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病害图片

黄瓜病害图片


• 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
期穿孔
黄瓜靶斑病
• 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以危害叶片为主
黄瓜灰霉病
• 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温度(18~
23℃)、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容易发病,气 温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足90%时,停止蔓延。 因此,此病多在冬季低温寡照的温室内发生。
嘴瓜。

• ④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纵切瓜条可见变细部分果肉已经空洞, 整个果实变得发脆。高温干旱,植株本身长势弱、养分供应不及时、 浇水不均匀而使瓜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致。 • ⑤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营养过 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易引起此类瓜产生。这种生理状 态在摘心后更容易发生。
纵剖茎基部,维管束呈黄褐色至深褐色。
病原物
黄瓜菌核病
• 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 风透光不良、地温低、湿度大时,发病重、 传播快。
黄瓜花叶病毒病
黄瓜根结线虫病
黄瓜沤根
• 土温长期低于12℃,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光 照不足,瓜苗根系在低温、过湿、缺氧状态下,呼吸受阻, 吸水能力下降,生机被破坏,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一
• 高温诱发的生理病害
黄瓜高温障碍
黄瓜焦边叶
• 一是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 过多; • 二是土壤中盐份含量过高造成盐害; • 三是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 叶缘造成化学伤害。
黄瓜畸形瓜和苦味瓜
• ①弯曲瓜:茎叶过密,行距窄,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肥料不足,干旱 缺水,引起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不良,均易产生弯曲瓜。 • ②大肚瓜:授粉但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不经受精单性结成的瓜若形 成大肚瓜时,多数是由于植株生长势弱,营养不良,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 瓜在膨大过程中,如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也可形成大肚瓜。 • ③尖嘴瓜:大棚内单性结实或连续高温、干旱情况下或植株生长势弱,营养 不良,使瓜条从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不良,果实长度也小得多,于是形成尖
黄瓜蔓枯病
黄瓜灰色疫病
黄瓜枯萎病
• 结瓜期为发病盛期,初期基部叶片褪绿,成黄色斑块,逐渐全叶发黄, 随之叶片由下向上凋萎,似缺水症状,中午凋萎,早晚恢复正常, 3~5天后,全株凋萎。病株的主根或侧根呈褐色腐烂,极易拔断,或
瓜蔓基部近地面3~4节处开裂流胶,开始出现黄褐色条斑,在高湿环
境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在已枯死病株茎上则更为明 显,且不限于基部,可达中部,有时病部可溢出少许琥珀色胶质物。
• ⑥钩子瓜:瓜先端弯曲如钩。主要是由于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
充分供应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黄瓜花打顶
• 高温、干旱土壤缺水,肥料过多而水分不足,或出现沤根; • 夜间温度低,根系受到伤害,吸收养分受阻,定植时伤根,缓苗时间 过长,都会出现花压顶。 • 对烧根出现的花压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生产上浇水适 时适量,不久即可恢复正常生长。对沤根出现花压顶,棚室或露地地 温要提高到10℃以上,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症状时,要停止浇 水,及时中耕降低土壤含水量。对夜温低出现的花压顶,要设法提高
黄瓜炭疽病
• 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 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 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
• 高温高湿是发病和流行的主要条件
黄瓜白粉病
• 该病菌的发病适温在20—25℃,对空气相对 湿度要求不严格,在25%左右的空气相对湿 度条件下,病害也可发生及流行
黄瓜霜霉病
• 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 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 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
侵染发病。
细菌性角斑病
• 一般低温、高湿、重茬发病重。 • 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5%以上。在降雨多பைடு நூலகம் 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连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 重。 • 磷、钾肥不足时发病也重
夜温,前半夜气温要求达到15℃,持续4~5个小时,后半夜可保持在
10℃上下即可。对伤根造成花打顶,中耕时尽量少伤根。
黄瓜化瓜
• 连续阴天低温,放风不及时,水肥供应不足,高
温,氮素肥料供应过剩,黄瓜徒长,底部瓜对上 部瓜的影响,病害为害叶片,害虫吸取黄瓜汁液 都引起化瓜
黄瓜低温障碍
长,就会发生沤根。
黄瓜生理性萎焉
• 主要是瓜田低洼,雨后积水使黄瓜较长时间浸在水中或大 水漫灌后土壤中含水量过高,造成根部窒息或处在嫌气条 件下,土壤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根中毒也可引起发病,此
外,嫁接黄瓜嫁接质量差或砧木与接穗的亲和性不高或不
亲和均可发生此病。在北方露地栽培的秋瓜易发病。
黄瓜叶烧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