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建设思考题(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思考题(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建设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 狭义: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即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而不包括其他因素 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2.如何划分信息资源,特点与类型(文献、数字化)

3.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数量急剧增长,载体形式多样 内容重复交叉,分布广泛分散 信息繁杂无序,价值差异明显 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 信息成为资源,竞争共享并存

4.试述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性。 数字化信息的生产、组织、加工、存取等工作,不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所能涵盖的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所关注的主要是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中,读者获取信息却不一定依赖实体馆藏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是无力解决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问题的 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信息资源建设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信息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远距离获取,为人们利用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重要保障 信息资源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1.试述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导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的理论依据 系统的有序性原则为信息资源组织提供的理论指导 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协调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2.试述布拉德福定律及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某一学科文献在期刊上载文量的多少,是随着该期刊与该学科的关系疏密程度发生增减变化的。关系越密切,载文量越多,期刊的种数就越少;关系越疏远,载文量越少,期刊的种数就越多。按专业文献载文量多少,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三个区域,大约是该学科所发表文献总数量的1/3,而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成几何级数分布。其中,第一个区域为核心区,第二区域为相关区,第三区域为边沿区。1:n:n2 在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中,确定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有限的经费获得高质量、使用率高的文献信息;应用布氏定律,确定合理的藏书规模,规划馆藏文献布局。

3文献半衰期、普赖斯指数、文献老化原理对信息资源建设有何意义 文献半衰期: 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或出版的。 或: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普赖斯指数: 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意义: 为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4.试述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念 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资源建设始终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的利用 信息资源建设既要重视“拥有”,也要重视“存取” 信息资源共享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个过程 5试举例分析实用性原则的要求 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联系三大类图书馆实际加以说明。) 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

6.为什么要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如何体现系统性原则 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性 知识载体形式的系统性 用户需求的系统性 如何体现: 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基于知识内容的要求 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基于载体形式的要求 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基于用户需求的要求 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保存与传递文献的系统性

7.为什么要追求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化、特色化原则的内容、要求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的要求 ;图书馆的特殊需要 学科、专题、地方、文献类型特色 对信息资源数量的要求;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对信息资源类型的要求;对重点藏书及核心期刊的要求

第三章 1.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实体馆藏——实体馆藏+虚拟馆藏 对馆藏资源获取资源的影响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评价标准: ①对资源数量的评价 ②对资源质量的评价 ③对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价 对信息资源保障方式的影响 (1)自给自足联合保障 (2)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保障以网络为平台的保障 对馆藏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影响 (1)如何合理安排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即拥有与存取的经费比例。 (2)从单纯的购买资料的形式,转变为购买、租借、联网检索等相结合的形式。 (3)传统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的投资价值基本上是转移到实体的文献上,而在网络环境下购书经费除转换为实物形式外,将越来越多地转换为服务形式。 2.国家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对信息资源建设发挥着哪些作用 图书馆作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信息载体集散中心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必须因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学科结构的优化 2)等级结构的优化 3)时间结构的优化 4)载体类型结构的优化 必须建立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3.试述我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推动作用 党和国家、政府制定的有关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及具体的规划、措施,对信息资源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两个“黄金时期”政策的推动作用。 直接指导作用 图书馆事业是国家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有些是直接针对图书馆事业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调节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关联的整体,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其他事业发展协调,与国家整体发展协调。信息资源建设与经济建设及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关系,这种关系必须用政策来协调。

4.信息资源建设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如何平衡个人与图书馆利益 翻印或影印外国出版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如果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影印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不是因为保存版本的需要,而是用以提供借阅,则构成侵权。 文献复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在使用复制手段收集文献时,如果并非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而复制,或者复制他馆的各类文献以增加馆藏,就会构成侵权。 采购非法出版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如果不通过正当途径购买,且明知是非法出版物(如盗版图书、盗版光盘等)而采购入藏,应视为一种间接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数字化馆藏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文献数字化实质是一种复制行为。数字化权实质上就是复制权,而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重要的经济权利。 数据库建设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就数据库建设而言,图书馆作为数据库的生产者,也有如何合理使用他人享有的著作权作品的问题。如果要建立的是非商业性数据库,如为教学科研目的而建的数据库,可以将作品全部输入该数据库,但如果要建立的是商业性数据库,那么只能将作品的一部分输入数据库. 下载网络资源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下载时应考虑其知识产权问题:①版权人明确宣布不允许下载的作品及其片段,他人不可下载;②下载的目的、数量与对版权作品销售市场的影响。根据版权原则,下载他人作品一般只能供本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可有商业上的目的,也不可对版权作品的潜在销售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是商业上的使用必须向版权人支付许可使用费。 5.国内外文献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图书馆藏书来源广泛而丰富,但文献选择的难度加大; 图书发行渠道多而无序,图书馆文献采集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大; 出版形式多种多样,文献采集质量难以控制 ; 书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了图书馆经费短缺。

第四章 1.什么是信息资源政策、特点 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就是人们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策略、措施、对策等。 中介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变通性

2.信息资源政策作用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宏观指导 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标准和规范 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依据

3.信息资源政策内容 图书馆所服务的地区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和图书馆任务的分析 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规划;印刷型文献的采访政策 数字馆藏建设政策;书刊交换与接受赠书政策 经费分配政策;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4.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学科构成是信息资源结构最基本的要素。 等级构成图书馆根据文献内容的水平程度及读者需求的不同层次,相应地划分出若干层次的收藏级别,并规定各级别所应达到的收藏目标。 时间结构是信息资源新颖程度的标志。 文种结构是信息资源满足需求能力的标志。 文献类型结构信息资源多样化、复合化的标志。

5.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包括了哪些具体政策 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信息资源布局政策 经费与投资政策;文献收集政策 书目信息报导政策;文献传递政策 技术支持政策;管理政策

6.制定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 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连续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