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室内热环境
15
1.1.2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1.2.1 室外气候因素 (2)空气温度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空气与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或
冷却以对流为主。对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空气温度是如何产生变化的?
白天地表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度升高,谁是诱因? 夜间地表温度降低与空气温度降低,谁是诱因? 白天和夜间的空气垂直分布应该是怎么样的?
空气温度
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 值之差。
年较差:一年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 平均气温差。
年平均温度:向高纬度地区每移动 200~300 km 降低1℃。
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
太阳辐射和日气温变化
17
空气温度的日变化
武汉九月初一天的气象数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 4~5时
如果考虑地热的影响,深度 每增加1米,地层平均温度一 般就会增加1/30 ℃左右。但 与当地地质条件有关。
未考虑地热影响的
28
1.1.2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1.2.1 室外气候因素 (3)空气湿度
来源
• 水蒸汽分压力
水体蒸发
– 冬季较低,夏季较高
植物蒸发
– 湿热地区:15~20 mbar
32 30 28 26 24 22 20 1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 (小时 ) 18
温度 (℃ )
空气温度的年变化
武汉某年的气象数据
一年中最热月一般在7、8月份,最冷月一般在1、2月份。
40 30 20 10 0 -10
0 730 1460 2190 2920 3650 4380 5110 5840 6570 7300 8030 8760
时间(小时)
19
温度(℃)
逆温层
原因 地面有冷源
1. 夜间长波辐射 2. 附近有较低温 的海风吹来
正常的温度梯度:地表热,高空冷
20
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受地面反射率、夜间辐射、气流、遮阳等影响,离建筑物越远, 温度越低
21
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霜洞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
影响因素
– 寒冷和沙漠地区: 2 mbar
地面性质
22
有效天空温度
大气层吸收10%以上的太阳辐射和来自地面的反 射辐射,并向地面进行长波辐射(5~8m及 13m以上)
地表有效辐射:地面与大气层之间的辐射换热 QR
QR=Qg-Qsky =σ ( Tg4 -地表T的sk黑y4度)
波尔兹曼常数
地表温度
有效天空温度
23
有效天空温度
日照百分率
Tsky [0.9Td 4 (0.32 0.026 ed )(0.30 0.70S)T04 ]1/4
地表温度
水蒸汽分压力
空气温度
参考文献:刘森元,黄远峰:天空有效温度的探讨,
《太阳能学报》,Vol.4, No.1, pp.63-68, 1983
24
地层温度
表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 太阳辐射和对天空的长 波辐射,可看作是周期 性的温度波动
地层表面的月平均温度 波动幅度基本等于室外 月平均气温波动的幅度: 北京全年最大月平均温 差30.8 ℃,北京地层表 面温度全年的波幅为 15.4℃
1.1.1 人与室内热环境
1.1.1.1 人体的热平衡
1.1.1 人与室内热环境
1.1.1.2 人的热平衡的影响因素
1.1.1 人与室内热环境
1.1.1.3 热环境的综合评价(选讲)
1.1.2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1.2.1 室外气候因素 (1)太阳辐射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恒温层温度
26
地层温度
未考虑地热的影响,可以采用付立叶导热微分方程来求地层在
周期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场。假定地壳是一个半无限大的物体,
有:
a
2
y 2
边界条件为过余温度 (0, ) Ac℃os 2
Z
A是地层表面温度的波幅(℃),Z是波动周期(小时)。
27
地层温度
深度达到某一个部位,最热 月时此处的温度反而低于该 点的全年平均温度,而在最 冷月时,该点的温度要高于 全年平均温度。
所谓太阳总辐射照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9
太 阳 辐 射 能 的 去 向
10Biblioteka 50%到达地面11
太阳辐射能与太阳高度角
I0
12
大气层质量 m
大气大层质量=1
为什么太阳高度角接 近0º和90º时垂直面的日 射量都小?
地球表面处法向太阳 直射辐射照度: IN = I0P m
m = L’/L = 1/sin
短波 受到天空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小水珠等质点的散射, 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紫外线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
长波 被CO2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
剩下的 可见光+近红外线
8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长大波气辐长射波。辐在射日:间大比气例(很水小蒸,汽可和以CO忽2)略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
大大气层质量=2
=30
13
太阳日总辐射照度与朝向
地点:北纬40°
14
关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通过的路径长度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日射强 度。太阳高度角低则日射强度小
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 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低,中午太阳高度角高 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高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 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1.5m后日变化被滤掉; 一定深度后便成为恒温 层,温度比全年气温平 均温度高1~2℃。
25
地层温度
地名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广州
土壤表面年平均 地面温度波幅
温度td(℃)
Ad(℃)
4.6
22.7
13.1
15.4
17.0
11.9
24.6
7.3
室外空气年平均 温度(℃) 3.6 11.4 15.7 21.8
长波 红外线
6
太阳总辐射能量比例
太阳常数1353W/m2: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
进入大气层后被反射和吸收,光谱成分有所改变,辐射强度有所 改变。太阳高度角是重要影响因素。
近红外线 45.2%
长波红外线 2.2%
紫外线 7.0%
可见光 45.6%
7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超短波 X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在通过电离层时,被O2、 N2及 其它大气成分强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