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卫星通信业务的进展与考虑
一、卫星通信业务及要紧运营商
目前,国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的电信运营商要紧有中国
卫星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交通
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的下属公司北京船舶通信导航公司。近年
来,国内要紧经营或正在试验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包括:海事卫
星(Inmarsat)、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和亚洲
蜂窝卫星(AceS)等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近年来开展卫星国际专线业务的电信运营公司要紧有中国
卫星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中国广播卫星通信公司等单位。由于历史
的缘故,有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也在依照电信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
经营着此类电信业务,如中国电信上海卫星通信公司和南方卫星
通信公司等。
目前,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要紧的国内经营者有:中
国卫星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子公司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
国内VSAT通信业务是一种按照增值电信业务治理的基础电
信业务。因此,从事此类电信业务的运营企业在数量上就比前几
种卫星通信业务要多一些。2005年度持有此类电信业务经营许
可证的企业有39家,其中开通业务的约有33-35家。2004年的
统计数据显示,从事此类电信业务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总数的
50%以上,其总部和主站要紧设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南京、成都和昆明等都市。
二、国内卫星通信业务进展概况
由于地面通信技术的飞速进展,光纤网络和移动网络资源的
日益丰富,成本降低,资费下降,近几年来,国内卫星通信业务
的进展面临着来自地面通信业务强有力的竞争和挑战。
1.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
目前我国民用通信卫星资源十分有限,国内商用通信卫星转
发器资源,不管在规模、性能、容量上与境外商用通信卫星相比
都有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卫星转发器出租市场的需求,已由以C频段为主,
逐步转向以Ku频段为主,Ku频段转发器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总
的进展趋势是C频段出租率在逐步下降,而Ku频段出租率在迅
速上升。由于国内商用通信卫星Ku频段转发器资源已近枯竭,
假如国内没有新的卫星资源出现,那么卫星通信企业租用境外卫
星转发器资源将会是必定的选择。
随着地面通信网络资源和技术的飞速进展,尤其是地面通信
资源的资费迅速下调,固定网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用户对卫星通
信的领带性逐年降低,退租率不断增加,有的企业退租率甚至超
过了60%。但与此同时,以广电及其他行业为主的卫星转发器出
租业务经营者,则随着广电及相关行业的进展,业务经营状况不
降反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市场是卫星通信企业的必争之地。国内广
电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卫星通信企业的竞争焦点。甚至能够讲,以
后国有卫星通信运营商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的进展成效,将与企
业在广播电视市场上的竞争状态及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紧密相关。
2.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国内尚无自建的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国内目前正在使用
或预备使用的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差不多上国外的。近几年
来,国内所使用或正在商务试验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要紧包括:
海事卫星系统、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亚洲蜂窝卫星系统等(由
于在国内ICO系统一直未进入商务试验时期,未列其中)。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短信息、视
像等业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地面通信网的必要延伸和
补充,在防灾、救险、野外作业、公共安全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星”系统是由美国劳拉公司和高通公司发起创建的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999年开通业务,并向120多个国
家或地区提供服务。由于“全球星”系统没有星际间的链路,无
需在星上中继处理,从而能够降低投资,幸免许多技术风险。但
该系统必须建立众多的地面关口站,才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服务质量。按设计要求,“全球星”系统要覆盖我国,应建
立多个地面关口站。但由于建设资金等问题,尤其是由于2002
年2月美国全球星公司提出破产申请,进行公司重组,从而使我
国“全球星”业务受到专门大阻碍。因此,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关
口站能够提供服务。2004年另卫通集团对北京关口站进行了扩
容,扩容后的北京关口站业务覆盖能力和通话服务质量均得到了
大幅度提高。目前,业务覆盖能力已由原来的66%上升到90%以
上的陆地范围。
1998年11月,“铱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投入运营。铱星
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该系统能够在星上进行中继交换和处理,能
够提供星际链路。利用铱星系统在我国开展卫星移动通信服务需
要在国内建立一个地面关口站。为此,我国在北京建立了铱星地
面关口站,并于1999年5月开通了铱星业务。但由于2000年3
月美国铱星公司宣布破产,停止提供铱星服务。2001年3月新
铱星公司开始重新提供移动通信服务,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
任公司目前正在与有关方面积极协商,以便尽快重新开通国内铱
星业务。
亚洲蜂窝卫星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
统,其运营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近年来,该系统已向
亚洲地区的用户提供了话音、传真、低速数据、互联网服务,以
及区域性漫游等项服务。目前,我国差不多在部分地区依照村村
通项目的需要开展了此项业务应用。
1979年7月,我国加入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
国际海事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要紧是用于船舶与船舶之间、船舶与
陆地之间,以及陆基移动站与固定站之间的通信,国际海事卫星
业务目前能够提供话音、数据、视像等移动通信服务。北京船舶
导航通信公司是经国家授权参加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经济实体
及国内业务的实际经营者。1991年该公司在北京建立了海事卫
星地面关口站,并投入商业运营,目前能够为用户提供
Inmarsat-A,C,B,M,Mini-M,多媒体M4/F等多种标准移动卫
星通信业务和海事遇险公益通信服务。新一代全球宽带局域网系
统站(BGAN)也正在建设当中。我国已建有7个(Inmarsat)标
准系统,共设立了14个岸站向用户提供海事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目前仅移动注册终端就已超过11000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
有远洋货船2500艘,中小型商船约为10000艘,渔船37万多只。
因此,国际海事卫星移动通信市场的进展潜力是特不巨大的。
3.国际卫星专线业务
卫星国际专线业务能够通过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方式提供
跨国专线服务,传送的业务包括语音、数据、传真、视讯等,是
最快捷和最有效的通信手段之一。
卫星国际专线业务近年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用户数量在不
断下降,盈利能力明显减弱,但与前几年相比,2004年-2005年
下降速度明显趋缓。近些年来,卫星国际专线业务市场需求要紧
集中在我国的东南和中部的发达都市和地区。其中,以北京和广
东用户占有的比例最大,分不约占总用户数的36.8%和26.3%。
用户专线到达地区要紧以美国、苏丹、尼日利亚、刚果、沙特、
哈萨克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主。其中,到达台湾地区的卫星国际专
线数量所占比例比较高,但近两年用户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要紧
是由于地面线路容量及安全保障能力的增加,尤其是海缆容量的
增加,资费降低而引起的。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向型企业对卫
星国际专线业务的需求,到达非洲、西亚和欧洲地区的国际专线
数量却明显增加。依照2004年的统计数据,用户租用卫星国际
专线的速率,以256kb/s的较多,约占总用户数的26.3%,租用
的最高速率专线也只有1024kb/s。
4.国内VSAT通信业务
依照2004年的统计,经营国内VSAT通信业务的企业有33
家,共建有VSAT数据小站25113个,约占总数的77%,比2003
年减少了1172个;双向数据小站7335个,约占总数的22.6%,
比2003年减少816个;话音小站共143个,约占总数的0.4%,
比2003年增加39个,共租用卫星转发器带宽为633.5MHz,其
中,C波段为322MHz,Ku波段为311.5MHz。
33家VSAT企业中,有19家企业盈利,14家企业亏损,
企业亏损面达到42.4%。盈利企业通常有可依托的传统产业或行
业资源,有固定的用户群和赢利模式,其服务质量及设备能力比
较好。而亏损企业的亏损缘故就比较复杂了,但就其共性而言,
地面线路进展,技术进步,资费下降,使卫星通信的优势逐步降
低,导致用户对卫星通信的依靠性降低是其要紧缘故。
三、问题与考虑
1.补充卫星资源,增强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