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仓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操作规程(2015 年6 月试行)1 围本规程适用于分公司辖区直属企业配有环流控温系统的平房仓,针对秋冬季节通风降温使平均粮温不超过5℃且局部粮温不超过10℃的粮堆,在春季对仓房进行隔热密闭的前提下,夏季利用粮堆“冷心”进行仓环流通风降低仓房空间温度和表层粮温的技术操作。
2 技术要求2.1 参数要求2.1.1 出风口风速出风口风速宜控制在15~20m/s。
2.1.2 出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宜控制在10℃。
2.1.3 出风口气流方向出风口气流方向宜采用保温风管上行式。
2.2 环流系统基本要求2.2.1 通风道仓房应配有结构良好的地下槽或地上笼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配置与安装应满足《机械通风降温储粮技术规程》Q/ZCLT2-2007 的有关要求。
2.2.2 保温风管构造为管套管结构,管材料为PVC,外管材料为不锈钢,其间填充聚氨脂发泡胶等保温材料,管径为90mm,外管径为140mm。
2.2.3 环流风机三项异步防爆电动机,型号A02-8012(参考型号)、转速2800r/min、功率0.75Kw、电流1.75A、电压380V。
2.2.4 温度采集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应符合《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的有关规定。
2.2.5 控制系统采用微电脑时控、温控式开关,自动控制风机的开启及关闭。
预计温度超过控温储藏目标值,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开启管道环流通风设备,将粮堆温度控制在目标值以下。
2.3 仓房基本要求2.3.1 仓房应符合《粮食平房仓设计规》GB 50320-2001 的规定,仓房气密性能良好。
采用正压测定气密性,平房仓500P 半衰期大于40s。
2.3.2 仓房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仓顶传热系数K 值≤0.50W/m2.K,仓壁传热系数K 值在0.58-0.70W/m2.K 之间,在满足粮食出入仓需要的前提下,门、窗设置数量应尽可能少。
在隔热气密性能不能达到控温储藏要求时,可采用薄膜密封和填充泡沫板、稻壳包、膨胀珍珠等保温性能良好的隔热材料对门窗进行处理。
2.3.3 仓房机械通风口气密性和隔热性能良好,或可采取填充泡沫板、稻壳包、气囊等保温性能良好的隔热措施,并能与环流熏蒸装置、通风机等设施设备方便联接。
2.3.4 仓房周围的动力负荷要满足通风机械全部启动时最大动力负荷要求。
2.4 粮堆基本要求2.4.1 经过一次冬季通风蓄冷的粮堆。
2.4.2 粮食杂质≤1.0%,粮食水分符合总公司《粮食安全储存水分及配套储藏技术操作规程(试行)》(中储粮[2005]31 号)规定的安全储存水分,即玉米≤14.5%,小麦≤13.5%,大豆≤14.0%,粳稻≤15.0%。
2.5 粮情测控系统基本要求现有粮情测控系统应符合《粮情测控系统》(LS/T 1204)的有关规定。
2.6 供电基本要求2.6.1 环流风机供电设备应符合《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设备的安全要求》(GB/T 4793.1-1995)。
2.6.2 环流期间应确保供电正常。
3 环流系统安装3.1 保温管及风机安装3.1.1 横向保温风管在通风口一侧(一般为右侧)中心位置开一个Φ133—135的通孔。
将不带法兰的一头插入开好的孔中,插入尺寸在100mm 左右,进行固定,保持水平。
3.1.2 环流风机将风机进风口一端与横向保温管连接,并固定在仓房外墙。
3.1.3 竖向保温管将竖向保温管一端与风机出风口连接,摆放好密封硅胶圈,并固定。
3.1.4 L 保温管用水钻开过墙孔(Φ140mm),将L 保温管较短的一端插入过墙孔中,调整L 保温管,使其自然下垂并与墙面平行,并固定好。
将L 保温管快装接头一端与竖向保温管的快装接头一端对接,并固定好。
3.1.5 防雨罩在风机上安装防雨罩。
3.2 控制系统安装控制箱及控制主机安装在外墙壁,并与其它硬件设备连接。
3.3 温度采集器安装开一个仓墙过墙孔(Φ8),将温度采集器吊置于廒间中心,距离粮面以上1 米处。
3.4 密闭将各种孔洞、连接处用密封胶或发泡胶进行密闭处理。
4 环流控温操作要点4.1 秋冬季通风蓄冷4.1.1 采用机械保水通风降温时,操作及管理参照《机械通风降温储粮技术规程》(Q/ZCL T2-2007)有关规定执行。
4.1.2 进行通风降温时,应结合粮情检测数据和环境条件判断是否允许通风,防止无效通风和失水通风。
4.1.3 粮食入仓期间,应根据当时粮温和气温情况,择机利用机械通风平衡粮食水分,消除和避免水分分层和结露;粮食分批入仓时,粮温相差超过5℃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均衡粮温。
4.1.4 对处于静态保管期的粮食,从气温下降时开始,分2-3 个阶段对储粮粮堆采用低功率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及时排除粮堆积温和仓房空间积热,逐步降低储粮温度,最终降至控温目标以下。
