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目(Order)、纲(Class) 、 门(Phylum)的概念
➢ 科以上的分类阶元并不依据模式属和模式种 ➢ 目、纲和门已被证实为分类体系中最稳定的阶 元,阶元之间也有间断 小结: ☻ 属是一群相关的种,科是一群相关的属,目 是一群相关的科 ☻ 每一类群由下一级较低的单元所组成;这些 单元具有一系列生物学和结构上的性状,有别于 其它类群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亚种名: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 第一个亚种名=种名 其他亚种=另起一个与种名不同的亚种名 鲫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Bloch) 银鲫 Carassius aruatus gibelio(Bloch)
第七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鱼类种数在脊椎动物中占优势 ★ 脊椎动物现有总数近40,000种,鱼类约 20,000余种(尼尔逊),其中:
圆口类约73种 软骨鱼类近800种 硬骨鱼类约20850余种 海洋鱼类约13300余种 淡水鱼类约8400余种。 ★ 我国:约3000种=海水鱼类约2100余种
淡水鱼类约800余种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类学:识别鱼类,鉴定名称,探讨鱼类彼 此间的异同及其程度;研究物种的亲缘关系 和分类系统;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以及 鱼类进化的可能过程和趋向 分类学的基础:鱼类形态与解剖,以及鱼类 生理学、生态学和遗传学等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范畴及命名法
分类阶元(Taxa):脊索动物门下, 分为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 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及 亚种等
亚目——oidei或oidea 鲤亚目 Cyprinoidei 总科——oidae 科——idea 鲤科Cyprinidae 亚科——ini或-inae 鲤亚科Cyprininae
目的命名: ➢ 采用该目的特征→如鲤形目,因具韦伯器,联系鳔 与内耳,故又称骨鳔目Ostariophysi ➢ 采用该目中最为众所周知,即分布最广,数目最多 的科的名称→如鲤形目,因鲤科而命名
鱼类分类单位:物种(并非个体), 由相近的种,集成一级比一级更大的阶元
一、种(Species)的定义
★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 ★ 研究鱼类区系,即研究鱼类的种类组成
物种: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种群的 组成
进化单元和分类单元 鉴定物种的基本要求: 特征分明→间断性,不存在中间类型 特征稳定→不变性,变化的特征不能作为分类 的依据
2. 优 先 律
动物命名法及优先权应自1759年起生效 属名或种名的有效须适合于下列条款: ➢ 种名在1931年1月1日以前,曾经发表,并附有定义 或描述 ➢ 命名者采用双名法的原则 ➢ 但于1930年12月31日以后,属名与种名若非依下列 条款发表者,皆不适用,应亦无效: ① 附有该属或该种的特征、定义及描述,并与其它种 和其它属种相区别 ② 附有上述特征的详细确切参考文献 ③ 关于属名,则应明确提一模式种
新种:在学名后加“n. sp.”或“sp. nov.”(species nova) 种名不能确定:在属名后加“sp.”
鳑鲏 Rhodeus sp. 亚属: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
刺鲃 Barbodes(Spinibarbus)caldwelli(Nichols)
目与科的学名:有一定的字尾(贝尔格 ): 目——formes 如鲤形目 Cypriniformes
五、命名法(Nomenclature)
瑞典科学家林奈(Linnaeus C.)以其所著《自然系 统》(systema naturae, 1758)一书的第十版为基础, 提出了一个生物命名法,后为国际所公认 1. 命名法 双名法(Binomenclature)=属名+种名+定名人的姓 鲤: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 ➢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系从人名而来的种名 ,可大写或小写,男性字尾为i,女性字尾为ae ➢定名人的姓:学名后,拉丁化;若后来有人研究,发现 原定属名不妥而更动,则在原定名人姓氏外加括弧 。
亚种
亚种:种下分类单元,种内繁殖单元 门、纲、目、科、属等是种上分类单元,
非繁殖单元 离后所形 成的种群 ➢ 相邻亚种可互相交配,即使两个亚种由于地 理分布而相互隔离时,仍具相互交配的可能性 生态宗:
亚种在地理上有局限性,但没有两个地方的 环境完全一样,因此每一个亚种即一个生态宗
种 族(race)
种族:鱼类资源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不同种群。 不同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都
有不同特点,特别是在产卵习性上有所差异。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分布区,每年沿着不同的洄 游路线,到一定的水域进行繁殖活动。将这样 的种群称为种族
二、属(Genus)的概念
属:分类阶元,包括一个物种或一群推测起 来在系统发育方面是具有共同祖先衍生而来的 物种。与其他相似的单元之间存在着一个确定 的间断。是一个系统发育的单元,是一群适应 于一特定生活方式的物种 ➢ 受模式种的限制,也与模式标本有关 ➢ 属内所含的种可增减,但始终包含模式种 ➢ 同一属的所有种与本属的模式种的相似程度 >其它属的模式种 ➢ 具某些共同形态特征,即独特的属的性状
三、科(Family)的概念
科:分类阶元,含一个属或一群具有在系统 发育上由共同祖先起源的属,与其他科之间为 一定的间断所隔离 ➢ 科是分类阶元中在命名法上受实际的属、种 和模式标本所限制的最高一级阶元 ➢ 科与科之间有确定的间断 ➢ 科的分布常是泛世界性的,而属的分布则通 常限于一个大陆或几个相邻的大陆 ➢ 科名与亚科名均为其下所隶模式属名
第二篇 鱼类分类系统
第七章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范畴及命名法 第二节 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第三节 研究鱼类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鱼类分类系统
第八章 圆口纲
七鳃鳗目、盲鳗目
第九章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全头亚纲
第十章 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
要求:
➢ 熟悉鱼类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硬骨鱼类的分类系统 ➢ 掌握50种鱼类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 学会使用和编制检索表(keys) ➢ 掌握我国淡水鱼类区系组成及其分布与区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