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中税收筹划
费 佩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摘 要 设立阶段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税收筹划的安排通常会对企业具有长远影响。
在这一阶段企业面临设立形式的决策、投资地点的决策、融资方案的决策以及投资方式的决策等等,在进行这些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税收筹划
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就是要使纳税人通过对筹资方法、设立形式、投资方向和地点的合理安排,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纳税方案中进行选择,达到最小合理纳税的一种筹划行为。
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由于税率、税收优惠政策都进行了较大调整,这也必然影响到高新技术企业设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设立形式的选择
高新技术企业开始经营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应该以何种组织形态来组建企业。
国际上通常把企业组织形式分为三类: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司制无疑是较明智的选择,而对于大批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也不应该简单地选择合伙制,而应选择公司制。
原因有二: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本,其员工报酬一般较高,业主的个人所得也不例外,如果采取合伙制,其所得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下将使用很高的税率,而如果采用公司制税后分红的形式,适用20%的固定税率,对于高收入的投资者来说,后者的税负相对较低。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短的生命周期,在这样的高风险领域,如果采用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制,无疑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稳定性。
因此,对于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在选择组织形式时应结合自身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税收及非税收因素,有时选择公司制会更有利。
二、投资行业的选择
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九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并按照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因此,企业在选择行业时,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向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规定的行业靠拢,尽量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定,从而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三、筹资方式的选择
筹资是企业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
企业在设立阶段的筹资税收筹划主要涉及筹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在设立时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负债筹资、权益筹资和其他筹资(如租赁)。
如果仅就税收负担而言,不考虑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负债筹资较权益筹资的成本低。
企业借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具有一定的抵税作用。
在息税前收益不低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负债比率越高,额度越大,其节约税收效果就越明显。
但是,负债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一般都是综合利用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
另外,筹资利息也是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筹资的利息支出,凡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少于五年的期限分期摊销;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
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加大筹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份额,缩短筹建期和资产的购建周期。
租赁方式既可避免因长期拥有机器设备而承担资金占用和经营风险,又可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抵减企业应税所得额,减轻税负。
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租赁方式,对避免高风险带来的损失将是不错的选择。
四、投资地点的选择
新 企业所得税法 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弱化了区域优惠,但在每个国家内部的发展不可能是完全平衡的,所以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税法必然会出现地区税收倾斜政策,也正是由于税收待遇的地域性差异,使企业设立时注册地点的筹划成为可能。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这种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内。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 规定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 两免三减半 、 五免五减半 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大一部分是限制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特区内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不论是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入住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都是最佳选择。
五、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选择
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大一部分是由十几个人靠其技术发明或专利成立的经营共同体,大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公司,所以在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上有着一定的选择余地。
企业为了减轻增值税税负,可以事先计算两类纳税人的税负平衡点,采用增值率筹划法,合理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在增值率较低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有优势,主要是因为前者可以抵扣进项税;但随着增值率的上升,一般纳税人的优势越来越小,小规模纳税人更具有降低税负的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以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投入为主,其生产的大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这些技术含量高、增值率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可以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含量很低,所以根据上述理论,规模不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较适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对于规模适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纳税人,则可以通过分立的方式,缩小分立后各自的销售额,使其具备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而变为小规模纳税人,从而取得节税利益。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计算平衡点增值率来进行判断,当增值率高于平衡点时,较适宜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当然还要综合考虑销售对象等其他因素。
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纳税人身份的筹划还要受到企业产品性质及客户要求的影响。
如果企业产品销售对象多为一般纳税人,由于受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制约,必须选择作一般纳税人才有利于产品销售,否则很难开展业务。
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为固定资产或客户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及消费者,不受发票类型的限制,则税收筹划空间会更大一些。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设立阶段的税收筹划,除了要考虑税收方面的因素外,还应考虑其他非税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嘉明,王延省.浅析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税收策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
[2]林加德.新企业所得税法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47
财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