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管理
如何加强乡村管理是我们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随
时在研究的一个课题。乡村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在规划建设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如何管理上下功夫。
现以我镇的乡村管理的实际情况谈一些认识,不足之处,请
大家多提意见及建议,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一、我镇乡村管理的现状
XX集镇距XX县城22公里,距XX主城区135公里,
距XX火车站XX公里,XX深水港XX公里,XX高速公路贯
穿镇域南北,镇区中心距渝宜高速公路XX出口约2公里。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有效改观,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气息。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
环节和突出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滞后”。
1、规划编制滞后。全镇14个行政村,104个社,2个
社区居委,1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1万。在2006年以前
均没有规划修编;截止目前,仅有3个村,1个居委完成规
划修编,占25%,还有75%的村(社区)未进行村庄规划
编制。由于村庄规划编制起步晚、推进慢,使整个村庄布局、
道路设计、配套设施等相对滞后。同时,由于镇建管办力量
薄弱,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对新批建房的规划也不尽如
意,往往土块是什么形状,就怎么审批建房,造成建筑的形
式五花八门;有的根本没有办理规划许可证就开工建设,一
边建设一边设计,随意性很大,造成新建房屋功能不全;还
有的对规划编制不执行,我行我素,不服从统一规划。
2、基础设施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道建设任务很
大。全镇16个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社区)主干道水
泥路基本形成,但还有许多通社公路未硬化,60%的社级道
路未硬化,还有的道路狭窄,通行不畅。二是给排水设施落
后。85%的村(社区)没有排污管渠,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
放。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全镇90%的村(社区)没有垃圾
池,绝大部分村使用旱厕,住房和禽畜圈混杂,人居环境不
优。
3、村庄管理滞后。大部分村(社区)无管理机构,村
(社区)管理处于一种放任状态。从调查的情况看,垃圾乱
丢、污水乱排、电线乱拉、柴草乱堆、人畜混居、牲畜乱跑、
厕所乱搭等现象在我镇农村十分普遍。“晴天尘土飞扬,雨
天蚊蝇成群”,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二、加强乡村管理的对策
造成我镇乡村管理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传统
的原因,多年来形成的乡村建设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观;有
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规划设计是在城里搞,在农村没有必要
搞;有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还有群众利
益纠葛,寸土不让,寸土必争,使规划设计难以实施,等等。
乡村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长远发展,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要统一思想,提高乡村管理的认识。搞好乡村管理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要广泛宣传,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加强乡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妥善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关系、规划先行与
分步实施的关系、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的关系、政府帮扶与
农民主体的关系,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参与到乡村管理之中。
2、要示范带动,提高乡村管理的水平。乡村管理是一
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哄而上。就
我镇来说,要抓好一个试点村,通过试点村示范带动,达到
全面实现农村面貌改观的目的。要明确时间,因地制宜,要
完成全镇所有行政村的规划编制,规划的编制要体现前瞻
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特色性,规划的审批要体现民主性、
权威性,规划的实施要体现严肃性、连续性,推动全镇乡村
规划建设与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3、要多方筹资,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民办
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
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引导农民投资投
劳,激活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解决单家独户不好办也办不
了的事项,重点加强路、管道建设。乡村道路要坚持标准,
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
进。通村公路及村内主干道硬化,村内道路网布局合理,主
次分明,同时要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确保农村公路长期
发挥效益,始终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
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发挥最大效
益。要完善村庄排水系统,排水逐步实现雨污分流,雨水就
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
合利用。
4、要整治卫生,建设文明新农村。大力实施乡村清洁
工程,突出抓好“三清四改”,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水沟,
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
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要以移风易俗为重点,
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励和提倡沼气
开发和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培养文明友爱的新
风尚,引导群众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视社会道德、家
庭美德教育,促进农村风清气正。
三、建议:对乡村管理中特别是规划编制、建设与管理
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切实解决人、财、物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