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一、反映创建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指标 (一)建立组织领
导体系 1.政府领导机制指标。包括:是否成立了
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工作领导小组;是否出台了创建工作方案或计划,并
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社会动员机制指
标。包括:是否建立了能够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包括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行业
协会、企业家协会等组织)共同参与推动创业的机制
或平台;是否开展了宣传创业文化、弘扬创业精神系
列活动,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鼓励创业政策指标。
包括:是否制定并实施了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重点
为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
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2.支持
就业政策指标。包括:是否完善并充实了就业政策体
系(重点为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
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3.财政
扶持政策指标。包括:是否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了创业
扶持资金或引导资金,并在推动创建工作和扶持创业
中产生了较好效果。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1.创业培训数量指标。包括:是否将有创业愿望和
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政策覆盖范
围;是否对2009年以来的新创业者实施了创业培训。
2.创业培训质量指标。包括:在全部参加创业培
训的劳动者中,参训后的创业成功率或稳定率是否得
到明显提高。 3.创业培训载体指标。包括:是否
建立了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并在培训创业者中发
挥了主导作用。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1.创
业服务组织指标。包括:是否成立了专门的创业指导
服务机构;是否建立了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及政府工
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和服务队伍。 2.创业服务
内容指标。包括:是否为创业者提供了开业绿色通道;
是否提供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
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3.创业服务载体指标。包括:是否建立了创业服务
公共平台;是否建立了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发布
机制;是否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区。
(五)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1.创建工作统计指标。
包括:是否建立了能够及时反映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完
成情况的统计制度;是否按期进行统计并作出分析。
2.创建工作责任指标。包括:是否将促进创业带动
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内容;是
否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政府对各部门的
政绩考核内容。 二、反映创业情况的评价指标
(一)创业环境满意指数有新的上升。即由专业机构
经对创业者和社会有关方面就创业政策环境、市场环
境、人文环境满意度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综合指数,
期末与期初相比,有新的上升。
(二)创业活动活跃指数有新的上升。即经对创业
活动参与率、创业实体增长率等相关统计结果合成后
所形成的综合指数,期末与期初相比,有新的上升。
(三)创业实体生存指数有新的上升。即经对创业活
动成功率、创业实体存活率等相关统计结果合成后所
形成的综合指数,期末与期初相比,有新的上升。
三、反映创业带动就业情况的评价指标 (一)创
业实体就业贡献率有新的上升。即新创办的民营经济
组织(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尚未进行工商登记
注册的经营实体)的就业人数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
比例,期末与期初相比,有新的上升。 (二)创
业实体带动就业倍率有新的上升。即新创办的民营经
济组织(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未进行工商登记注
册的经营实体等)带动就业倍率,期末与期初相比,
有新的上升。 四、其他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的
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