4.1.5 在分阶段通风降温时,各阶段的粮温控制目标应与气温下降趋势基本一致,通风期间要密切注意检查粮食水分和粮堆平衡湿度的变化,每阶段降温幅度宜控制在5℃以,并且通风后粮堆平均温度与外界气温差值应小于露点温度,防止发生结露。
4.1.6 若粮堆粮温梯度过大或出现通风死角,应及时调整通风方式、局部增设辅助通风管网等办法减少粮层阻力,以提高降温速度和均匀性。
4.1.7 因操作不当粮堆出现结露,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对于粮层轻微的出汗或结露,一般可采取自然通风、结合翻搅粮面或持续机械通风等办法消除。
4.2 春季保温隔热4.2.1 隔热前操作4.2.1.1 每年秋冬降温结束、粮情稳定后,应及早实施隔热保温措施。
4.2.1.2 做好仓房气密性检测及查漏补漏工作。
实施隔热措施前应认真检测仓房气密性,检查门、窗、通风口等部位的墙体,如有裂缝、漏气孔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填充、堵塞和修复。
墙壁漏气部位主要采用砂浆水泥密封;各工艺孔洞用玻璃胶、橡胶管、橡胶条等材料密封缝隙;门窗用橡胶条和薄膜密封;板缝用弹性腻子嵌缝,砂浆水泥密封等。
确保仓房气密性达到规定要求。
4.2.1.3 实施隔热措施前,应全面检查粮情,特别要注意虫害情况,必要时先进行害虫处理,同时要熟悉和掌握粮堆杂质聚积、水分偏高、粮温变化较为异常等部位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4.2.2 门窗及孔洞隔热操作。
在门窗及孔洞处采取塑料薄膜密闭、填充泡沫板(一般10-20cm)、海绵、建筑红砖码墙等隔热材料封堵等方法。
也可在用于专门检查粮情的进仓门口加装推拉门,与原有进仓门形成双层保温门。
4.2.3 仓顶屋面隔热操作4.2.3.1 粮仓仓顶隔热一般选用在仓顶外表面附贴硬质聚氨脂发泡塑料、膨胀珍珠岩或膨胀蛭石等隔热材料或仓顶涂刷浅色反光涂料;在仓顶上可设置架空层,也可在仓吊顶隔热(彩钢隔热板的厚度在7cm-10cm 为宜,上下面为彩钢烤漆板,中间为聚苯乙烯泡沫板)。
仓吊顶时,板与板之间用密封胶粘接密封,吊顶高度与储粮线的距离在2 米为宜。
隔热施工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程,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0.23W/m2·K,容重应小于1000kg/m3。
4.2.3.2 应定期对仓顶隔热层进行检查,对损坏部位及时修复,如果不能恢复原样,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损坏部分的扩大。
对采用涂刷防水型反光涂料进行隔热的仓房,每年宜对涂层表面清洗1-2 次,彻底除去灰尘聚积,以恢复良好的反光性能。
4.2.4 仓房墙体隔热操作4.2.4.1 仓房墙体隔热方式主要选择在粮仓围护结构上设置空气流通夹层、仓外墙体粘贴泡沫板(厚度在5cm 左右)、仓墙体粘贴泡沫板、增设袋装稻壳围包等隔热层、外墙涂刷浅色反光涂料等措施,增强仓墙的隔热保温效果。
4.2.4.2 墙体粘贴泡沫板等隔热材料应表面整齐、均匀、无间隙,周边与仓房结合紧密。
4.2.4.3 经常注意检查维护仓房墙体结构,如果出现墙体裂缝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以保持其隔热性能良好。
4.2.4.4 经常检查墙面涂刷反光涂料的使用情况,如果墙面有裂缝可先用白水泥拌“801”胶水清缝、刮平,并及时修补损坏、起皮脱壳、空鼓等位置,保持墙体反光性能良好一致。
4.3 夏季环流控温4.3.1 控温目标值设定南部的、、、、、区域的直属企业,通常情况下将环流风机开启温度值设定为26℃(仓温),关闭温度值设定为25℃(仓温)。
北部的皇岛、、、、以及和区域的直属企业,通常情况下将环流风机开启温度值设定为25℃(仓温),关闭温度值设定为23℃(仓温)。
4.3.2 排积热在环流控温通风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检测气温、气湿情况,一旦气温较低,立即开启排风扇、换气风机排出隔层积热或仓积热。
4.3.3 数据收集专人负责对通风时间、用电量、仓温变化、粮温变化、粮堆水分变化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
5 注意事项5.1 做好秋冬季节通风蓄冷工作,南部的、、石家庄、、、地区,将粮堆平均温度降到5℃以下,最高粮温降到10℃以下;北部的、、、家口、以及和地区,将粮堆平均温度降到3℃以下,最高粮温降到5℃以下。
5.2 做好春季保温隔热工作,尽可能减少外温对仓温的影响。
5.3 在确保做好秋冬季通风蓄冷和春季保温隔热的基础上,于6 月之底前做好排积热工作,安排专人将门窗在夜间22:00 之前开启次日6:00 之前关闭,同时做好门窗的防虫、防鼠雀措施。
尽可能做到在7 月初开启环流控温系统,避免过早开启将粮堆“冷心”提前用完。
5.4 环流通风系统运行前,重点检查门窗孔洞密闭、通风口保温及胶圈的老化状况,及时补漏和更换,以防外界热源混入抵消粮堆自然冷源,降低控温效果。
5.5 环流系统初次运行时,采用肥皂检漏法检测系统运行管路以及通风口的密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方法补漏处理,保证系统有效使用。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