲被乙家的狗咬伤,要求乙赔偿医药费,乙认为甲被狗咬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甲乙之间的赔偿关系属于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

B.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属于绝对权

C.甲请求乙赔偿的权利适用诉讼时效

D.乙拒绝赔偿是行使抗辩权

(2008.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

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

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2006.1)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C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三、民事权利的类型

(一)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民事权利作用方式

1.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均为支配权。

2.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特定行为(包括作为、不作为)的权利,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有些请求权是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

3.形成权指权利人通过其单方的行为就可以使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形成权的主要作用是使权利人可以依其单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

(1)类型。形成权主要包括撤销权、追认权、抵销权、解除权、免除权、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等。撤销权包括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债权人的撤销权,皆为形成权。而催告权本身不是形成权,因为仅仅催告对方并不引起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催告后对方必须做出某种行为(包括不作为)才能发生特定的效果,因而特定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不是由催告权人的意思表示引起的相反是由被催告人的意思表示所决定的。

(2)行使方式。形成权一般采用明示的方式行使,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默示的方式行使。形成权一般依当事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就可以发生效力。但是,有些形成权必须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法院的判决,才能发生变动的法律效果。

(3)期限。形成权受除斥期间的限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4.抗辩权是指阻止请求权发生效力的权利。

(1)抗辩权有一时性抗辩权和永久性抗辩权之分。一时性抗辩权是仅能暂时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抗辩权,永久性抗辩权是可以永远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抗辩权。前者如双务合同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以及一般保证中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后者主要是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

(2)抗辩权是针对请求权而言的,没有请求权就没有抗辩权。抗辩权的效力为阻却请求权的效力,不发生消灭请求权的效力。即抗辩权的目的在于对抗请求权发生作用,而非否认请求权的存在。

(3)抗辩权的功能是预防损失的发生,而不是弥补损失。

『相关真题』

(2008.51)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D

A.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乙对甲享有的要求其还款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

B.丙公司与丁公司协议,丙不在丁建筑的某楼前建造高于该楼的建筑,丁对丙享有的此项权利具有支配性

C.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人以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由拒绝履行,保证人的此项权利是抗辩权

D.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2008.四川.1)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抵销权属抗辩权

B.权利的行使不都是事实行为

C.支配权的客体只能是物

D.请求权基于基础权利受侵害而发生

(2004.1)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D

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

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2003.34)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ACD

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

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

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

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二)财产权和人身权——权利内容

财产权是指通常可以以金钱衡量其价值的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有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人身权指与权利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主要以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又可分为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三)绝对权和相对权——民事权利的效力所及义务人的范围

绝对权以不特定之多数人为义务人的权利。绝对权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故又称“对世权”。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利等支配权均属绝对权。相对权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相对权的效力仅仅及于特定的义务人,故又称“对人权”。债权就是典型的相对权。

(四)主权利和从权利——权利是否依赖于其他权利而存在

主权利是不依赖其他权利为条件而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则是以主权利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权利。民法上的从权利主要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担保物权、地役权也是从权利。

四、民事权利的救济

(一)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权利人通过行使诉权,诉请法院依民事诉讼和强制执行程序保护自己权利的措施。

(二)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强制他人扞卫自己权利的行为,包括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自卫行为又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力救济只有在来不及援用公力救济而权利正有侵犯的现实危险时,才允许被例外使用,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

1.正当防卫

(1)概念: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权行为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2)构成要件:①有侵害自己或他人权利的行为;②侵害行为应当是违法行为;③须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④须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

(3)法律后果:行为的违法性被排除,尽管给他人造成损失但是不属于侵权行为,无须承担法律责任。但是若防卫过当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紧急避险

(1)概念: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受正在发生的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2)构成要件:①须有紧迫危险;②须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以及财产上的危险;③须避险行为确属必要④避险行为所带来的损害不超过危险所能导致的损害。

(3)法律后果

行为的违法性被排除,尽管给他人造成损失但是不属于侵权行为。在紧急避险的情形下受损人并非是不法行为人,因此其所受的损害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才符合公平正义观念。具体补偿情形如下:

①若危险是由受损人引起的,那么无须对该受损人进行任何之补偿。

②若危险是由第三人引起的,则由引起危险的第三人进行补偿。

③若危险是自然事件等非人为的因素所引起的,则由受利益人对受损人进行补偿。

3.自助行为

(1)概念: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对加害人的财产加以扣押、毁损或对其人身进行适当约束的行为。

(2)构成要件:①须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②须时间紧迫来不急请求国家机关援助;③须不逾越保全请求权的必要程度;④事后及时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

(3)法律后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因而不构成侵权行为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真题』

(2005.6)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C

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

C.是自助行为

D.是侵权行为

(2002.16)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钱即离开旅馆去车站,旅馆服务员见状揪住他不让走,并打报警电话。客人说“你不让我走还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们旅馆,耽误了乘火车要你们赔偿”。旅馆这样做的性质应如何认定?D

A.属于侵权,系侵害人身自由权

B.属于侵权,系积极侵害债权

C.不属于侵权,是行使抗辩权之行为

D.不属于侵权,是自助行为

五、民事法律事实

(一)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二)类型:法律事实依据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

1.人的行为依据是否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欲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为要素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和准民事行为。非表意行为主要指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详见第四部分民事行为)

2.自然事实又分为事件和状态,事件是指客观事实的发生;状态是指客观事实的持续。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

有些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只需要一个民事法律事实。有些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称为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六、物(分类)

(一)动产与不动产

1.概念:依据是否可以移动物可以区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不动产是不能够移动或虽可移动但却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主体的限制。

(2)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

(3)设立的他物权类型不同。

(4)管辖不同。

(二)特定物与种类物

1.概念:依据是否具有独立特征并且可否替代,物分为特定物与种类物:特定物是独具特征被特定化并且无从替代的物。特定物既包括独一无二物,也包括经当事人指定后被特定化的种类物,特定物因其不可替代性,亦称为不可替代物。种类物是以品种、规格、质量或度量衡确认的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物。种类物在交易时,具有可替代性,亦称为可替代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成立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同。

(2)标的物灭失后引起的法律效果不同。

(三)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1.概念:依据是否可以分割为标准,物可以分为可分物与不可分物:可分物是指可以分割并且不因分割而损害其价值或性能的物;不可分物是分割后会改变性能或价值的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

(1)共有物的分割方法不同。

(2)确认多数人之债的性质。

(四)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

1.概念:依据是否经过一次性使用而归于消灭将物划分为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消耗物是仅一次性使用就归于灭失或品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不可消耗物是指可反复使用不因一次使用而归于消灭的物,不可消耗物通过使用逐渐磨损其效用的物。

2.区分的法律意义: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

(五)主物与从物

1.概念:依据两个物相互之间的主从关系,物可以分为主物与从物:同属于一人所有的两个物在配合使用的过程中一个物起主要作用,另一个物起辅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物为主物;起辅助作用的物为从物。

2.构成从物的要件

(1)从物是独立的物

(2)从物辅助主物发挥作用

(3)主物与从物同属一人所有。

3.区分的意义: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从随主。

(六)原物与孳息

1.概念:两个物依据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可以分为原物与孳息:原物是指依自然属性或法律的规定,产生其他物的物;孳息物是原物产生之物。依自然属性产生的孳息称天然孳息,依法律规定产生的孳息称法定孳息。

『相关真题』

(2005.52)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AD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己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彩票中奖所得奖金

2.区分的法律意义:确定孳息物的所有权归属。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第二部分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概念:民事权力能力是指能够作为民事主体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所赋予的。

(二)特征

1.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2.民事权利能力完全,不受限制,即非常内容广泛

3.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不得抛弃和转让。抛弃或转让权利能力的行为属于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无效。

