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纪念馆导游词
大家好!很荣幸给大家介绍嘉庚纪念馆,嘉庚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1日嘉庚先生诞辰开馆,陈嘉庚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贡献令万人敬仰?嘉庚先生的精神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请随我进入纪念馆了解进一步了解这位华侨领袖的光辉。
第一展厅:
大家请随我来,纪念馆一共四个展厅,这是第一个展厅。
这里陈列讲述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以及他成为建立一个巨大的企业王国,为教育做出贡献的事迹。
大家请向右看,这是陈嘉庚先生与孙中山先生合照的石雕(进入展厅的右手)。
接下来在左手边大家看到的是嘉庚先生生活各个阶段形象的影雕。
(内部右手遍)这些是嘉庚先生生平大事年表。
陈嘉庚先生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心中形成了原始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加入同盟会之后,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由一个青年商人成为一个真诚信奉“三民主义”的爱国者。
(向右手边进入,正对的沙盘)这是陈嘉庚先生企业及住所的沙盘,这些建筑并不是在一起的,而是各地嘉庚先生企业或居所的建筑在这里组合起来的。
(铜钟)这是陈嘉庚先生企业的商标——钟标。
而陈嘉庚先生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谓是如同钟一样——一鸣惊人!等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
先往这里来(沙盘另一边,农具)这些是陈嘉庚先生早年在家乡生活中会用到的一些农具,也可以看得出来,嘉庚先生早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
在看这幅油画,反映的是陈嘉庚先生在31岁奉父命再次下南洋,(早在1891年,17岁的陈嘉庚就奉父命下南洋帮父亲陈杞柏打理生意,二十岁回乡与奉命与原配夫人张宝果结婚。
)这时陈嘉庚父亲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破产,在当时的新加坡,有明确的法令说父亲的公司欠债儿子是不用偿还的,然而陈嘉庚先生毅然召集债权人宣
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
”将父亲所欠的债务全部包揽下,也可见他的勇气和魄力,事实证明了他的实力,仅一年的时间,陈嘉庚不仅还清了父亲企业所欠的全部债务,而且还有盈余。
(黄梨橡胶套种)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陈嘉庚先生企业经营的两大商品,黄梨,也就是菠萝,和橡胶。
陈嘉庚先生当时预见到橡胶产业有很大的潜力,就买来橡胶种,将黄梨与橡胶套种。
后来事实证明,陈嘉庚先生的商业预测是准确的,橡胶业使得他的企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获得巨额的利润。
大家(橡胶制品)在这里可以看到陈嘉庚先生企业生产的部分橡胶产品。
(油画)大家看这幅油画,这里说的是1933年,陈嘉庚先生的公司一度困难,几近收盘,这是有一家英国银行找到陈嘉庚,说可以为企业提供贷款,但要求是停止对教育上的资助,陈嘉庚先生断然拒绝,说:“企业可以停办,教育绝对不能停!”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办教育的决心。
第二展厅:
大家请随我上楼,这里是第二展厅。
这里着重讲述了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心系家乡建设的事迹。
(从仿制的门进入)大家这里可以看到陈嘉庚先生为我们留下的“诚毅”校训。
这里还刻有咱们集美校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大家:知道歌词中为什么叫“中心藏”吗?为什么不叫“心中藏”?事实上,“中心藏”出自《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一句。
“中心藏之”是指使之深深地记在心里。
而这里的“中心”一词作使动用法。
这里也就是希望我们牢牢记住诚毅校训培养自己的品格。
大家请随我来,这里是咱们集美区的沙盘,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集美区,但是看不到诚毅学院,因为这个沙盘的建造时间要早于诚毅。
大家向左边看,这里是一台制瓦的机器,当时集美区建设,尤其是集美学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瓦,由于材料不够,嘉庚先生就想了一个就地取土的办法,就地烧砖制瓦,于是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现在集美区的砖红的瓦,它又有一个名字交“嘉庚瓦”。
接下来请随我这边走,(返回左拐)。
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曾在厦门大学任教的各位历史名人。
这里的模型是厦大的一字式楼。
陈嘉庚先生特意将厦大的奠基时间选在5月9号,意在让同学们牢记“五九”国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派兵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和铁路。
