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三点思考摘要: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今年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全国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
本文从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会有利于京剧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利于为传统文化艺术振兴探路等方面探讨了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从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曲目选择以及以往的成功先例、国家的政策支持、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建议。
初步回答了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行不行,京剧如何走进中小学课堂等三个疑问。
Abstract:Outstanding cultural heritage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year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of the Beijing Opera music curriculum, and in the 1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the election of the 20 pilot school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king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Beijing Opera, is conducive to good training students the art of cultiv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ulture Pathfind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eking Opera in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lk from the Beijing Opera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into the repertoire choice and the success of past precedent, the state's policy suppor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aspect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opera into the classroo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eacher force, and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he feasibility proposal. Responded to the Beijing Opera needs to be walked into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classrooms, and the Beijing Opera will not enter the classroo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lassroom into the Beijing Opera to the three questions.关键词:京剧,传承,中小学课堂,思考Key words:Beijing Opera,heritage,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classroom,Thinking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雄居首位,是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
但随着现代艺术、现代传媒的发展,作为传统艺术的京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它的传承陷入了危机。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改善这种状况,教育部对此也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
今年初教育部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并在全国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
本文从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行不行,京剧如何走进中小学课堂三个方面浅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戏曲既是综合类的文学,又是综合类的艺术,因而它是最典型、最集中的文学和艺术的综合概括。
这种形式和艺术的综合性使其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发挥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美感培育的重要作用。
京剧文化不仅是美育教科书,它的剧情、唱词、唱腔、脸谱、表演和舞美,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净化;京剧文化还是德育教科书,它是一种寓道德、情操、审美、教育于娱乐的艺术形式。
所以,京剧要不要走进中小学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必要性和必然性三个方面去讨论。
1、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1)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京剧的传承正如一位艺术大师所说,如今对一些剧种的保护,更多注重了舞台上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台下观众的培育。
其实,只有观众群扩大了,表演者才能有服务对象,传统戏剧艺术才能重返青春,实现真正的繁荣。
因此,在当今京剧受到较大冲击、传承陷入危机之时,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从根本上解决了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有利于京剧的传承。
(2)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京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走进课堂,大大丰富了中小学生艺术课的内容,也符合当前新课改推进综合艺术课程的理念。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课程过渡。
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本身就包含了音乐和体育课的内容,它的舞台、服装又属于美术课的内容。
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这门综合课程,感受和体验艺术之美,然后自己去创造艺术之美。
(3)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有利于为传统文化艺术振兴探路京剧是集大成者,它集合了众多地方戏曲的优点。
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为其他传统文化艺术振兴探路。
如浙江的越剧、上海的沪剧、河南的豫剧、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花鼓戏等都是优秀的剧种,若是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试点成功,则会为其他样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好的经验,使得它们也有可能得到保护和传承。
2、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1)京剧艺术的辉煌历史有必要得到延续近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的努力,京剧艺术已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深厚实践积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艺术瑰宝。
纵观二百年来京剧艺术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说京剧的历史是一部不断适应社会审美发展变化的变革史,是一部京剧艺术家们不断追求完美艺术形象、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发展史和创业史,这样的辉煌历史极有必要得到延续。
(2)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有必要得到传承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中,影响遍及全国,名流辈出,剧目繁多,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剧种。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这些优秀得演员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同时,在京剧的音乐上也形成了极其鲜明的传统特色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这包括:①留下了一大批著名并优秀的、久传不衰的流派唱腔;②生、旦、净、小生、老旦各自形成不同的唱法和演唱风格,具有一定的类别、年龄特征;③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的唱腔布局、唱腔转接、板腔选择的标准和程式;④形成了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为主的“文场”唱腔伴奏体系,对唱腔起着引、承、托、帮的作用;⑤拥有一套多功能的“武场”打击乐,以及弦管乐。
打击乐既是武打戏中的主要伴奏手段,也是唱、念、做、打表演节奏连贯及制造舞台气氛的重要陪衬。
另外,京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流传较广的有《霸王别姬》、《群英会》、《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剧目,这样的辉煌成就极其有必要得到传承。
二、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行不行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这一举措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其中有很多的支持者,但也不乏持异议者。
但是无论是哪种观点,争议的背后都是人们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但是不管怎样,借此机会了解、熟悉一下这种泼墨山水般的神奇艺术形式,对广大参加试点的青少年来说,是一番体验与感受,更能增加他们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这样,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能力,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1、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可行性(1)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曲目选择的可行性这次课程中选的15首曲目,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唱的;也有念的。
低年级的曲目以现代剧为主,离时代不远,而且琅琅上口、不难学习,比如一年级的《报灯名》,可能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种亲切感。
年级越高,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水平,曲目就偏向复杂和传统,这样更容易理解背景。
这种安排很适当。
另外在教育部目前框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中,现代京剧唱段数量占据了近2/3,如《穷人的好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智斗》等。
现代京剧剧情容易理解,易学好唱,现代京剧在音乐上浅显易懂,也因此易学好唱。
传统京剧曲目确实有其独特的韵味,但如果学生从未接触过京剧,恐怕很难接受,从学生的角度看,现代京剧曲目无疑是最合适的。
现代戏音乐在相当程度上经过了西方音乐思维的改造,在技术上和表现方式上,它更接近于我们现有的中小学音乐课程。
现代戏音乐创作的思维放弃在流派上的发展,所以它在音乐上趋于浅显易懂,也因此易学好唱。
从这个方面看,它们当然比传统京剧更适宜于中小学音乐课。
(2)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以现代戏为主的可行性京剧现代戏突破了戏曲音乐的“程序化”、“类型化”,从根本上摆脱了“一曲多用”的弊端,为唱腔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宽广的空间。
它淡化唱腔方面“炫技性”手法,转而以口语化、平和、自然的唱腔来表现任务的内心世界,一时间类似于《沙家浜》中的《智斗》的一大批具有“群众化”品味的唱段,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
它参与音乐创作、改编的音乐家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在创编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人物“主题”、“主导动机”等音乐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