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政策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面临选课人数较少的困境,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转变教学方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等。
标签:新高考政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困境;原因;对策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试行,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浙江余姚中学的调查中显示,选择政治课的人数最少。
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从这一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我们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新高考背景下选择思想政治课人数较少的原因
1、政治课学习“无用论”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学习这门课只是用来应对考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运用到所学的政治知识,即政治课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其次,也有学生认为,他们将来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也并不会选择政治的相关专业,包括在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中也没有想从事有关政治的相关职业。
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并没有实际用处,所以选择放弃政治课的学习。
2、政治课堂枯燥无味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实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造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而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延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
而学生所要做的事就是死记硬背,记住考试要点,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气氛枯燥无味,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新高考政策的试行似乎给这些学生带来了“福音”,他们毅然决然的“抛弃”了政治。
3、政治课学习难度较大
高一的学生刚刚结束了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一下就要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
初中三年学生接受的都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学生都很容易理解。
刚进入高一就要开始学习经济,这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
《经济生活》中不仅涉及到经济学常识,其中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一些经济学的计算题,有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从以上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选择政治课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原因,也
有教师的原因同时也有课程安排的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解决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困境的对策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教育要想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则必须关注生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以及生活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受到压制,并且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不到运用,或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恩格尔系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家中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思想政治在生活中还是有用处的,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形成学习思想政治课“无用论”的观念。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社会情境,把课堂中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也可以实现大社会、小课堂真正的结合。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将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2、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因此教师必须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灌输式”的教学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并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是“演员”,教师则是“导演”,真正的“舞台”是属于学生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同时教师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整合。
由于大多数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十分枯燥无味,教师则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让学生自己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案例并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电教媒体,通过适当的图片、音乐、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3、适当调整思想政治课课程安排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选择不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是因为难度较大。
高一第一学期的政治课程是《经济生活》,而《经济生活》的内
容相对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难度偏大。
因为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就学习较难的经济学知识,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经济生活中的某些原理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可能会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信心。
因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上我们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因为《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很容易理解。
例如,《文化生活》这本书就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文化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如果把《文化生活》放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而不是放在高二,这样的安排则可能会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
根据湖南省去年的高考平均分统计,政治的平均分最高有60多分,地理位于第二,历史则位于第三。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高考中政治相对于其他两门来讲容易得分。
因此,学生如果因为一开始觉得政治难就放弃政治的学习则非常可惜。
因此,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高中四本政治课的课程安排。
把较为简单的《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放在高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