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产业结构分析报告一、盘锦概况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山县(原隶属于营口市),设立盘锦市(地级),直属辽宁省。
盘锦市辖两个区、两个县,即: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
地处北纬40°40′~41°27′,东经121°31′~122°28′之间,东界辽河与鞍山市连接,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北部与锦州市接壤,西南滨渤海。
境域南北端最长87公里,东西最宽105公里,总面积3 959平方公里。
总人口139.25万人(2011年)。
(一)气候特点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
年平均气温9.2℃,年均总降水量651.0毫米,年均总日照时数为2725.9小时。
全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最多风向为南西南风。
土壤在11月中旬开始冻结,下旬封冰;解冰期在3月上旬,4月上旬化通。
全年无霜期204天。
终霜为4月上旬,初霜为10月中旬。
(二)自然资源由于盘锦地处河海交汇处,且气候相对较为温暖,故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及各色动植物资源,盘锦更以盘锦大米闻名全国,号称“关东的鱼米之乡”。
1、土地资源盘锦市土地面积共407,100公顷。
2010年耕地面积15.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03%。
其中:水田13.4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5%);旱田2.4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4.10%)。
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11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5.13万吨,其中水稻产量96.74万吨。
盘锦大米闻名于国内外,是盘锦市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盘锦市尚有2万多公顷土地可以开垦利用,沿海滩涂逐年伸延,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2、矿产资源盘锦市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硅藻土· 硅藻泥煤硫等矿藏。
2000年底,辽河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亿吨,天然气1784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的总储量的10%。
辽河油田也是全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特种油生产基地。
已开发建设32个油气田,已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等12个油气生产单位。
原油稳定装置处理能力600万吨/年。
2002年生产原油1 351万吨,天然气11.31亿立方米。
原油品类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
年处理天然气5.62亿立方米,为石化工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资源。
在盘山县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东郭,地下埋藏着盐卤资源。
深度60米~100米,盐卤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开采360万立方米计算,可开采数百年。
在晒制的原盐中,氯化钠含量在95.5%以上,质量达到海盐特级品标准。
3、芦苇资源盘锦市苇田收割面积55,608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左右,列世界之先。
主要分布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地段的辽滨、赵圈河、羊圈子、东郭4个苇场和新生农场苇田大队。
主要用于造纸原料,占辽宁省芦苇总产量的50%以上。
自1960年始,加强对芦苇生产的管理,变芦苇的自然生长为人工科学培育。
仍有近万公顷的沼泽荒滩可开垦成苇田。
4、水产资源盘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万公顷,鱼、虾、蟹资源蕴藏量约4万吨~5万吨,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
其中3米等深线以内沿岸浅海水域约1.9万公顷,海贝类蕴藏量约2.7万吨。
滩涂面积3.92万公顷,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对虾、贝类。
其中,可用于养殖对虾的面积1.34万公顷,可用于贝类养殖的面积1万余公顷。
素有“盘锦文蛤库”、“渤海金滩”之誉的大洼县二界沟蛤蜊岗资源面积0.77万公顷,号称“天下第一鲜”——文蛤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是辽宁省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
淡水水域15.3万公顷,水中浮生物、水生植物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近年稻田养殖独具特色。
2010年,水产品产量27.69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1.82万吨。
5、草原资源盘锦市有优质草场0.4万公顷,分布于石山种畜场和盘山县大荒农场。
主要饲用植物40余种,载畜能力可达2.7万头混合牛。
在0.8万公顷河滩地中,大部分可改造成季节性草场,另有0.47万公顷水面可放养水生植物,大量的稻草和农副产物可供牲畜饲用。
6、海藻泥与硅藻土资源海藻泥与硅藻土资源丰富,一级硅藻土资源全球占有率27%是我国硅藻土与海藻泥储藏第一大矿区。
储藏量5000万吨位于红海滩与二界沟之间,硅藻土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
全球储藏量20亿吨,中国主要分布于盘锦市与白山市。
(三)人民生活盘锦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年轻城市。
由于资源丰富,因而人民生活富裕。
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人均GDP达到81,867元,位列全国第19位(见表1)。
表1:2011年全国各城市人均GDP排行注:黑体为预计数。
出处:根据百度贴吧整理。
二、产业结构及调整盘锦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因而又有“油城”之称。
建市以来,国民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中又以石油天然气采掘业为主。
十・五末期的2005年,盘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44.3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达到318.79亿元,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1.74%(最高峰值为2000年的76.80%)。
而第二产业中采矿业就达到241.56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54.36%。
原油产量在1995年达到1552万吨以后,开采量逐年下降,2010年跌破1000万吨,只有950万吨。
天然气产量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18万吨以后,逐年下降,2010年只有8万吨。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伴随着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下降,盘锦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谋划如何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
