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订立和履行中的法律问题
摘要: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保证合同的正常运行以及给合同划定范围,让合同保持在一个权力义务对等,并且不危害到社会其他利益。在合同法的订立与履行中,要注意每一个问题。一份完善的合同,能使合同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合同主体、担保、诉讼时效
1合同主体
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合同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因此依法应具有相应的缔结合同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订立合同的主体主要有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不同的主体资格在签订合同时,审查的方向应有所不同。
1.1合同主体为自然人:
法律依据自然人参与民事活动能力的不同,将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以自己名义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二、十三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自己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他民事行为如不征得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或事后认可,就可能会成为无效行为,并最终影响当事人利益的实现。
1.2合同主体为法人或其他组织
合同是主体双方的合意。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表意行为只能通过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代理人来实施和完成。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依照法律或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其具有对外签订合同的能力,而无须另行授权。因此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以法人或其他组织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依法认定有效,并最终由法人和其他组织承担责任。依据《合同法》第50条“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的规定,除非证明合同相对人恶意签订合同,否则该内部限制并不能阻碍合同的生效及法人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2合同担保
为使合同履行更顺利,合同主体经常在主合同之外再签订一个从合同,即担保合同。我国《担保法》规定五种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和留置。
2.1保证担保注意事项:
2.1.1审查保证人是否具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2.1.2下列单位不得作为保证人:
国家机关;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
2.2抵押担保注意事项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
不动产抵押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才有效。
2.3定金担保注意事项:
“定”字一定不能写成“订”字,否则得不到法律保护;
定金条款以定金的交付为成立要件,如果仅有约定但没有实际支付定金,则该担保方式不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部分无效。
3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不过,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实践中在诉讼时效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当事人没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而是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却没有留下充分的证据,例如通过打电话、当面催要等方式,一旦发生纠纷债务人不承认权利人主张过权力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 的证据规则,当事人不能提供主张权利的有效证据,法院只能判决权利人败诉。
因此权利人主张权利时,一定要留下充分的证据,可使用下列方式:
1、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要求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
2、以发送信件(例如特快专递)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
3、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可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
4、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仲裁或申请有关部门调解。
总之,加强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多方位考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又好又快的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曾宪义,王利明.<合同法>第三版[M].中国人名出版社,2009:37-61
[2]徐学习.合同签订及履行[J].新浪博客,2010-04-12
[3]百度知道.词条[DB/OL],/view/1809261.htm
[4]赵德铭.合同成立与合同抗辩[N].法律科学,1994(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