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历史试题

抗日战争历史试题

抗日战争复习试题(满分6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右图火花反映的时代意义是()A.警钟长鸣,勿忘国耻B.时光荏苒,日新月异C.民族革命,曙光普照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3.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③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④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4.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爆发D.台儿庄战役胜利5.“在近代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6.小明准备本周办一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选项中不可能选用的史实()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渡江战役D.南京大屠杀7.1938年,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完成对日军的包围,并发动全面反攻,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徐洲会战C.平型关战役D.淞沪会战8.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

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A.红军长征胜利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下列关于中共七大叙述错误的是()A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B通过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D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0.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七.七事变②百团大战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西安事变⑤诺曼底登陆⑥中共七大召开A.④①②③⑤⑥B.④②⑤①③⑥C.④③②①⑥⑤D.①⑥④③⑤②1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立法的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体现了()①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要增强民族凝聚力④勿忘国耻,爱好和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 血洗了近代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 (12分)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向中国发起了两次侵华战争。

材料一材料三(1)补充完成材料一中①②③④(4分)(2)请你为材料二拟一个图片说明(可以是一句话,但不能与图片的原文相同。

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也可以是一段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炼、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无论是“一句话”还是“小短文”,都必须反映图片的基本内容或内涵)(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两次战争的不同结果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14. (10分)某班将于2015年5月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小希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

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材料三“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土,没有妥协的余地。

”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

王毅指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扣国际公理的底线。

日本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通过什么事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之巨祸”指的是哪场战争。

(2分)(2)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4)请你为这次班会拟一个活动主题(即主题班会的名称)(要求题目简洁、观点鲜明)。

活动结束时,请你在“留言簿”上写上你的“活动感言”。

(4分)15.(14分)2015年5月是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应铭记历史,警惕战争材料一(1938年)慕尼黑的妥协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

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

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摊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瓮中之鳖。

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作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

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材料三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

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1)材料一中“慕尼黑的妥协”是什么政策的体现,它是否真正带来了和平,请以中国为例谈谈该政策的影响。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定?(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4分)(4)“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1 A 2 B 3 C 4 B 5 D 6 C 7 A 8 C 9 A 10 A 11 D 12 C综合题:13题(1)①甲午中日战争②1931.9.18 ③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④1945年9月(4分)(2)学生的回答与图片内容或内涵相符,且言之有理即可。

如“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日斗争”“坚决抗日,保家卫国”。

短文要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晰、观点鲜明,短文具体示例略。

(2分)(3)《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加深。

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以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洗雪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6分)14题:(1)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

(2分)(2)南京大土屠杀;日本的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两枚原子弹等(2分)(3)历史、领土问题。

(2分)(4)活动主题名称如“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等。

活动感言如: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名称2分,活动感言2分)15题:(1)绥靖政策;没有,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纵容,中国东北三省沦亡,助长了日本侵略野心,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其它国家也遭到了法西斯侵略。

(4分)(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雅尔塔会议。

(4分)(3)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民族贡献。

(4分)(4)启示: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团结可以战胜一切敌人;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