(三)起始

1.开始

(1)自然人的权力能力始于出生。出生的时间以户藉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

(2)对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

①继承开始时应当为胎儿保留必要的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活体的由胎儿继承;②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③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活体,但是旋即死亡的,此时为婴儿保留的必要份额已经属于此婴儿的财产,应当由婴儿的法定继承人继承。

2.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自然人一旦死亡,则丧失民事权利能力,不再是民事主体。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概念: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实施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即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

民事行为能力的享有,以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没有权力能力就不可能有民事行为能力,任何民事主体都是有权利能力的,但并非所有民事主体都有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划分标准为年龄和智力状况)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成年无精神病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劳动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

(1)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三、监护

(一)监护人的确定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当然法定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①(外)祖父母、成年兄姐;②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3)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中的(一)、(二)、(三)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即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

(4)没有以上的人担任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父母离婚时未成年子女之监护人的确定

(1)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

(2)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可以责令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3.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

(1)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2)监护人仍然为父母,他人为委托监护人。

4.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期间,其监护人仍为父母,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为负有教育、管理义务的人,不为监护人。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3)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即(外)祖父母、成年兄姐、成年(外)孙子女;

(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6)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即(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

(7)没有以上的人担任监护人时,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

1.监护人的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2)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非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否则不能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如果处分了被监护人的财产,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4)在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在诉讼中,作为法定代理人。

2.违反监护职责的责任: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三)监护的终止

监护终止的原因:

1.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监护人或被监护人死亡;

3.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

4.监护人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

四、宣告失踪

(一)概念: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经过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失踪并为其设置财产代管人对其财产进行管理的制度。

(二)要件

1.自然人下落不明,即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

2.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即失踪人下落不明状态持续存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期间2年,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4.法院的受理与宣告。法院受理宣告死亡申请后,先要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

(三)法律效果--财产代管人问题

1.财产代管人的指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人民法院指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应当根据有利于保护失踪人财产的原则指定。没有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代管人,或者他们无能力作代管人,或者不宜作代管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公民或者有关组织为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失踪的,其监护人即为财产代管人。

2.财产代管人的职责

(1)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其他费用”,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和因代管财产所需的管理费等必要的费用。

(2)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拒绝支付失踪人所欠的税款、债务和其他费用,债权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代管人列为被告。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向失踪人的债务人要求偿还债务的,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3)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职责或侵犯失踪人的财产权益的,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财产代管人承担民事责任。

(四)撤销: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五、宣告死亡

(一)概念:自然人失踪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要件

1.自然人下落不明,即公民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

2.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申请失踪人死亡的法定期间有三种情形:

(1)正常情形需要达到4年,从失踪的次日起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3)因意外事故失踪,经有关机关证明难以生还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直接申请死亡宣告。

3.经利害关系人申请。

(1)利害关系人的范围。与宣告失踪的范围完全相同。

(2)死亡宣告之申请利害关系人有顺序限制,前顺序人不申请死亡宣告的后顺序人不得申请死亡宣告。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①配偶②父母、子女③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④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4.法院的受理与宣告:法院在作出死亡宣告之前应当进行公告,公告的期间在正常情形为1年;被宣告人若因意外事件失踪并经有关机关证明难以生还的公告期限为3个月。

(三)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的人,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发生死亡的法律后果,即丧失民事权利能力,遗产依法继承,婚姻关系消灭。

(四)撤销

1.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利害关系人申请的撤销死亡宣告不受顺序限制。

2.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

3.财产的返还

(1)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请求返还财产,其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但依继承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相关真题』

(2006.2)甲被法院宣告死亡,甲父乙、甲妻丙、甲子丁分割了其遗产。后乙病故,丁代位继承了乙的部分遗产。丙与戊再婚后因车祸遇难,丁、戊又分割了丙的遗产。现甲重新出现,法院撤销死亡宣告。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丁应将其从甲、乙、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B.丁只应将其从甲、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返还给甲

C.戊从丙处继承的全部财产都应返还给甲

D.丁、戊应将从丙处继承的而丙从甲处继承的财产返还给甲

(2)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4.人身关系

(1)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相关真题』

(2009.51)关于宣告死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D

A.宣告死亡的申请人有顺序先后的限制

B.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有效

C.被宣告死亡的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因死亡宣告的撤销而自行恢复

D.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依《继承法》取得其财产者返还原物或给予适当补偿

(2003.9)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1年后乙确知甲仍然在世,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依我国法律,该死亡宣告撤销后,甲与乙原有的婚姻关系如何?B

A.自行恢复

B.不得自行恢复

C.经乙同意后恢复

D.经甲同意后恢复

(2)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六、住所

(一)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二)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疗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七、合伙

合伙债务的承担:(1)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任;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任。(2)新入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相关真题』

(2009.2)王东、李南、张西约定共同开办一家餐馆,王东出资20万元并负责日常经营,李南出资10万元,张西提供家传菜肴配方,但李南和张西均只参与盈余分配而不参与经营劳动。开业两年后,餐馆亏损严重,李南撤回了出资,并要求王东和张西出具了“餐馆经营亏损与李南无关”的字据。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王东、李南为合伙人,张西不是合伙人

B.王东、张西为合伙人,李南不是合伙人

C.王东、李南、张西均为合伙人

D.王东和张西所出具的字据无效

(2004.2)甲、乙、丙各出资5万元合伙开办一家餐馆,经营期间,丙提出退伙,甲、乙同意,三方约定丙放弃一切合伙权利,也不承担合伙债务。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B

A.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B.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仍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丙退伙后对原合伙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D.丙退伙后仍应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原合伙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第三部分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

(一)概念: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二)特征

1.法人是社会组织。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是民事主体的一种。

3.法人是独立的社会组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人是独立组织,是指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它能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在诉讼中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

(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独立财产是指法人的财产为法人所有,它与出资者、法定代表人、工作人员的财产以及国库的财产彼此分离。

(3)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责任是指法人以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责任,而不要求其出资者、法定代表人、工作人员负连带责任。

『相关真题』

(2008.2)德胜公司注册地在萨摩国并在该国设有总部和分支机构,但主要营业机构位于中国深圳,是一家由台湾地区凯旋集团公司全资设立的法人企业。由于决策失误,德胜公司在中国欠下700万元债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

B.该债务应以深圳主营机构和萨摩国总部及分支机构的全部财产清偿

C.无论德胜公司的全部财产能否清偿,凯旋公司都应承担连带责任

D.当德胜公司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凯旋公司承担补充责任及解析

二、法人的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起始: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2.特征

(1)法人权利能力不平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因各个法人的目地事业不同而不同。由于法人是自然人为了各种目的而设立的,因此,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与自然人不同,即使各个法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2)法人权利能力不完全,受到一定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有以下三方面限制:

①性质上的限制:凡是自然人基于其特性而享有的人身权法人均不享有。法人只享有三项人身权,即: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并且法人的名称权作为人身权可以转让,是人身权不得转让的例外。

②法律上的限制:法律基于各种理由都可以对法人的权利能力进行限制。

③目的事业的限制:各种法人由于成立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其目的事业各不相同,因此各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但是,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相关真题』

(2008四川.2)关于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人格权

B.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受侵害时都可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C.自然人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D.各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开始和终止的时间,与民事权利能力相同,即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2.范围: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各不相同,其大小决定于民事权利能力。换言之法人的行为能力范围与其权利能力范围相同。

三、法人机关

(一)概念:根据章程或法律规定,于法人成立时产生,不需要特别授权就能够以法人的名义对内负责法人的生产经营或者业务管理,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集或者个人。

(二)类型

1.意思机关(权力机关、决策机关)

