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ppt课件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ppt课件



研究小组决定选择接线板接线工作
室为对象。
• 该室有9名接线工、3名焊工、2名检 验工。
10
重要发现
• 1)大部分工人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 • 2)工人对不同层次的上级抱有不同的态度; • 3)组织存在小派系——小派系内有行为规范。
11
三、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 1、工人是 “社会人” 而不是 “经济人”; •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30
激励因素
• ——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 素,如果具备这些因素,就能对人 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31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
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
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
生更积极的效果。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
更好的工作成绩。
32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
25
自我实现

即职工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成
就感、尊重和自我满足,即一个
人要做他最适宜的工作、发挥他
最大的潜力,成就他所能达到的
任何事物。
26
马斯罗的需要层次图
27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
因素” 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
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
12
1、工人是 “社会人” 不是 “经济人”

社会人——职工不是各自疏远、孤立存
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是有归属
感的。

社会人不仅在社会上寻求收入的源泉,
而且作为人,他还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
感。
13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即在企业共同工作过程中,
人们必然发生相互间关系,形成的非正式团
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动机


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
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等。它是行为的直
接原因。
激励


激发鼓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使人产生内在动力,朝所期望目标
前进的心理过程。
22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

结构的一种理论。
23
理论构成
6
梅奥的解释

(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
是工作条件,是工人自身。
• (2)在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中,融 洽性和安全感等因素比刺激工资更重 要。
7
2、大规模访谈

(1928年9月——1930年5月)

研究人员花了大约两年时间对
二万一千多名职工进行访问交谈。
8
结果

(1)发现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工人的
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
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
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33
公式:
激励力量,指调动一个人 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 力的强度。
提出来的。
28
发现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

– ——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
使职工感到不满的

– ——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
• 前者即激励因素,后者即保健因素。
29
保健因素

对 职 工 产 生 的 效 果 —— 类 似 于 卫
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 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 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 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 是预防性的。
• (1)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 (2)要注意当前起作用的需要; • (3)人的需要一般由低到高寻求满足,但当
低层需要受到威胁时,也会向相反方向发展; • (4)需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24
需求的5个层次
• 1、生理需要 • 2、安全需要 • 3、社交需要 • 4、尊重需要 • 5、自我实现需要
– (1)处理技术——经济的技能 – (2)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因此,要对管理者进行训练。

19
第二节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20
一、关于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
•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21
基本概念
需要


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 第一节 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 第二节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1
第一节
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 二、霍桑试验 • 三、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 四、小结
2
一、背景—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的特点是:

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对管理
4
1、照明试验
• (1924年11月——1927年) 专家选择了两个工作小组:

– (1)控制组 – (2)试验组
5
梅奥

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
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
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
士。

主要代表作:

《组织中的人》

《管理和士气》
15
(2)两种组织的关系

非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
织中层次和部门的限制,有
非正式的联系线路。
16
(3)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地位
17
3、新的领导能力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
意度。

职工的满意度——主要是指为获
取安全和归属感这些社会需求的满足
度。
18
梅奥认为,企业管理者新的领

导能力在于要同时具有两方面的技 能:
不满和意见;只有对照工人的个人情况和车
间的环境才能理解工人的感情。

(2)对工厂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训练:

使之能倾听了解工人的个人问题,多听
–少Βιβλιοθήκη 、避免说教;–通情达理地处理个人问题;

确定消除影响工人成绩的艺术。
• (3)发现工作效率与他们所在小组中的其 他同事有关。
9
(3)对线圈装配工的研究

(1930年——1932年)
体。在这一团体里,又形成了共同的感情,
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非
正式组织,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14
(1)企业的经营结构
经营结构分为

• 1)技术组织
– 技术组织,是为实现生产目的而使工具、 设备等物质手段系统化的物质组织。
• 2)人的组织
– 人的组织,是由企业成员构成的社会系 统,人的组织又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 组织。
中人的因素和作用没有足够重视。

泰罗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
劳动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
烈不满;
• 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 导地位。

——客观上要求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3
二、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诞生
• 霍桑试验,是指从1924-1932年在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 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相关主题