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报 Monthly report解读思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六个问题
为了更好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六个
基本问题
文/佟丽华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当今全球范 围内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理解互联网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 的影响?到底什么是未成年人网络保
护?在对基础问题没有形成共识的时 候,不同的人基于不同认识对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提出了不同的立法政策建议, 以致建议是零散的,甚至是相互矛盾
的。为了更好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
作,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未成年人网络 保护的六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扮演了
不同角色。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一个 人际交往平台,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问题,比如欺凌、色诱;互联网也是一
个媒介平台,涉及暴力、色情等危害未 成年人成长的信息问题;互联网还是 一个消费平台,涉及未成年人财产权益 保护问题;互联网更是一个娱乐平台, 未成年人面临着网络游戏的诱惑以及 成瘾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网络相 关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将会变 得更加广泛、
复杂
,
这些问题背后所涉
及的法律也将存在很大差异。公众从自身经验以及兴趣出发, 往往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不同 问题,比如很多人其实是在关注未成 年人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但从立法政
策制定的角度出发,如何全面理解未
成年人网络保护,如何在纷繁复杂的 现实以及法律体系中抓住问题本质, 制定有效法律政策以引领这项事业健 康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讨论
、长
期研究的。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利弊影响未成年人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网
络可以满足他们对于学习、娱乐、交 友、展示自我等多方面的需求。网络有
利的一方面包括:未成年人可以参加网
上培训、课程学习和线上交流指导,网
络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 网络改变了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他
们会运用非线性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并透过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培养了未成年人的创造能力;网
络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和交流模式,未
2019年7月9日至11日,2019(第十八届)中国互联网
大会在北京举行。"花漾搜索"在大会
设量展台,
它是
国内第一款专为青少年定制的搜索引擎。图/本刊记 者李睫摄
成年人足不出户就与世界建立了快捷 联系,能够较好满足他们观察世界、对
外沟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当然,网络带给未成年人的风险 和伤害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未
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网络风险
的防御能力不足,因此,对未成年人身
心造成巨大伤害的网络成瘾、
比传统
性侵行为更为隐蔽的网络性侵、
形式
复杂的网络欺凌、不理智的网络消费
和误导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有害信息等 等,都令很多家长心力交瘁
。
网络带给未成年人的是利大还是 弊大,具体哪些内容和方式更为有利、 哪些内容和方式存在更多问题,通过 哪些立法政策抑弊扬利?这都是需要
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未成年人用网“堵
”还是
“疏”
在当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 政策讨论中有很多严苛的内容,
比如
禁止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或者发布短视 频。
但问题是
,这些禁止条款能实现我
们最初的立法目标吗?
问题似乎并不
是这么简单。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实现 互联网以至物联网化,未来一代的生
活和工作都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
果我们过于强调“堵”,通过各种措施
隔离孩子与网络的连接,
那么必将限
制孩子网络素养的培养。与孩子相关的问题,离开孩子的
50 网络传«5 I 2019.7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离不开现实世界的努力,
将现实
社会的未成年人问题都归咎于互联网,不仅是草率
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全面构建现实世
界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才能有效推进网络保
护制度的发展。
参与是难以妥善解决的。在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孩子的 声音被忽视了。未成年人参与这个过程 的讨论,不仅是他们的权利,也真正关 系到最终能否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相 信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看法存在很大差 异,立法政策制定者要完成使命,不仅 要倾听父母的声音,也要倾听孩子的 声音,在不同主体以及不同声音之间寻 求一种平衡,以找到更为科学的解决 思路。平衡未成年人身份确认和隐私保护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过程中,我国 当前立法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 确定未成年人的身份,在此基础上强 化对其特殊保护。人脸识别、指纹登 录、身份信息等都是加强未成年人网 络保护的必备手段。为了加强对未成年 人的网络保护,我们首先强化了对其个 人信息的收集,这个过程是否就是侵 害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过程?或者说这 个过程是否就埋下了未成年人隐私权 受到严重侵害的风险?尤其是在互联 网公司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成 年人的信息必然被大量外国公司轻易 收集,这是否又会成为影响国家安全 的重大风险?当下,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学 术研究和合规实践的热门焦点,与国 际标准接轨的立法和行业规范是我国 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在强化未
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过程中有效保障其 隐私权,是否必须实现对未成年人的 身份确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 如何寻求身份确认与隐私权保护两者 之间的关系?这将是制定未成年人网 络保护立法政策的难点。平衡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各方责任政府希望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政 策,不仅督促企业承担更多责任,也能 让家长、学校发挥起有效作用;越来越 多的企业在承认自身要承担更多责任 的基础上,也希望政府、家长、学校要 积极履责;面对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的孩子,很多父母手足无措,纷纷呼吁 国家要立法、企业要担责。在这样一项 复杂、全新、艰巨的挑战面前,每一方 都希望其他几方发挥更多作用。但如何平衡各方的主要职责,如 何有效发挥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各 方的正面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未成年人 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站在 不同的视角就会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或 许是一个要长时间讨论和博弈的问题。平衡网络与现实中未成年人保护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与互联 网有着密切关联。一位学者结合当地 法院五年来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分析得出结论,七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 络有关,网络正在成为毒害未成年人的 “电子海洛因”。有的研究认为八成甚 至九成未成年人犯罪受到互联网的影 响。如何看待上述观点?如何看待网 络沉迷、互联网欺凌等问题与现实世 界的关联?我们曾对援助过的100起未成年人
犯罪案件进行分析,70%的涉罪未成年 人未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些甚至 没能小学毕业。这些孩子流落到社会 上,
缺乏父母管教
、学校教育,
滋生了
不良行为,其犯罪又岂止是网络影响这 么简单?所以,网络只是未成年人保护 中的一个问题,虽然将是一个日益重 要的大问题,但绝不是所有问题的症
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离不开现实世 界的努力,
将现实社会的未成年人问题
都归咎于互联网,不仅是草率的,
也是
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只有全面构建现 实世界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体系,
才能
有效推进网络保护制度的发展。
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未成年人网络
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在上述六个问题
中,
有些已经引起关注甚至展开热烈的
讨论,但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们希
望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都来关注 包括网络保护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问 题,以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上,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
。
|Q
(佟丽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
中心主任)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