1915年,日本欲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条款、而袁世凯亦因想藉条件要求日本支持中国重新实现君主制(或把国号改为“中华帝国”),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取代德国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并聘用日本人为行政顾问等职位。
日本的要求接近于将中国沦为其保护国。
袁世凯希望透过谈判,企图以较小的代价,解决日人的要求。
至5月9日,在日本的最后通谍之下,袁世凯被迫派外交总长陆征祥及次长曹汝霖签署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条款,史上称为“五九国耻}
再向这里走,我们从这里出去,进入下一个展厅。
(中间留意毛泽东“集美解放纪念碑”的题字)
第三展厅:
大家随我来,这里是第三展厅,主要介绍了陈嘉庚先生倾力拯救国家于患难之中,带领华侨为国做贡献的事。
进来以后大家触发的感应开关模仿了抗战艰苦的时候,为了给前线运送物资,陈嘉庚先生招募机工的现场报名情形。
当时,滇缅公路成为运送抗战物资的唯一生命线,但是由于路况不好,一路只有司机,维修运送物资的机车的机工紧缺。
陈嘉庚先生就大量在南洋招募机工,在自己的公司内培训,然后送往滇缅公路前线。
当时这一条线也是非常危险的,很多机工就牺牲在了这条路上,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机工,在云南昆明西山建有“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这里是仿制品。
在大家左手边还有陈嘉庚先生自写的《南侨回忆录》。
转过来,这里有陈嘉庚先生提出的“古今最伟大提案”,在1938年10月28日,身为国民议员的陈嘉庚先生,在悲观的“必败论”和过于乐观的“速胜论”的争论中,尤其是亲日派提出的必败论日渐嚣张的情况下,提出:“在敌寇未出国门之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国贼汉奸论!”这一提案给了卖国贼汪精卫一记大大的嘴巴!
再向这里,有陈嘉庚先生与毛泽东在延安彻夜长谈的情景模仿,注意这是假的,不要推门。
1940年陈嘉庚率领慰问团回国考察。
他首先到重庆,发现国民党那边花天酒地;而到了延安却发现毛泽东他们穿着土布卦衣,和士兵同吃同住。
陈嘉庚对毛主席产生了认同感。
从那时起,陈嘉庚就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并且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了友谊。
继续向里面,大家可以看到陈嘉庚先生在参与政协会议时发言的蜡像。
这一份资料是由国家档案馆特批给嘉庚纪念馆的,这是陈嘉庚先生的原声。
再向这里看,这里是鹰厦铁路的沙盘。
当年陈嘉庚先生认为闽南地区地势崎岖,虽有发展潜力但是没有交通绝对发展不起来,于是嘉庚先生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建鹰厦铁路,毛主席当即批复同意了。
终于1954年鹰厦铁路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一度成为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它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
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现在依旧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
大家向这里看,玻璃柜里的就是陈嘉庚先生生前的服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陈嘉庚先生的简朴。
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陈嘉庚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20日于集美鳌园下葬。
这位伟大的老人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我们的国家以国葬的待遇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
遵照嘉庚先生的遗愿,嘉庚先生遗体下葬鳌园。
嘉庚先生心系祖国,连垂暮之时依旧挂念着祖国的社稷,除了“遗体不要火化,葬于鳌园”以外,另外两条分别是:“台湾必须回归中国;集美学校必须办下去”。
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1990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2963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寓意嘉庚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第四展厅:
第四展厅在一楼,这里记录了陈嘉庚先生身边的人,受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为教育做出的贡献。
重点提示:李光前(厦大在陈嘉庚企业收盘之后,有李光前提供资金维持正常运转)
李尚大
陈文确、陈六使
集友银行(每年的收益维持集美大学开支)还有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