(1)形成法人意志的机关。

(2)对公司而言,法人的意思机关是股东会。

(3)财团法人没有意思机关,财团法人的意思由捐助章程形成。

2.执行机关

(1)执行意思机关的意志的机关。

(2)对公司而言,法人的执行机关是董事会。

(3)执行机关是法人的必设机关,无论是社团法人还是财团法人都必须设立执行机关。

3.代表机关

(1)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意思表示的机关

(2)对公司而言,法人的执行机关是董事长。

(3) 代表机关是法人的必设机关,无论是社团法人还是财团法人都必须设立执行机关。

4.监督机关

(1)根据法人章程和意思机关的决议对法人执行机关、代表机关实施监督的机关。

(2)对公司而言,法人的监督机关是监事会。

(3)监督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除非特别法另有规定。

『相关真题』

(2005.51)下列关于法人机关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

A.法人机关无独立人格

B.财团法人没有自己的意思机关

C.法人的分支机构为法人机关的一种

D.监督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

四、法人的分支机构

(一)概念:法人的分支机构是在法人总部之外实现法人职能的法人分部。法人分支机构与法人职能部门不同。分厂、分店、分公司、分行、支行等为法人的分支机构,企业的人事处、办公室、销售科等则为法人的职能部门。

(二)分类:法人的分支机构分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分支机构和不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分支机构。前者,如分厂、分店等;后者,如某企业的驻京办事处。

(三)法律地位

1.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法人分支机构: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签订合同,在诉讼中享有诉讼能力,但其责任由法人承担,这是由法人独立责任所决定的。但承担该责任所执行的财产应首先为分支机构的财产,不足部分执行法人的其他财产,分支机构与法人之间不能够承担连带责任。

2.无独立地位的法人分支机构不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具有诉讼能力,其责任直接由法人承担。

五、法人的分类

(一)学理上的分类

1.公法人与私法人--依据成立的法律依据

依据公法而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依据私法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民法作为私法,因此依据民法而设立的法人是私法人。

2.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依据成立基础

由人结合而成立的法人,为社团法人;由一定目的的财产的集合而成立的法人,为财团法人。基金会是典型的财团法人。二者区分的意义:

(1)成立基础不同:社团法人以人为基础,有自己的组织成员或者社员;财团法人以财产为基础,因而没有法人成员。

(2)设立人的地位不同:社团法人的设立人,在法人成立时成为其成员;财团法人的设立人,于法人成立时与法人相脱离,故不是法人成员。

(3)设立行为不同:社团法人的设立行为属于共同的民事行为,且为生前行为;而社团法人的设立行为则为单方行为,有些为死后行为。

(4)有无意思机关不同:社团法人有自己的意思机关,故亦称自律法人;财团法人没有意思机关,故亦称他律法人。

(5)目的不同:社团法人的设立目的可以是为公益,亦可为营利;财团法人的设立目的只得为公益。

3.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依据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以营利为其目的事业的为营利法人。所谓营利,是指进行连续性的经营,并将该利益分配给成员。仅仅营利而不能将利益分配给出资人的法人,不能称为营利法人。以公共利益为其目的事业的为公益法人。

4.本国法人与外国法人--依据国籍

对法人国籍的认定标准立法上有三种主义:准据法主义、设立地主义、设立人国籍主义。我国法律采取准据法+设立地主义的双重标准。即凡是在我国境内并依据我国法律设立的法人即为中国法人。因此,中外合资企业法人、外商独资企业法人、中外合作企业法人皆为中国法人。

(二)民法通则的分类

民法通则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将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1.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2.机关法人: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

3.事业单位法人: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事业单位,以往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体。不过,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事业单位已不再享有财政拨款,被改制为自负盈亏或实行企业化经营,尽管如此,必须注重事业单位的目的事业主要是公益,这是事业单位法人区别于企业法人的一个主要特征。

4.社会团体法人:自然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区分的意义:(1)性质不同(2)财产或者经费来源不同(3)设立程序不同(4)财产权享有不同

『相关真题』

(2007.52)关于事业单位法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CD

A.所有事业单位法人的全部经费均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B.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从成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C.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占有的动产享有所有权

D.事业单位法人名誉权遭受侵害的,有权诉请精神损害赔偿

六、法人的成立

(一)概念:法人的成立是指具备了法人成立的全部要件,从而取得法人资格的法律现象。法人的成立在法律上的意义与自然人的出生相同,都是取得权利能力而成为民事主体的时间点。法人成立的时间点:需要登记的为完成登记签发营业执照时;不需要登记的为全部具备法人成立要件时。

(二)成立要件

法人是否成立取决于是否完成了全部设立行为从而具备了全部成立要件。依据《民通》第37条的规定,一切法人的共同成立要件有四个:

1.依法成立

2.具有相应的财产和经费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七、法人的合并与分立

(一)分立

1.概念:一个法人不经清算程序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的法律行为。

2.分立方式:

(1)创设式分立,即一个法人分成两个以上的法人,随着新法人资格的确立,原法人资格消灭。

(2)存续式分立,即当一个法人分出一个或几个法人后,新法人资格确立,而原法人资格继续存在。

3.后果

(1)法人的成立、变更与消灭

因分立而消灭的法人办理注销登记,因分立而成立的法人办理设立登记,因分立而继续存在的法人办理变更登记。

(2)原债权债务的处理

法人分立后,原债权依据分立协议由分立后的法人分享;原债务由分立后的法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分立法人达成分担债务的协议非经债权人同意对债权人不发生法律效力。

『相关真题』

(2009.3)甲公司分立为乙丙两公司,约定由乙公司承担甲公司全部债务的清偿责任,丙公司继受甲公司全部债权。关于该协议的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该协议仅对乙丙两公司具有约束力,对甲公司的债权人并非当然有效

B.该协议无效,应当由乙丙两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该协议有效,甲公司的债权人只能请求乙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D.该协议效力待定,应当由甲公司的债权人选择分立后的公司清偿债务

(二)合并

1.概念:两个以上的法人不经清算程序而合并为一个法人的法律行为。

2.合并的方式

(1)新设合并,即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新法人,原法人资格随即消灭,新法人资格随即确立。

(2)吸收合并,即一个或多个法人归并到一个现存的法人中去,被合并的法人的主体资格消灭,存续法人的主体资格仍然存。

3.合并的法律后果

(1)法人的变更、成立和消灭

因合并而消灭的法人办理注销登记,因合并而成立的法人办理设立登记,因合并而继续存在的法人办理变更登记。

(2)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

合并前法人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合并后的法人概括承受。

八、法人的终止(法人的消灭)

(一)概念:法人失去其民事主体资格,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的法律现象。法人的消灭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解散(时间点)、清算(时间段)和终止(时间点)。法人解散并不丧失法人资格,只是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限缩在以清算为目的的范围内不得再进行积极的经营活动;解散后就必须进行清算,清算解散后办理注销登记法人终止(失去法人资格)。

(二)法人终止的原因

1.依法被撤销;

2.自行解散;

3.依法被宣告破产;

4.其他原因,如法人的合并、分立、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发生战争等。

(三)法人的清算

1.法人终止,应当进行清算。法人清算,是指清理将终止的法人的财产,了结其作为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从而使法人归于消灭的必经程序。清算组织或清算人应当了结现存事务、收取债权、清偿债务并移交剩余财产。法人在进行清算期间,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这表明清算中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受清算目的的限制。

2.清算人完成清算职责,应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完成注销登记和公告,法人即告消灭。

3.清算法人的地位:清算法人具有与清算目的相适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具有与清算目的不相一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清算法人应成立清算组,清算组的地位如何,一般认为,清算组具有诉讼能力,在诉讼中可为当事人,但是清算组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第四部分民事行为

一、概念

(一)概念: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但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

