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创面的治疗与修复

骨科创面的治疗与修复


一、创面的换药——敷料
1.
现代伤口敷料-分类
交互式伤口敷料
内含具有超效吸收的丙烯酸酯聚合物,被林格氏液激活后,连续 24小时释放林格氏液,持续、主动、强效清洁伤口,适用于所有 开放性伤口(除狭深伤口),包括感染性伤口及愈合各期,尤以 清创期为佳
2.
银敷料
银离子可以直接杀死细菌,控制伤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去除 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是一种理想的抗感染敷料
刺 激
减少了传统换 药的次数和抗 生素的使用; 减轻病人的经 济负担
肉芽组织的生长、 促进血液循环

毒性、组织刺激性、免 疫活性、皮肤致敏性
阻 止
外界细菌的进入
•大面积皮肤缺损 •撕脱伤、脱套伤 •骨筋膜室综合症 •肌腱外露或骨外露 •慢性骨髓炎合并创面经久不愈合 •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
• 对植皮区的保护 • 糖尿病性溃疡 • 陈旧性烧伤创面 • 新鲜的烧伤创面 • 褥疮
Musculocutaneous island flap with vasonerval pedicle
点 线 皮瓣设计
Design of the flap
旋转轴 轴心线
Point-axis to transfer flaps Line- axal line of the flap
面 弧
血供范围
nutritional vessel can supply
直接皮血管
肌皮血管
肌间隔皮肤血管
皮肤
Skin
皮下组织 Subcutaneus tissue
深筋膜
fascia profunda
肌肉 muscle
筋膜皮瓣 Fasciocutaneous flap
筋膜皮瓣 Fasciocutaneous flap
筋膜皮瓣 Fasciocutaneous flap
一、创面的换药——敷料
1.
现代伤口敷料-分类
交互式伤口敷料
内含具有超效吸收的丙烯酸酯聚合物,被林格氏液激活后,连续 24小时释放林格氏液,持续、主动、强效清洁伤口,适用于所有 开放性伤口(除狭深伤口),包括感染性伤口及愈合各期,尤以 清创期为佳
2.
银敷料
银离子可以直接杀死细菌,控制伤口感染,加速伤口愈合,去除 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是一种理想的抗感染敷料
一、创面的换药——原则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能离床的病号一律在换药室换药,不能离床者需在床边换 药,换药应避开打扫病室卫生、晨间和晚间护理、治疗、 休息和开饭时间 换药时要求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Leabharlann 一、创面的换药——原则
3.换药间隔时间

要依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而定,过于频繁的换药会损伤新生 上皮和肉芽组织 清洁的伤口换药次数可减少
三、自体皮肤移植技术
1.表层皮片
又称表层刃厚皮片,平均厚度0.3mm左右,它包含皮肤的表层及 少量的真皮乳突层 特点:真皮含带少皮片菲薄,易于成活,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力, 容易切取,供皮区不受限制,愈合迅速。缺点:弹性差,易于挛 缩,不耐磨擦,色泽深暗,外形不佳。 主要用于肉芽创面,大 面积烧伤及撕脱伤皮肤缺损的覆盖
二、 VSD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

1992年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发明 1994年裘华德教授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并创 造性地应用于骨科及普外科 概念: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 行负压吸引的技术


优点
去 除
细菌培养基和毒性 分解产物




植皮后用VSD法加压打包,负压状态需要维持12-15天
VSD的并发症
VSD材料干 结变硬
引流管堵塞
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
1
负压源的正常值-0.017Mpa至-0.06Mpa
2
3 4
VSD材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 48小时内VSD材料是否干结变硬 引流管是否被受压或折叠,是否被引流物堵塞
四、皮瓣修复技术
皮瓣类型




随意皮瓣 Random flap 筋膜皮瓣与筋膜瓣 Fasciocutaneous flap and fascia flap 轴形皮瓣(或穿支皮瓣) Axial flap 肌皮瓣与肌瓣 musculocutaneous flap and muscle flap 游离皮瓣 free flap
Range-extent to which the
旋转弧
Arc-boundary that the flap can reach
轴型皮瓣
轴型皮瓣
肌皮瓣
肌皮瓣
肌皮瓣
肌肉皮肤蒂肌皮瓣
Musculocutaneous flap with musculocutaneous pedicle
肌肉皮下组织蒂肌皮瓣
Musculocutaneous flap with musculosubcutaneous pedicle
血管神经蒂岛状肌皮瓣