经过积极争取,2007年,盘锦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从而使盘锦的发展战略更加明晰,即在积极稳定油气采掘业的同时,确立了石化及精细化工、化工(塑料)新材料、石油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以及以旅游、商贸和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等6大重点接续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
(二)转身向海,全面转型早在2005 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就提出了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的开发开放战略。
盘锦作为“五点一线”的节点城市,位列其中。
2009年,以“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为基础提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让昔日“身在海边不识海”的盘锦,抢抓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盘锦提出了“转身向海、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空间开始由“内陆”转向“滨海”,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了“一核、一带、一轴、多点”*的战略布局,同时大力建设盘锦港及疏港铁路,打通连结东北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通道,使盘锦成为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最近出海通道。
本着“以龙头项目为核心,强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大力发展‘高、新、奇、特’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在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推动下,盘锦6大接续产业初具规模,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2010年,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366亿多元,首次超过油气采掘业(351亿元)(见表2)。
设备、机械制造业的产值,也由十・五末期的2005年的14亿多元,一跃达到2010年的219亿多元,增长了近15倍。
塑料制品业也由2005年的1.6亿元,上升到34.64亿元,增长了20多倍。
(见表2)。
表2:2010年盘锦主要工业企业数目及产值“十一五”时期,盘锦非油气采掘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49.6%提高到78.4%,经济对采掘业的依赖程度不但降低。
2011年,盘锦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跃居全省第一位,成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三)主要工业企业、园区及盘锦港在高速增长的十一五期间,龙头企业的带动,以产业集群式发展为目标整合的产业园区以及建设中的盘锦港,为盘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盘锦的主要企业、园区及盘锦港的情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一核”即以辽东湾新区为核心。
“一带”即依托滨海大道,沿118公里海岸线,由东至西,终至大凌河入海口。
“一轴”即沿向海大道和305国道,从南向北,终至盘山县甜水镇。
“多点”即城区、县城、经济区和园区。
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骨干企业,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
总部坐落在盘锦市,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13个市(地)、35个县(旗)。
目前年原油生产能力100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8亿立方米,形成了油气核心业务突出,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燃气利用、多种经营、矿区服务等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格局。
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1970年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1980年国务院正式向国内外公开辽河油田建成;1986年生产原油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1995年原油产量达到155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2011年底,累计生产原油4亿多吨、天然气800多亿立方米,连续26年保持千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向国家和集团公司上缴利税费2500多亿元,一直位于辽宁省纳税企业前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是一家原油年生产力达45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燃料油、润滑油、化工型石油化工企业,己进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先进行列。
公司占地163万平方米,下设16个生产车间、一个直属公司以及成龙配套的科研、质量、安全、环保、职工培训等生产保障体系。
公司现拥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现代化生产装置20套,所有装置全部实现了DCS 集散控制,可向用户提供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石脑油、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普通道路沥青、特种工艺用润滑油、丙烯、聚丙烯等上百种质量上乘的石油产品,畅销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远销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公司充分利用辽河油田特有的资源优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创优夺牌,投放市场,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
目前已经拥有“欢喜岭”牌道路沥青和特种工艺用润滑油两大特色产品,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年产道路沥青100万吨(其中重交沥青80万吨)、能够生产所有牌号沥青的国内最大的优质沥青生产基地。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下属子集团,是兵器工业集团发展军民融合型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平台。
公司现有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股份公司等企业,拥有辽宁盘锦、辽宁葫芦岛和新疆库车三个生产基地。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石油化工、化学肥料和道路沥青三大主导产业,现有生产能力:年加工原油700万吨,年产柴油180万吨、乙烯70万吨、合成树脂100万吨、尿素150万吨、道路沥青100万吨、润滑油产品2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