(二)特征

1.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其依据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分为人的行为与自然事实。人的行为依据是否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分为表意行为(民事行为)和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

2.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3.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是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与事实行为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其区别在于:(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与准民事行为

准民事行为,是表意行为的一种,但其效力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准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催告、通知和宽恕。(1)催告。(2)通知。在这类行为中,行为人表示的并不是某项意思,而是一种事实或情况,通知行为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3)宽恕。

3.与好意实惠行为

(1)好意实惠的概念:是指基于好意而实施某种惠及他人的行为,是当事人之间因社交、帮助、道义等原因而产生的,亦称为情谊行为。

(2)好意实惠的效力:当事人之间不成立民事法律关系。因为当事人就其约定,欠缺法律行为上的效果意思,没有受其约束的意思。

『相关真题』

(2005.22)甲、乙在火车上相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火车到达A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甲未能在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出了额外费用。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对此,应如何处理?D

A.由乙承担违约责任

B.由乙承担侵权责任

C.由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D.由甲自己承担损失

二、类型

(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是否由当事人一方的意思即可成立

1.单方法律行为指由当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组成民事法律行为。

2.双方法律行为指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3.多方行为亦称共同行为,通常认为共同民事法律行为是多数当事人平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发生的效果的内容是财产性抑或身份性

财产行为是以发生财产上法律效果为目的民事行为,财产行为的后果当然是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权利义务的变动。身份行为是发生身份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身份行为的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身份关系的变动。

(三)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财产行为依据其直接发生某种权利的变动还是负担一定债务

1.负担行为,是指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其内容的法律行为,亦称为债权行为或者债务行为。

2.(1)处分行为,是指直接使财产权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行为。处分行为的结果是使权利的发生、变更以及权利消灭等。

(2)处分行为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两类。物权行为是直接变动物权效果的行为;准物权行为是指以权利作为标的的处分行为。

(四)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在财产性民事行为中,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须支付相应的代价

只有财产关系存在有偿与无偿的问题,身份行为不存在有偿或无偿的问题

1.有偿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权益,须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的代价。

2.无偿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权益,无须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的代价。

(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依照某种特定的形式为标准

1.要式法律行为,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依照约定,必须采用一定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行为。

2.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不要求特定形式,行为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能成立的民事行为。

3.基于私法自治原则,法律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为例外,因此只要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特别约定,即为不要式行为。

(六)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须交付标的物

1.诺成性行为,亦称不要物行为,是仅须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法律效力而不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的民事行为。

2.实践性行为,亦称要物行为,是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之外,尚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3.由于民法以私法自治为其最高原则因此法律行为以诺成行为为原则,而以实践行为为例外,通常须按约定或法律规定确定。

(七)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民事行为以是否须具备特定的原因为其生效条件,可以分为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1.有因行为,是指需要具备一定原因否则该行为就不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2.无因行为是指无须具备特定原因即能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其作为其原因的法律行为无效或者被撤销,该行为的效力仍然不受影响。

『相关真题』

51.关于民事法律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BCD

A.某演员将其演出收入捐赠给慈善机构的行为是单方行为

B.陈某去世前设立遗嘱的行为是身份行为

C.王某以自己的房屋为他人设立抵押权的行为是负担行为

D.李某受领赵某错误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是实践行为

三、意思表示

(一)概念:行为人将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

(二)构成要素:意思表示包括三要素,即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其为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效果意思,亦称法效意思、效力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即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表示行为就是指意思表示人将效果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三)类型

1.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1)概念:明示的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直接表意方法表示内在意思的表意形式。默示的意思表示,是从行为人的某种作为或者不作为推断出来的意思表示。默示的意思表示包括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推定形式是以行为人的积极作为推定其内心的意思,推定形式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的约定

确定或者依照习惯确定。沉默形式是指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进行意思表示,沉默必须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2)区分意义:有的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示的;默示的意思表示必须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或者有交易习惯时才发生效力。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有无相对人

(1)概念: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应当向相对人所为的意思表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无需向相对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2)区分意义: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法律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一般于完成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有些情况下在意思表示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

3.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分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意思表示的对象是特定的。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意思表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

4.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1)概念:在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中,相对人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的,为对话的意思表示;相对人不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的,为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2)区分意义在于二者的生效时间不同。对话的意思表示何时发生效力,通说认为,从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处于客观上可了解的状态时起发生效力。非对话的意思表示,我国现行民事法律采到达主义。

『相关真题』

(2007.51)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BCD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四、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一)民事行为的成立

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民事行为成立要件可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别成立要件。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指民事行为必须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等几个方面的要素。民事行为的特别成立条件,是指成立某一具体的民事行为除须具备一般条件外,还须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如保管行为以保管物交付为特别成立要件。

(二)民事行为的生效

1.概念: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生效的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同一含义。

2.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法律概念。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一项民事行为只有成立以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确认其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即在民事行为成立时即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在时间上才不一致。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1)实质要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因此,它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即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是自愿的、意思表示须是真实的。③内容合法。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合法并非指必须要有法律依据,而是指不违法,即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以及公序良俗。④标的须可能和确定。标的可能是指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标的不能,即民事行为的标的不可能实现的,民事行为不生效力。标的确定,即标的是具体的、明确的。

(2)形式要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具备实质要件就发生法律效力,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须具备形式要件才发生效力。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特征:(1)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2)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3)合法行为。因

此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都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

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一)概念: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是指其成立时有效或无效处于不确定状态,尚待由享有形成权的第三人的意思表示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

(二)特征

1.法律行为已经成立,是否生效还不能确定

2.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的效力确定与否,取决于享有形成权的第三人的行为

3.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经形成权人同意后,其效力确定地溯及于行为成立时,经形成权人拒绝,即确定地自始无效

(三)类型

1.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

2.无权代理

3.无权处分行为

4.债权人同意之前的债务承担

(四)效果

1.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

(1)追认

①追认是单方法律行为,追人权是形成权。

②追人权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享有。

③追人的意思表示应当向相对人而非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

④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⑤法定代理人不追认,行为无效,导致相对人受有损失的,相对人责任自负。

(2)催告

①催告属于意思通知,是一种准法律行为。

②催告权不是形成权。

③善意相对人和恶意相对人均享有催告权。

④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3)撤销

①撤销权是形成权。

②在行为被追认之前作出,如果被代理人已经追认,则相对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

③善意相对人享有撤销权。

④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不以诉讼或者仲裁为必要。

2.无权代理

(1)追认

①追认是单方法律行为,追认权是形成权。

②追认权由被代理人享有

③追认的意思表示可以向相对人作出;也可以向无权代理人作出,此为授予代理权。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④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⑤被代理人不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被代理人不履行义务,势必造成相对人的损失。无权代理人应对相对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或者履行无权代理所产生的义务。

(2)催告

①催告属于意思通知,是一种准法律行为。

②催告权不是形成权。

③善意相对人和恶意相对人均享有催告权。

④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3)撤销

①撤销权是形成权。

②在行为被追认之前作出,如果被代理人已经追认,则相对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

③善意相对人享有撤销权。

④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不以诉讼或者仲裁为必要。

3.无权处分行为

(1)追认是单方法律行为,追人权是形成权。

(2)追人权由权利人享有。

(3)追人的意思表示可以向相对人作出;也可以向无处分权人作出,此为授予权利。

(4)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5)权利人不追认,只是权利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合同无效,而无处分权的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合同是有效的,因此,由无处分权的人承担违约责任。

『相关真题』

2000年1月甲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乙公司购买潜水设备一套,价值10万元。约定首付2万,余款分三期付清,分别为2万、3万、3万,全部付清前乙公司保留所有权。甲收货后付了首付和第一期款,第二期款迟迟未付。2000年8月甲以2万元将该设备卖给职业潜水员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D( 2007.56)A.乙可以解除合同,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B.乙解除合同后可以要求甲支付设备的使用费