引流管堵塞

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10-15 分钟,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 接通负压源,如有必要需要多次操作, 甚至更换VSD材料
VSD材料鼓起看不见管形


常见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 异常,引流管被病人体重压迫、折叠处 最常见的漏气部位 引流管系膜处 三通接头连接处 边缘有液体渗出处、皮肤皱折处 无序贴膜导致膜与膜之间有“漏贴空白”处
三、自体皮肤移植技术
3. 全厚皮片
此皮片包含表皮与真皮全层,但不带皮下组织。全厚皮片的实际 厚度,随年龄、性别及身体不同部位各异。全厚皮片柔软而具弹 性,收缩性小,耐磨与持重,皮色、纹理、质地近似正常皮肤, 外形及功能也较好。主要修复面部及功能部位(如关节周围,手 掌,足底等)的皮肤缺损。缺点是对供皮区条件要求较高,感染 创面及瘢痕较多血循环较差的部位,不宜成活。另外,供皮区不 能自行愈合,多用其他部位刃厚皮片移植
伤口有渗出、出血征象者;引流液、渗出液、血液湿透敷料者
原有敷料移动或脱落者,或因消化液、便液等污染伤口敷料者 术前需要清洁创面和消毒皮肤者 需要观察和检察局部情况者
一、创面的换药——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换药者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才能开始换药 设专一的换药室进行一般的伤口换药 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感染的敷料要焚烧 先换清洁伤口,其次是污染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最后换需消毒 隔离的伤口 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 感染的伤口,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4.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它除包含表皮层及全部真皮层外,还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及少许皮 下脂肪,也有称其为血管网皮片。此皮片始用于1979年,由日本 人冢田贞夫首先创用。优点,如果移植成活,其外形、色泽、质 地与功能,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缺点:移植条件和技术要求很 高,成活率不够稳定,因而限制了这类植皮方法的推广应用范围

3.
现代伤口敷料-分类
敷料
为海藻酸和钙离子的混合物,与伤口渗液、渗血接触后形成光滑凝 胶,保护创面,并有效促进伤口愈合
4.
泡沫敷料
多数由水分子材料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覆盖一层聚氨酯半透膜。 高度的渗液吸收能力,高效的渗液管理能力,高度的亲水材料, 减少伤口粘连的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泡沫垫缓冲外界压力
2.中厚皮片
平均厚度为0.3~0.6mm,根据所含真皮层的厚度,又分为薄中厚 皮片和厚中厚皮片两种。前者约包含真皮1/3厚度;后者可达真 皮厚度的3/4中厚皮片的优点含有较多的弹力纤维,收缩力小,能 承受压力和耐磨,抗感染能力强,外观及质地较好,供皮区还能 籍以 毛囊、皮脂腺、汗腺上皮的生长而自行愈合。在整形外科 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各关节功能部位的皮肤移植
Identity
Creativity
5
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及量,1小时血性液体不能超过200ml。
VSD材料变干结变硬

如前48小时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生 理盐水,浸泡VSD材料使其重新变软,然后再次接 通负压,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入,有可能通过贴近 材料时,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的位臵,这时需 要重新用半透膜密封漏气处 若48小时之后变硬,引流管中已无引流物持续流动, 此时可以不做处理
一、创面的换药——敷料

5.
现代伤口敷料-分类
水胶体敷料
为采用密闭保湿原理,亲水CMC微粒与伤口渗出相接触作用, 创面表面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体,持续营造湿润环境,不与 创面粘连
6.
水凝胶敷料
多为高含水量的亲水性聚氨酯聚合物,自动调节伤口的湿润度,有 少量吸收渗液的能力,不粘伤口,容易去除
一、创面的换药——敷料
一、创面的换药——特殊伤口换药
1.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 感染的特点:脓液呈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 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及坏死组织 方法: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也可用0.1% 庆大霉 素、1%磺胺嘧啶银湿敷。创面小的也可以10 %水合氯醛 2.植皮手术 (1)供皮区创面: ① 若敷料湿透,外可加敷料包扎 ② 若术后无渗出或不良气味,一般可在术后2周更换敷料 ③ 若换药时敷料与创面粘贴较紧,表面较干燥,不要强行揭开,仅 更换外层敷料即可,3-4周后可自行脱落,换药后仍需加压包扎, 以防局部淤血 ④ 供皮区有感染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无菌切口,一期愈合的伤口一般在术后2-3天更换敷料一 次,无感染征象时可直接至预定拆线日期
分泌物多,感染重的创面,应增加换药次数,每日1-2次, 必要时可随时更换

一、创面的换药——局部常用药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