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初探摘要:历史与社会学科包含了从纵向时间到横向空间,涉及了地理、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众多知识点,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与创新作用。
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教学,其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衔接阶段,综合了小学思想体系,引导着高中的学习思维,因此,对初中的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研究,创造自主高效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的模式,希望对以后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模式中图分类号:g623.41一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自主高效模式的重要性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包含着众多人类发展史的精华,同时也是包罗万象的学科,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发性与引导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引导学生的分析性与创新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初中又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为了给初中阶段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创造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就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有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性的双向沟通,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与分析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
然而在当前农村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当中,由于该学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及对这门学科的轻视,许多非专业教师承担着教学任务,再加上教学模式较为落后而且单一,使得该学科在农村的教学水平滞后于城市。
因此,提高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引导内容历史与社会是以时间、空间为主线,具有其复杂性与深化性,不单是指事件的发展经过,更会联系到与其相关的地理,社会发展等。
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应用性强,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选择适当、正确的教学技巧来作为引线,结合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出后续较广较多的知识点。
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适当的教学引导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时政热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有效的教学当中有重要的影响,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一项重要的创造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多方式,其中社会时政热点就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引导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在学习中将历史与现今社会联系在一起,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学习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与观察问题,从而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也符合现有的课程标准,创造了更多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价值,所以要较多采用这种方法,这样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许多学科都是从每个阶段的生活当中提炼出来的,特别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其是初中阶段的一门文科综合课程,涵盖了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等内容。
所以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把教学内容映射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也引导学生从地理、政治、社会等不同方面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有效实现需要三种主体,包括教师,个人与同学。
每个学生个体在每天的学习当中都要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接触,所以这两方面的主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从另一方面讲,教师与同学,可以说是个人的学习环境营造者。
因此,创造学习环境的良好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由照本宣科转向寓教于乐教师作为有效实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学生徜徉在知识海洋里的引导者与指路人,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涉及的知识面、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然而现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也存在很严重的弊端:教师只是按照一本教科书或者从网上直接下载的ppt,从头至尾,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试问学生哪里有兴趣去学习,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所以,首先教师应该自我反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广发涉猎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师者形象;第二,转变教学方式,变“一人讲坛”为“百家讲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角色转换,树立平等学习的理念,共同探讨更深度的问题。
把“填鸭式”教学变成“寓教于乐”的生活课堂。
让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水平趣味性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其实教学内容当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以趣味性的方式去传授与解答,比如说有趣的名人故事以及小品表演,或者是吊人胃口的问答环节,都可以在教学当中施展开来,从而集中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注意力,促进更为有效的学习。
更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引进一些例如《百家讲坛》、《年代秀》、《一站到底》等优秀节目,融入到课堂中去,带动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一个适当的教学内容引导方式,也是一种极好的课堂气氛活跃方式,有利于促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无论是在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个体与其他学生总是会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与学习。
而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进行更多的游戏互动,就是要培养他们之间的友谊,减少由于矛盾的产生而引起的学习情绪低落。
在尽量降低同学之间的摩擦的同时,增强他们互动时的快乐情绪,最后再经过教师有效的课堂趣味引导,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气氛,最终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四)进行有效的教师进城培训由于农村教学设备与知识体系较城市落后,且教师队伍并不十分规范,教学水平较低。
所以,为了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农村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城市进修与培训,及时了解现今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对城市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并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改进,有好的方式方法,就要填补进来;有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模式,就要取消掉,从而尽量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人文素养的差距。
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在学习方面包括三个主体,即书本、教学方法与个体大脑。
所以如果这三个主体中任何一个没有达到有效的要求,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不仅要重视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主体,还要重视学习方面的三个主体。
而教学方法作为书本与个体大脑中的传播媒介,其着重要的知识运输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多媒体设备,来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传授。
例如当讲解课堂内容时,可以将历史或者社会的图片粘贴到ppt当中,然后在课堂大屏幕中展现出来,这样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有效结合,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当讲解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时,可以播放当时的时政名人视频,从而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些有利用价值的多媒体设备,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创造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创造“234”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有效的时间安排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用“234”自主高效的课堂模式。
所谓的“234”,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总共划分为两个阶段,将3作为主要的学习原则贯穿其中,并且将其划分为4部分。
两个阶段,包括课堂前20分钟,课堂后25分钟。
在前20分钟课堂时间,学生主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浏览课本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寻找知识重点、要点,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
在后2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前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并更深入学习,查漏补缺。
教学形式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等等。
以3为原则主线就是要以教师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者,以历史思维实践为主要线索。
四个板块包括主动学习性,分析解决性,精讲引导性和课后检查性。
在整个大框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置一定的辅助探究环境,师生之间组成小组会议,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互相发现问题和指正问题,教师也要做到精讲内容,着重讲知识点,强调容易错,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当日所学的知识,检验效果,进行课堂互测环节,培养一定的团队解决能力。
还要在课堂之后留出少量的课外作业,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作业内容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贴合,并且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就不会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勇气,还能够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
六、结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时间和空间为主线的学科,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综合性学科,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发性与引导性。
历史与社会学科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引导学生的分析性与创新性,而初中又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学习阶段,因此,为了给初中阶段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模式效果,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引导内容,以社会时政时事和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衔接起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的双向沟通,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减少矛盾的产生,进行经常性的教师进城培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些自主高效课堂模式的形成,来提高农村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1]单中惠.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2]王卫东,宋兆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4(4).[3]丁晓腊.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若干方法[j].科教文汇,2009(14).[4]费为群.初中历史与社会“234”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