C.乙可以请求丙返还原物,但须支付丙2万元购买费用

D.丙返还潜水设备后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六、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概念: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因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赋予表意人撤销权的民事行为。这种民事行为可以发生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但一经撤销则溯及到民事行为成立时无效;如果撤销权人未撤销或在1年内未行使撤销权,该民事行为为有效的民事行为。

(二)特征

1.该法律行为已经生效。

2.当事人享有撤销权及变更请求权。

3.若有撤销权人行使其撤销权则该法律行为溯及自始无效,反之若不行使其撤销权则法律行为将确定有效。

4.可变更、撤销法律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有瑕疵。

(三)类型

1.欺诈,但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2.胁迫: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3.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

5.显失公平

(四)效果

1.法律行为有效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成立时,根据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对民事行为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

2.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1)撤销权的性质: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行为人行使撤销权的行为是单方民事行为。

(2)撤销权的归属:《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由此可知,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由订立合同时的受损害方享有撤销权。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双方均享有撤销权。

(3)撤销权的行使方式: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4)对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如果当事人主张撤销,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酌情变更或者撤销。

(5)撤销权的消灭原因

①除斥期间经过。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②撤销权人的放弃。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7)撤销权消灭的后果--撤销权消灭后法律行为即确定有效。

(8)行使撤销权的后果--行使撤销权后,法律行为溯及自始无效,其后果与无效法律行为相同。

七、无效的民事行为

(一)概念:无效民事行为指因欠缺法律行为的根本性生效要件,从而自始、当然、确定地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表意行为。

(二)特征

1.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完成时即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力。

2.民事行为当然不发生效力。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是指该民事行为的无效无须任何人的主张即是无效的;同时任何人都可以主张其为无效的。

3.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确定无效是指该项民事行为无论如何都不能变成有效的法律行为

(三)类型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2)“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四)民事行为的部分无效。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相关真题』

(2007.2)甲被乙打成重伤,支付医药费5万元。甲与乙达成如下协议:“乙向甲赔偿医药费5万元,甲不得告发乙”。甲获得5万元赔偿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后乙被判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甲、乙之间的协议有效

B.因甲乘人之危,乙有权撤销该协议

C.甲、乙之间的协议无效

D.乙无权要求甲返还该5万元赔偿费

(五)无效民事行为的后果。

无效法律行为并非指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所谓无效乃是指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效果,但是却发生以下之后果:

1.无需履行,也不得履行;

2.已经履行的应当返还财产,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对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赔偿损失,即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4.追缴财产,即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第三人的利益的,应以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包括双方当事人已经取得和约定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第三人。

(六)无效民事行为的补正

1.商品房预售

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无名合同是指( B ) A.无名称合同 B.法律无明文规定名称与规则的合同 C.无内容合同 D.无形式合同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 供证明。这一规定体现的是( B ) A.适当履行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 C.经济合理原则 D.情势变更原则 3.上海某公司与宁波某公司订立一加工承揽合同,由宁波公司承揽加工3万件牛仔裤,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依合同法规定,该合同履行地应在( B ) A.上海某公司所在地 B.宁波某公司所在地 C.上海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D.宁波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4.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无先后履行顺序之约定,当事人一方可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这被称为( B ) A.先履行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先诉抗辩权 5.情势变更的前提,是合同成立后,作为该合同基础的事由发生了合同订立时不能预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D ) A.由于主体不合格 B.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 C.由于违法 D.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 6.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 B ) A.无效合同 B.有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 C ) A.继续有效 B.效力待定 C.消灭 D.中止 8.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依据是( A ) A.诚实信用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平等原则 9.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某几宗债务的现象,称之为( B ) A.清偿 B.清偿抵充 C.代为清偿 D.抵销 10.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抵销效力的权利,称为抵销权。该权利属于( C )

(完整版)历年合同法司法考试真题详细解释与答案200220111

2002---2011 年司法考试合同法试题汇总与分析、单项选择题 2011 年) 1. 甲公司在城市公园旁开发预售期房,乙、丙等近百人一次性支付了购房款,总额近8,000 万元。但甲公司迟迟未开工,按期交房无望。乙、丙等购房人多次集体去甲公司交涉无果,险些引发群体性事件。面对疯涨房价,乙、丙等购房人为另行购房,无奈与甲公司签订《退款协议书》,承诺放弃数额巨大利息、违约金的支付要求,领回原购房款。经咨询,乙、丙等购房人起诉甲公司。下列哪一说法准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有关要求?()(2011 年卷三单选第 1 题) A. 《退款协议书》虽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但为兼顾情理,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变更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B?《退款协议书》是甲公司胁迫乙、丙等人订立的,为确保合法合理,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宣告该协议无效,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C. 《退款协议书》的订立显失公平,为保护购房人的利益,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撤销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D. 《退款协议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确保利益均衡,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撤销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答案】C 【考点】民法的基本原则、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解析】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 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本题中,乙、丙等购房人虽 然与甲公司签订了《退款协议书》,但是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在无奈的情况下签订的。在该《协议书》中,乙、丙等购房人被迫放弃了数额巨大的利息、违约金支付的要求,该约定显然是显失公平的。《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此,为保护购房人的利益,法院应当依据购房人的要求撤销该协议,由甲公司支付利息和违约金。 3. 王某是甲公 司的法定代表人,以甲公司名义向乙公司发出书面要约,愿以10 万元 价格出售甲公司的一块清代翡翠。王某在函件发出后 2 小时意外死亡,乙公司回函表示愿意以该价格购买。甲公司新任法定代表人以王某死亡,且未经董事会同意为由拒绝。关于该要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三单选第 3 题) A. 无效 B. 效力待定 C可撤销 D有效 【答案】D 【考点】法人的代表机关【解析】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代表机关,其权限来自公司的章程,而非

2019年到2019年司考真题合同法部分word资料22页

2010年合同法部分真题 5.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 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11.张某和李某采用书面形式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双方在甲地谈妥合同的主要条款,张某于乙地在合同上签字,李某于丙地在合同上摁了手印,合同在丁地履行。关于该合同签订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甲、乙同为儿童玩具生产商。六一节前夕,丙与甲商谈进货事宜。乙知道后向丙提出更优惠条件,并指使丁假借订货与甲接洽,报价高于丙以阻止甲与丙签约。丙经比较与乙签约,丁随即终止与甲的谈判,甲因此

遭受损失。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乙应对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B.丙应对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C.丁应对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D.乙、丙、丁无须对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13.甲、乙订立一份价款为十万元的图书买卖合同,约定甲先支付书款,乙两个月后交付图书。甲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只交付五万元,答应余款尽快支付,但乙不同意。两个月后甲要求乙交付图书,遭乙拒绝。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乙对甲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B.乙对甲享有不安抗辩权 C.乙有权拒绝交付全部图书 D.乙有权拒绝交付与五万元书款价值相当的部分图书 14.甲、乙约定:甲将100吨汽油卖给乙,合同签订后三天交货,交货后十天内付货款。还约定,合同签订后乙应向甲支付十万元定金,合同在支付定金时生效。合同订立后,乙未交付定金,甲按期向乙交付了货物,乙到期未付款。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甲可请求乙支付定金 B.乙未支付定金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

2020年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2020年合同法试题及答案(20200603170610)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合同中,属于《合同法》调整的合同是()。 A、监护协议 B融资租赁合同 C收养合同 D国家机关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2、甲超市向乙电器厂洽谈购买一批电暖气,双方已达成书面协议,尚未盖章。随后乙电器厂按照约定向甲超市发货,甲超市收到货物后即摆放在柜台上销售。一个月后,因销售不理想甲超市要求退货,为此形成纠纷。此案应认定为()。 A、合同因未盖章尚不成立 B合同因未盖章无效 C合同因有书面协议所以成立,但未盖章合同关系无效 D合同因乙电器厂已经履行供货义务,甲超市接受供货,该合同成立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价款约定不明确,又没有政府定

