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一.外国文学部分㈠《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表现主义)【故事情节】小说描写了受压抑的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受的冷遇直至绝望而死的悲剧。

【主题思想】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最终被亲人抛弃。

【艺术特色】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整体荒诞情节中适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写法。

㈡《墙上的斑点》(英·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故事情节】主人公看到墙上斑点以后引发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发现,那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

【主题思想】作者正是通过描述小说中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①心理小说: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强调“内心真实”。

②结构形式;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

㈢《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荒诞派戏剧)【故事情节】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他们并不清楚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

他们莫名其妙等了一天,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又等了一天,戈多依然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下去。

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人物分析】爱斯特拉冈、费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迷离恍惚,浑浑噩噩,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形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礼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丧失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自下而上状态的写照。

【艺术特色】戏剧的荒诞性:①尔缺逻辑的剧情;②凋蔽的舞台形象;③支离破碎的戏剧语音。

㈣《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情节】课文为《百年孤独》第一章,主要写了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交往。

【主题思想】《百年孤独》描写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思地亚家族的兴衰与马贡多由开拓,繁荣到再次毁灭的历史,反映了拉丁美洲长期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拉美人孤独、阴暗的心境,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人物形象】①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具有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代表着马贡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乌苏拉:她是一个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女子形象,是马尔贡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维护者,她意志坚定,疾恶如仇,是家族的守护者。

她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艺术特色】①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奇幻与现实相交织。

②叙事角度,追忆成侧叙视角,作家以俯视整个布恩地亚家族命运的姿态,向读者讲述一个已然逝去的故事。

㈤《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契诃夫)【人物形象】别里科夫:封建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是一个害怕变革、思想封闭、胆小多疑,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既可恶又可悲的知识分子形象。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一个因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抗拒,为不受外界影响而把一切都装在套子里的小人物别里科夫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生活中的“套子”的思考【艺术特色】夸张与讽刺的手法㈥《项链》(法·莫泊桑)【人物形象】小说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使人物的境遇更显悲惨,主题更显突出。

通过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等一系列情节,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

【主题思想】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必然的可悲命运。

小说通过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的价值观。

【艺术特色】作者运用精巧的构思布局来彰显主题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来塑造玛蒂尔德的形象。

㈦《守财奴》(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葛朗台,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情节】围绕女儿的继承权展开,先对女儿巴结、诱哄,可一到家,看到梳妆匣上的金子却野蛮凶狠,太太一死,又对女儿温柔的荒唐,哪知女儿对这几百万的遗产根本不放在心上,却很看重与查理的爱情。

【艺术特色】①情节丰富多彩,巧妙发展;②意味深长的讽刺。

㈧《罗密欧与朱丽叶》(英·莎士比亚)【主要内容】描写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当时英国社会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悲剧意义及现实意义】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念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

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的家族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对当时的反封建斗争起到了配合作用,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艺术特色】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中国古代文学部分㈠《柳毅传》(唐·李朝威·传奇小说)【故事情节】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

(课文节选至此。

)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

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

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①龙女:在全文里,龙女是一位温柔美丽、重情义、有主见的妇女形象。

她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婚姻,这是由“父母配嫁”的包办婚姻造成的,因此她对于婚姻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当父亲让她再嫁给“濯锦小儿”时,她坚决不肯答应,而一心要嫁给柳毅。

因为柳毅于她有搭救之恩,而且他的那种侠义精神、刚直人格让她倾慕。

②.柳毅: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③钱塘君: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钱塘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

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思想内容】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艺术特色】①富于想像。

②情节波澜起伏。

③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㈡《促织》(清·蒲松龄)【内容主题】《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

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①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②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㈢《林黛玉进贾府》(清·曹雪芹·《红楼梦》)【情节及主题】《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

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①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②故事情节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③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本回有三个第一次:第一回介绍典型环境;第一次介绍书中主要人物;第一次写宝黛相会,【人物形象】林黛玉:封建贵族少女。

自尊、细心、敏感,聪明懂礼、小心谨慎,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贾宝玉: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

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

王熙凤:封建贵族家庭的管家女主人。

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艺术特色】《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贾母顺情节发展需要而出场。

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贾宝玉的出场是寓褒于贬,欲扬先抑。

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主题思想】通过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及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故事前因】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

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

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

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

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人物形象】林冲:个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奔向梁山的英雄人物。

他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

【艺术特点】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㈤《失街亭》(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开端,以马谡拒谏为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结局。

【主题思想】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执法严明、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揭示了一条颇有意义的教训,即主观自恃的思想作风危害极大,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关键时刻的失败,会直接导致战役的失败;告诉人们:一地之失,影响全局;一人有差,危及全军。

【人物形象】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分明,他既重情义,又讲原则,执法严明,严于自责,不徇私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