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终身学习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终身学习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终身学习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摘 要】从强调“终身教育”转向强调“终身学习”,强调以
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终身学习的体系,应该
是在对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学习者学
习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生中
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进行学习。如果说,终身学习是社会成员从
个人角度对社会变革做出的应答,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那么终身教育就是国
家从社会角度对社会变革做出的应答,是为实现社会成员终身学习
的要求,从制度、环境和组织等方面提供保证。
【关键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学校继续教育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提
出的关于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不仅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教育
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理念与教育原则,而且发展成为教育的实践和
现实的社会活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
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
程,不仅涉及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体系、教育功能、教育体制、教
育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而且涉及经济发展的模式、人
力资源开发和劳动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大社会变革,包含着极其丰
富的观念更新和组织的、制度的调整、重组和变革。建设终身教育
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既包括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发
展和改革,也关系着企业教育培训、社区教育等诸多非正规、非正
式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既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传统的教育结构
体系、教育制度和发展模式,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发
展的动力,又要适应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探索
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学
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
求。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建设终身教育
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扩大学校教育供给,努力提高社会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同
时,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建设终身教
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
1.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必须积极推进学校教学制度创新,建立
能够适应学习者多种需要的、开放的、比较灵活的学校教育体系和
制度,满足学习者不断提高的对受教育机会的多种选择和要求。为
了适应学习者间断学习、学习和工作结合进行(非全时学习)的需
要,并为离开学校的人包括初中、高中、大学阶段辍学的学生,再
返校继续学习开辟途径,建议从非义务教育阶段入手,逐步实行弹
性的教学制度,例如实行普遍的学分考核制度,学生既可以集中时
间学习(如按学制规定修完学业),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在城市
和乡村还应发展以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基础的非正规的小学、初中
和高中教育,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相当数量的没有读完小学、初中和
受过高中教育的农民和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文化补偿教育的机会。这
将是我国中小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做的重要贡献。近年来,
我们有些中等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正在进行弹性
学制改革的试点,有些中等职业学校对部分学生正在进行半工半
读、工读交替等多种学习模式的试点,应当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2.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使学校从单纯传授知
识转向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只是人们终生学习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任务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学习者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激发对学习的
兴趣、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就是为学习者终身
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校的教育功能转向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实现
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深入理解学校教育功能转变的重大意
义,才能坚定信心、排除干扰、持之以恒,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走
向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促进学校教育功能转变
的角度看,应该重点抓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三个方面
的改革,通过学习、探索、实践和比较,努力改变相当长时期存在
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树立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与学生的全面发
展,使学校教育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
3.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途径多样化。
为了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要充
分调动和发挥部门、行业企业等社会机构以及社会成员参与、支持
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探索发
展学校教育的多种途径和办学模式。
4.加强学校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潜力,为广大
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5.加强教师的终身学习,建立各类学校特别是基础学校科学的
学习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
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这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的基础和保证。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对
教师在探索、研究和创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也只
有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体悟终身教育的真谛和要
求,消除传统教育中机械、划一、灌输等与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格格不入的弊端。同时要提倡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把教育教学
工作和加强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
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要以终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为指导,建立各类学校特别是基
础学校的学习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
二、大力发展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
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学习和培训需求。
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
现代社会正规学历教育之外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以提高学习者的
知识、技能和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
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的在职培
训和继续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设和完善终身学习、职业培训与能力开发的制度与政策环
境。
政府在促进终身学习、职业培训方面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制度与
政策体系的建设。在职业培训的提供、资助、质量保障以及职业技
能鉴定和颁发证书等方面,政府各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和统筹规
划,打破部门之间、部门和学校之间的界限,整合和充分发挥各种
教育资源在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2.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的、弹
性化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一些教育机构存在的“学科本位”的职业培训模式,
我国的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应当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
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的模式,加强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和方法包括
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加强职业学校、培
训机构与企业等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发展委托培训、订单式
培训、半工半读、业余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多
种学习机会。
3.建立和完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评价和认证支持体系,促进
终身学习社会化、个性化。
终身学习体系下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应该是与学校教育等其他类
型的教育能够相互沟通和衔接的、开放的培训和学习体系。这种体
系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在正规教育场所和非正规
教育场所之间进行选择和流动,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如
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可选择性、学习层次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丰富
性等。
4.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促进教育培训的公平和公正。
提高农村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和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
是我国从业劳动者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曾就终身教育的立法问题进行过探
讨,但由于种种原因,终身教育立法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随
着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终身学习立
法工作应加快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汗辉《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分
析》 2004年
[2] 陈乃林《面向21世纪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 2001年
[3] 《河南成人教育》 201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