价或指导价可供参照时,合同价款的确定规则为()。 A、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B按照履行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C按照纠纷发生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D按照订立合同时订立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4、A公司与B服装厂签订一份服装的买卖合同,约定货到后再付款。后B服装厂因生产资金紧缺,要求A公司先行支付一部分货款,遭A公司拒绝。A公司行使的该项权利在法律称之为()。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 C后履行抗辩权 D抗辩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5、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合同到期,甲按约定交付了货物,但乙以资金紧张为由迟迟不支付货款。之后,甲了解到,乙借给丙的一笔款项已到期,但乙一直不向丙催讨欠款,于是,甲向人民法院请求以甲的名义向丙催讨欠款。甲请求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名义向丙催讨欠款的权利在法律上称为()。 A、代位权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试卷三 受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委托,中国普法网现予公布。以下各题所列A、B、C、D选项中,下划黑线的即参考答案。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 一、单项选择题。 1. 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 C.丙对女友书面承诺:“如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去欧洲旅游” D.丁作为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 2. A.丙企业只能要求安琚与乙企业各自承担15万元的清偿责任 B.丙企业只能要求甲企业承担清偿责任 C.欠款应先以甲企业的财产偿还,不足部分由安琚与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就乙企业对丙企业的应偿债务,乙企业投资人不承担责任 3. A.商家无权要求潘某退货 B.商家可基于公平原则要求潘某适当补偿 C.商家可基于重大误解而主张撤销交易 D.商家可基于显失公平而主张撤销交易 4.

A.该买卖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而无效 B.唐某的行为属无权代理,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乙公司行为构成对甲公司的欺诈,买卖合同属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D.唐某与乙公司恶意串通损害甲公司的利益,应对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5. A.因未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蔡永无权要求蔡花搬出 B.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蔡永的房屋腾退请求不受法律保护 C.蔡花系合法占有,蔡永无权要求其搬出 D.蔡永对该房屋享有物权请求权 6. A.丙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甲无权请求返还 B.丙不能善意取得房屋所有权,甲有权请求返还 C.乙出售夫妻共有房屋构成家事代理,丙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 D.乙出售夫妻共有房屋属于有权处分,丙继受取得房屋所有权 7. A.甲有权请求丙返还自行车 B.丙如将自行车返还给乙,必须经过甲当场同意 C.乙有权要求丙返还自行车,但在修理费未支付前,丙就自行车享有留置权D.如乙要求丙返还自行车,即使修理费未付,丙也不得对乙主张留置权 8. A.如戊免除了甲的损害赔偿责任,则应由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B.因抵押权未登记,戊应优先于丁受偿 C.如丁对丙的债权超过诉讼时效,仍可在2年内要求甲、乙承担担保责任D.如甲对丁承担了全部担保责任,则有权向乙追偿

合同法习题及答案详解

合同法同步练习 第一章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观点是正确的()。 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 C.发现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2.遗赠扶养协议抚养()。 A.只能适用《继承法》,不能适用《合同法》 B.是身份合同 C.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 D.是债权合同,适用《合同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主合同与从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两个不同的合同()。 A.主合同无效,从合同有效,但可以有例外 B.主合同无效,从合同必然无效 C.主合同的当事人与从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重合 D.主合同的当事人与从合同当事人不能重合 2.丰起商场给张某无偿保管一辆自行车;张某借给李某500元钱不要利息;李某把2万元柑桔交给铁路部门运输;铁路部找木器加工厂加工制作100条长椅,以上四种合同()。 A.第一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B.第二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C.第三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D.第四个合同是实践合同 3.下列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A.婚姻协议 B.婚前财产协议 C.婚后财产协议 D.分家财产协议 4.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甲与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A.属于法定之债 B.属于意定之债 C.属于诺成合同 D.具有相对性 5.下列合同适用《合同法》()。 A.政府采购合同 B.以悬赏广告为要约订立的合同 C.以招标、投标方式订立的合同 D.以拍卖方式订立的合同 6.下列合同中,既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的有哪些()? A.保管合同

B.委托合同 C.借款合同 D.互易合同 E.租赁合同 7.下列哪些合同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 A.买卖合同 B.两个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C.租赁合同 D.支付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答案 第一章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理由】 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合同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B、C、D项是事实行为,即非表意行为,故排除。 2.【答案】D 【理由】 遗赠扶养协议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因此是债权合同;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二)项选择题 1.【答案】AC 【理由】 (1)《担保法》的5条第1款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因此排除B项,肯定A项。 (2)作为从合同的担保合同,其担保人可以是第三人,也可以是债务人自己。因此,肯定C项,否定D项。2.【答案】A、B 【理由】 (1)《合同法》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故A项正确。(2)《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故B项正确。 (3)诺成合同是一般状态,实践合同是特殊状态,法律一般只对特殊状态作出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货物运输合同是实践合同,因此可以反推运输合同是诺成合同。这也符合理论界的一般认识。故C项错误。 (4)D项错误,理由与第3点相同。 3.【答案】B、C、D 【理由】 (1)《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因此排除A项。(2)B、C、D项是关于财产关系的协议,不涉及人身关系,因此适用合同法的规定,B、C、D正确。 4.【答案】B、C、D 【理由】 (1)合同是基于当事人意志建立起来的交易关系(无偿合同除外),因此B项正确,排除A项。 (2)买卖合同不要求标的物之交付合同作为成立或生效的条件,因此属于诺成合同,故肯定C项。 (3)相对性是指债只对特定的当事人发生效力,合同之债与其他债一样,具有相对性,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只在甲、乙之间发生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故肯定D项。

2015年司法考试合同法部分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司考试卷三(合同法部分,参考答案附后)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2.甲以23万元的价格将一辆机动车卖给乙。该车因里程表故障显示行驶里程为4万公里,但实际行驶了8万公里,市值为16万元。甲明知有误,却未向乙说明,乙误以为真。乙的下列哪一请求是错误的? A.以甲欺诈为由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在此情况下法院不得判令撤销合同 B.请求甲减少价款至16万元 C.以重大误解为由,致函甲请求撤销合同,合同自该函到达甲时即被撤销 D.请求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张某和李某设立的甲公司伪造房产证,以优惠价格与乙企业(国有)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骗取钱财。乙企业交付房款后,因甲公司不能交房而始知被骗。关于乙企业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以甲公司实施欺诈损害国家利益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B.只能请求撤销合同 C.通过乙企业的主管部门主张合同无效 D.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也可以不请求撤销合同而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4.甲公司与15周岁的网络奇才陈某签订委托合同,授权陈某为甲公司购买价值不超过50万元的软件。陈某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反对。关于委托合同和代理权授予的效力,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均无效,因陈某的父母拒绝追认 B.均有效,因委托合同仅需简单智力投入,不会损害陈某的利益,其父母是否追认并不重要 C.是否有效,需确认陈某的真实意思,其父母拒绝追认,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委托合同的效力 D.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但代理权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追认即有效 5.甲与乙签订《协议》,由乙以自己名义代甲购房,甲全权使用房屋并获取收益。乙与开发商和银行分别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和贷款合同。甲把首付款和月供款给乙,乙再给开发商和银行,房屋登记在乙名下。后甲要求乙过户,乙主张是自己借款购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有权提出更正登记 B.房屋登记在乙名下,甲不得请求乙过户 C.《协议》名为代购房关系,实为借款购房关系 D.如乙将房屋过户给不知《协议》的丙,丙支付合理房款则构成善意取得 6.甲将一套房屋转让给乙,乙再转让给丙,相继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丙翻建房屋时在地下挖出一瓷瓶,经查为甲的祖父埋藏,甲是其祖父唯一继承人。丙将该瓷瓶以市价卖给不知情的丁,双方钱物交割完毕。现甲、乙均向丙和丁主张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 B.乙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 C.甲、乙有权主张丙、丁买卖无效 D.丁善意取得瓷瓶的所有权 7.甲乙为夫妻,共有一套房屋登记在甲名下。乙瞒着甲向丙借款100万元供个人使用,并将房屋抵押给丙。在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时乙冒用甲的名字签字。现甲主张借款和抵押均无效。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无效

2018年合同法历年司考真题-推荐word版 (4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合同法历年司考真题 合同法历年司考真题 201X年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要运送一批货物给收货人乙公司,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丙电话联系并委托某汽车运输公司运输。汽车运输公司安排本公司司机刘某驾驶。运输过程中,因刘某的过失发生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乙公司因未能及时收到货物而发生损失。现问,乙公司应向谁要求承担损失? A.甲公司 B.丙 C.刘某 D.汽车运输公司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民法通则》第43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合同关系,甲公司负有将货物运送给乙公司的合同义务。丙是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丙的行为代表甲公司。丙委托汽车运输公司运输货物,即在甲公司与运输公司之间形成货运合同关系。由于运输公司的原因造成甲公司对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应向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所以A正确。当然,甲公司有权要求运输公司向自己承担违约责任(司机刘某的过失行为由运输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12.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要约,旋又发出一份“要约作废”的函件。甲公司的董事长助理收到乙公司“要约作废”的函件后,忘了交给董事长。第三天甲公司董事长发函给乙公司,提出只要将交货日期推迟两个星期,其他条件都可接受。后甲、乙公司未能缔约,双方缔约没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A.要约已被撤回 B.要约已被撤销 C.甲公司对要约作了实质性改变 D.甲公司承诺超过了有效期间 【答案】A 【解析】《合同法》第17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本题中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要约,立即又发出要约作废的函件,要约作废的意思实际是撤回要约的意思表示,两个函件应当同时到达甲公司,即要约已经被撤回。要约撤回的意思表示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该函件只要由甲公司接收,则意味着意思表示已经到达甲公司,要约即被撤回,至于董事长助理忘了交给董事长,是甲公司内部问题,不影响要约撤回的效力。所以A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35.下列合同中,既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是无偿合同的有哪些? A.保管合同 B.委托合同 C.借款合同 D.互易合同 【答案】ABC 【解析】《合同法》第17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买卖合同是典型的双务合同、有偿合同,所以D不正确。

2020年新编江苏自考自学考试-全国卷-法律专业-真题及答案-00230合同法-历年真题及答案名师精

全国20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合同法试题 课程代码:002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无名合同是指() A.无名称合同C.无内容合同 B.法律无明文规定名称与规则的合同D.无形式合同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 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一规定体现的是() A.适当履行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 B.协作履行原则D.情势变更原则 3.上海某公司与宁波某公司订立一加工承揽合同,由宁波公司承揽加工3万件牛仔裤,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依合同法规定,该合同履行地应在() A.上海某公司所在地C.上海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B.宁波某公司所在地D.宁波某公司指定的地点 4.合同当事人互负债务,且无先后履行顺序之约定,当事人一方可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拒绝对方的履行请求,这被称为() A.先履行抗辩权C.不安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D.先诉抗辩权 5.情势变更的前提,是合同成立后,作为该合同基础的事由发生了合同订立时不能预料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由于主体不合格 C.由于违法 6.合同解除针对的标的是() A.无效合同 C.可撤销合同B.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 D.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 B.有效合同 D.效力待定合同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 ()

A.继续有效C.消灭 B.效力待定D.中止 8.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其依 据是() A.诚实信用原则C.公平原则 B.自愿原则D.平等原则 9.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宗同种类债务,而债务人的履行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 决定该履行抵充某宗或某几宗债务的现象,称之为() A.清偿C.代为清偿 B.清偿抵充D.抵销 10.依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抵销效力的权利,称为抵销权。该权利属于() A.请求权C.形成权 B.抗辩权D.变更权 11.下列有关提存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提存仅具有私法关系的因素 B.提存仅具有公法关系的因素 C.提存既具有私法关系的因素,也具有公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因素 D.提存人与债权人的关系是公法关系 12.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守约方的正确适用方式是() A.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C.适用定金条款 B.适用违约金条款 D.违约金和定金条款一并适用 13.在无权代理的合同中,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进行追认,行使追认的时间为() A.一年C.三个月 B.六个月D.一个月 14.可撤销合同中,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该可撤销合同则转变为() A.无效合同 C.效力待定合同 l5.采取合同保全措施应当在()B.有效合同 D.部分有效、部分无效合同

合同法试题一答案

合同法试题(一) 部门:姓名: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下列合同中,属于要物合同的是:()。 A ?租赁合同B?买卖合同 C ?加工合同 D ?借用合同 2?按照我国《合同法》第33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若合同要成立,对确认书的要求是()。 A?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后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B ?可以在合同成立同时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C ?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D ?可以不要求签订确认书,合同也成立 3.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属于()。 A?为自始无效合同 B.为效力未定合同 C .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D .以上都不是 4. 合同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分担。 A. 履行义务的一方 B .接受履行的一方 C .合同双方当事人 D .协商确定 5. 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 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乙和丙 D.宏都干洗店和丙 6. 在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时,属于要约性质的行为是() A.招标 B.投标 C.开标 D.决标 7. 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贝U “正在出售”的标示 视为()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8. 合同终止以后当事人应当遵循保密和忠实等义务,此种义务在学术上称为后契约义 务。此种义务的依据是() A.自愿原则 B.合法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商原则 9. 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佣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 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 A. 无效 B. 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当事人双方有效 C. 不一定有效 D. 只对一方当事人有效 10.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 A. 双方当事人制作合同书时合同成立 B. 双方当事人表示受合同约束时合同成立 C. 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D. 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时合同成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 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正确答案 未选全或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须经审批机构审批方为生效的合同 有()。 A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C ?涉外贸易买卖合同 D ?技术引进合同 E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合同 2 ?下列情况,属无效合同的有()。 A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B ?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C .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D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E. 当事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 3 .在权利质押中可以质押的权利有(>。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含答案) 本页内容如与考试试卷有出入的,以考试试卷为准;本页试题的题序或选项顺序与考生使用的试卷不同的,以试题选项内容为准。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哪一说法不能成立? A.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B.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C.为中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论前提 D.是建立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 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地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关于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A.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B.在评价尺度上,要坚持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C.在法的作用上,要构建党委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纠纷解决机制 D.在法的成效上,要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统一 3.某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称:“处女座、天蝎座不要,摩羯座、天秤座、双鱼座优先。”据招聘单位解释,因处女座和天蝎座的员工个性强势,容易跳槽,故不愿招聘,并认为按星座招录虽涉嫌就业歧视,但目

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对此,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A.将《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规定直接适用于本案,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 B.根据《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 C.应聘者投诉缺乏法律根据,可对其批评教育或不予答复 D.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证,依据国外相关法律规定或案例,对招聘机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4.关于公平正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人类一切法律都维护公平正义 B.不同的时代秉持相同的正义观 C.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 D.严格执法等于实现了公平正义 5.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各社区实际居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把党建、维稳、综治、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专群结合、各方联动、无缝覆盖”的工作格局,以此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关于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A.社会管理创新主要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B.大调解格局是一种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 C.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同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 6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合同法试卷 (课程代码00230)本试卷共 5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 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 分,共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诺成性合同的是 A、保管合同B定金合同 C、个人借贷合同D融资租赁合同 2、关于合同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本表现为任意性规定,强制性规定很少 B、基本表现为强制性规定,任意性规定很少 C、只有任意性规定,没有强制性规定 D只有强制性规定,没有任意性规定 3、合同履行中,附随义务的产生是基于合同法的

A、自愿原则B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D情势变更原则 4、关于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权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权利否认的抗辩权 B、属于拒绝履行义务的抗辩权 C、属于阻却的抗辩权D属于对人的抗辩权 5、合同法及司法解释对于请求权竞合釆取的是 A、法条竞合说 B、请求权自由竞合说 C、请求权相互影响说D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6、下列关于定金说法正确的是 A、定金合同为独立合同 B、定金合同为实践性合同 C、定金责任效力具有补偿性D定金合同与违约金可以并用 7、下列不具备行纪合同特征的是 A、实践合同B双务合同 C、有偿合同D不要式合同 8、甲厂与乙仓储保管方签订了一份仓储合同,约定甲厂将一批电机存放在乙方,存期半个月,期满后三个工作日内由乙方负责将电机发运至丙厂。乙方由于疏忽,未按期将该批电机运至丙厂,造成甲厂逾期交货,向丙厂支付了违约金8 万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面正确的是 A、乙方应尽快将该批电机运至丙厂但不对8万元违约金负责 B、乙方未能按期发货,应赔偿甲厂逾期交货所支付的8万元违约金 C、乙方只负责仓储保管,不应负责发运货物 D甲厂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履行通知义务而未履行,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9、釆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如果格式条款有异议,应当依 A、提供方的解释 B、相对方的解释

合同法司考题

2015年合同法司考真题 【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2.甲以23万元的价格将一辆机动车卖给乙。该车因里程表故障显示行驶里程为4万公里,但实际行驶了8万公里,市值为16万元。甲明知有误,却未向乙说明,乙误以为真。乙的下列哪一请求是错误的? A.以甲欺诈为由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在此情况下法院不得判令撤销合同 B.请求甲减少价款至16万元 C.以重大误解为由,致函甲请求撤销合同,合同自该函到达甲时即被撤销 D.请求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张某和李某设立的甲公司伪造房产证,以优惠价格与乙企业(国有)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骗取钱财。乙企业交付房款后,因甲公司不能交房而始知被骗。关于乙企业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以甲公司实施欺诈损害国家利益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B.只能请求撤销合同 C.通过乙企业的主管部门主张合同无效 D.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也可以不请求撤销合同而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4.甲公司与15周岁的网络奇才陈某签订委托合同,授权陈某为甲公司购买价值不超过50万元的软件。陈某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反对。关于委托合同和代理权授予的效力,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均无效,因陈某的父母拒绝追认 B.均有效,因委托合同仅需简单智力投入,不会损害陈某的利益,其父母是否追认并不重要 C.是否有效,需确认陈某的真实意思,其父母拒绝追认,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委托合同的效力 D.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但代理权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追认即有效 5.甲与乙签订《协议》,由乙以自己名义代甲购房,甲全权使用房屋并获取收益。乙与开发商和银行分别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和贷款合同。甲把首付款和月供款给乙,乙再给开发商和银行,房屋登记在乙名下。后甲要求乙过户,乙主张是自己借款购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有权提出更正登记 B.房屋登记在乙名下,甲不得请求乙过户 C.《协议》名为代购房关系,实为借款购房关系 D.如乙将房屋过户给不知《协议》的丙,丙支付合理房款则构成善意取得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解析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二解析 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 解析 D项:丢失枪支不报罪、遗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属于不作为犯。所以,D项正确。 A项:根据《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所谓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其义务来源包括以下:(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刑法将不作为犯罪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纯正不作为犯或真正不作为犯,即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二是不纯正不作为犯或不真正不作为犯,即行为人以不作

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所以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须由法律明文规定,不真正不作为犯可以有其他义务来源。所以,A 项错误。 BC项: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应具有以下三项内容:(1)行为人具有作为的义务;(2)行为人有作为的可能;(3)行为人违反了作为义务,造成了构成要件结果的发生。所以,B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 B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 C丙酒后开车被查。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 D丁敲诈勒索陈某。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 解析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项:丙酒后开车,与石某撞车身亡之间,介入了交警指挥不当的因素,而此因素的介入具有异常性,足以中断丙酒后开车的行为与石某

(合同制定方法)综年司考法理学合同法真题及答案

(合同制定方法)综年司考法理学合同法真题及答案

2011年司考法理学、合同法部分真题及答案 壹、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壹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壹说法是准确的? A.本质的同源性 B.彻底的人民性 C.充分的开放性 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 2.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关于这些做法的意义,下列哪壹表述是不恰当的?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壹选项是不准确的?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于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于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4.2011年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结果,30多天收到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壹说法是准确的?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5.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壹项研究成果表明: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则会更见重实体公正,倾向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据此,关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接受方式,下列哪壹说法是不准确的?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壹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合同法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合同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合同法调整的关系有(D )。 A.婚姻关系 B.收养关系 C.监护关系 D.财产关系 2.下列合同中,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的是(A ) A.技术转让合同 B.买卖合同C.租赁合同 D.保管合同 3.我国《合同法》规定属于实践合同的有(C )。 A.买卖合同 B.委托合同C.保管合同 D.借贷合同 4.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D )关系的协议。 A.行政权利义务 B.经济权利义务C.刑事权利义务 D.民事权利义务 5.采取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若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C )。 A.格式条款 B.诚信原则 C.非格式条款 D.法律规定 6.下列合同中,属于要物合同的是(D )。 A.租赁合同 B.买卖合同 C.加工合同 D.借用合同 7.下列合同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A )。 A.赠与合同 B.买卖合同 C.租赁合同 D.承揽合同 8.合同的订立必须要经过(C )两个法定阶段。 A.起草和抄写 B.意思和表示C.要约和承诺 D.协商和谈判 9.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即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它是指(B )。 A.合同当事人完全相同的缔约目的 B.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业已作出了一致的意思表示 C.虽未合意但已有协议 D.当事人对合同的次要条款或者非必要条款业已达成协议 10.甲公司出售一批衬衫,每12件装一个箱,乙公司向甲公司发电报订购1200件,甲公司回电告知单价,并说有充足现货,一个月内保证可以到货。乙公司复电:“此价格可以,但请将12件装一纸箱的包装改为10件一箱的包装。”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电报后没有回电。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及答案

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 受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委托,中国普法网现予公布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本页内容如与考试试卷有出入的,以考试试卷为准;本页试题的题序或选项顺序与考生使用的试卷不同的,以试题选项内容为准。 试卷一 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 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健全透明预算制度。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政府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也应向社会公开。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依法行政要求对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需要的法律及时进行修改和废止 B.透明预算制度有利于避免财政预算的部门化倾向 C.立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规范作用,能为法治政府建设扫清障碍 D.立法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但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 3.某市建立并推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将其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有利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 B.是健全依法决策的重要措施 C.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一种表现 D.可以代替公众参与和集体讨论 4.梁某欲将儿子转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上小学,学校要求其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梁某找到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告之,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18类证明。考虑到梁某的难处,民警仍出具了证明,并附言一句:“请问学校,难道父母有犯罪记录,就可以剥夺小孩读书的权利吗?”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公安机关不再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将减损公民合法权益 B.民警的附言客观上起到了普法作用,符合“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 C.派出所对学校的要求提出质疑,不符合文明执法的要求 D.梁某要求派出所出具已明令不再出具的证明,其法治意识不强 5.某法院在网络、微信等平台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督促其履行义务,不少失信被执行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主动找到法院配合执行。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